目录
- binlog的三种模式
- 以Mixed 为例
- 查看binlog是否开启
- 启动springboot程序
- 新建数据库
- 新建表数据
- 插入表数据
- 修改表数据
- 删除表数据
- 源码示例
- pom.XML
- Java示例
binlog的三种模式
mysql 的二进制日志(binlog)有三种不同的格式,通常被称为 binlog 模式。这三种模式分别是 Statement 模式、Row 模式和Mixed 模式。
Statement 模式:
- 在 Statement 模式下,MySQL 记录每个会更改数据的 SQL 语句。
- binlog 记录的是执行的 SQL 语句本身,而不是具体的数据变化。
- 例如,如果执行了
UPDATE
语句,binlog 记录的是这个UPDATE
语句的文本。
Row 模式:
- 在 Row 编程模式下,MySQL 记录每一行数据的变化。
- binlog 记录的是行数据的变化,而不是 SQL 语句。
- 例如,如果执行了
UPDATE
语句,binlog 记录的是被修改的行的实际数据。
Mixed 模式:
- Mixed 模式是 Statement 模式和 Row 模式的结合。
- 在 Mixed 模式下,MySQL 根据执行的 SQL 语句的类型来决定是记录语句还是记录行。
- 通常,对于简单的语句,使用 Statement 模式,对于涉及到行变化的复杂语句,使用 Row 模式。
这些模式可以通过 MySQL 配置文件中的 binlog_format
参数进行配置。例如:
[mysqld] binlog_format=mixed
其中,statement
、row
和 mixed
分别代表 Statement 模式、Row 模式和 Mixed 模式。选择适当的 binlog 模式取决于应用的特定需求和性能要求。不同的模式具有不同的优劣势,例如,Statement 模式可能会更轻量,而 Row 模式可能提供更详细的数据变化信息。
以Mixed 为例
查看binlog是否开启
show variables like '%log_bin%'
启动springboot程序
新建数据库
这个事件是一个 binlog 事件,其内容表示一个 SQL 查询事件。让我解释一下这个事件的各个部分:
- 事件类型 (
eventType
): 该事件的类型是QUERY
,表示这是一个 SQL 查询事件。 - 时间戳 (
timestamp
): 事件的时间戳为1700045267000
,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 - 线程ID (
threadId
): 线程ID 是189
,表示执行这个查询的线程的标识符。 - 执行时间 (
executionTime
): 执行时间为0
,表示执行这个查询所花费的时间。 - 错误代码 (
errorCode
): 错误代码为0
,表示查询执行没有错误。 - 数据库 (
database
): 数据库为test2023
,表示这个查询发生在test2023
数据库中。 - SQL 查询 (
sql
): 实际的 SQL 查询为CREATE DATABASE
test2023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general_ci
,表示执行了创建数据库的操作。
这个事件的作用是在 test2023
数据库中执行了一个创建数据库的 SQL 查询。这是 binlog 中的一部分,用于记录数据库中的变化,以便进行数据备份、主从同步等操作。
新建表数据
CREATE TABLE `t_user` ( `id` bigint(20)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userName` varchar(100) NOT NULL, PRIMARY KEY (`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10 DEFAULT CHARSET=utf8mb4;
这个事件也是一个 binlog 事件,表示一个 SQL 查询事件。让我解释一下这个事件的各个部分:
- 事件类型 (
eventType
): 该事件的类型是QUERY
,表示这是一个 SQL 查询事件。 - 时间戳 (
timestamp
): 事件的时间戳为1700045422000
,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 - 线程ID (
threadId
): 线程ID 是204
,表示执行这个查询的线程的标识符。 - 执行时间 (
executionTime
): 执行时间为0
,表示执行这个查询所花费的时间。 - 错误代码 (
errorCode
): 错误代码为0
,表示查询执行没有错误。 - 数据库 (
database
): 数据库为test2023
,表示这个查询发生在test2023
数据库中。 - SQL 查询 (
sql
): 实际的 SQL 查询为CREATE TABLE
t_user(
idbigint(20)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userNamevarchar(100) NOT NULL, PRIMARY KEY (
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10 DEFAULT CHARSET=utf8mb4
,表示执行了在test2023
数据库中创建名为t_user
的表的操作。
这个事件的作用是在 test2023
数据库中创建了一个名为 t_user
的表,该表包含 id
和 userName
两个字段,其中 id
是自增的主键。这种类型的事件常常用于记录数据库结构的变化,以便进行数据备份、迁移和版本控制等操作。
插入表数据
INSERT INTO `test2023`.`t_user` (`id`, `userName`) VALUES ( "10086", "用心记录技术,走心分享,始于后端,不止于后端,励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全栈架构师,真正的实现码中致富。" );
这个事件也是一个 binlog 事件,表示一个 SQL 查询事件,具体如下:
- 事件类型 (
eventType
): 该事件的类型是QUERY
,表示这是一个 SQL 查询事件。 - 时间戳 (
timestamp
): 事件的时间戳为1700045547000
,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 - 线程ID (
threadId
): 线程ID 是204
,表示执行这个查询的线程的标识符。 - 执行时间 (
executionTime
): 执行时间为0
,表示执行这个查询所花费的时间。 - 错误代码 (
errorCode
): 错误代码为0
,表示查询执行没有错误。 - 数据库 (
database
): 数据库为test2023
,表示这个查询发生在test2023
数据库中。 - SQL 查询 (
sql
): 实际的 SQL 查询为INSERT INTO
test2023.
t_user(
id,
userName) VALUES ( "10086", "用心记录技术,走心分享,始于后端,不止于后端,励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全栈架构师,真正的实现码中致富。"
,表示执行了向test2023
数据库的t_user
表中插入一行数据的操作。
这个事件的作用是向 t_user
表中插入了一行数据,包含了 id
和 userName
两个字段的值。这种类型的事件通常用于记录数据的变化,以便进行数据备份、同步和迁移等操作。
修改表数据修改表数据
修改表数据
UPDATE `test2023`.`t_user` SET `id` = '10086', `userName` = '我的修改数据!!!' WHERE (`id` = '10086');
这个事件同样是一个 binlog 事件,表示一个 SQL 查询事件,具体如下:
- 事件类型 (
eventType
): 该事件的类型是QUERY
,表示这是一个 SQL 查询事件。 - 时间戳 (
timestamp
): 事件的时间戳为1700045675000
,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 - 线程ID (
threadId
): 线程ID 是204
,表示执行这个查询的线程的标识符。 - 执行时间 (
executionTime
): 执行时间为0
,表示执行这个查询所花费的时间。 - 错误代码 (
errorCode
): 错误代码为0
,表示查询执行没有错误。 - 数据库 (
database
): 数据库为test2023
,表示这个查询发生在test2023
数据库中。 - SQL 查询 (
sql
): 实际的 SQL 查询为UPDATE
test2023.
t_userSET
id= '10086',
userName= '我的修改数据!!!' WHERE (
id= '10086')
,表示执行了更新test2023
数据库中的t_user
表中一行数据的操作。
这个事件的作用是将 t_user
表中 id
为 10086
的行的数据进行更新,将 id
修改为 10086
,userName
修改为 '我的修改数据!!!'。这种类型的事件通常用于记录数据的变化,以便进行数据备份、同步和迁移等操作。
删除表数据
DELETE FROM t_user WHERE id = '10086';
这个事件同样是一个 binlog 事件,表示一个 SQL 查询事件,具体如下:
- 事件类型 (
eventType
): 该事件的类型是QUERY
,表示这是一个 SQL 查询事件。 - 时间戳 (
timestamp
): 事件的时间戳为1700045755000
,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 - 线程ID (
threadId
): 线程ID 是204
,表示执行这个查询的线程的标识符。 - 执行时间 (
executionTime
): 执行时间为0
,表示执行这个查询所花费的时间。 - 错误代码 (
errorCode
): 错误代码为0
,表示查询执行没有错误。 - 数据库 (
database
): 数据库为test2023
,表示这个查询发生在test2023
数据库中。 - SQL 查询 (
sql
): 实际的 SQL 查询为DELETE FROM t_user WHERE id = '10086'
,表示执行了删除test2023
数据库中的t_user
表中一行数据的操作。
这个事件的作用是删除 t_user
表中 id
为 10086
的行。这种类型的事件通常用于记录数据的删除操作,以便进行数据备份、同步和迁移等操作。
总结: binlog_format 设置为 mixed 时,对于 INSERT、UPDATE 和 DELETE 操作,它们在 binlog 中的事件类型都会被表示为 QUERY 事件。这是因为在 mixed 模式下,MySQL 使用了不同的方式来记录不同类型的操作,但在 binlog 中,它们都被包装成了 QUERY 事件。
在 mixed 模式下:
- 对于某些语句级别的操作(例如非确定性的语句或不支持事务的存储引擎),会使用 STATEMENT 事件。
- 对于其他一些情况,会使用 ROW 事件,将变更的行作为事件的一部分进行记录。
这就是为什么看到的 INSERT、UPDATE 和 DELETE 操作的事件类型都是 QUERY。在处理这些事件时,需要根据具体的 SQL 查询语句或其他信息来确定操作的类型。
源码示例
pom.xml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djavascriptata-jpa</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web</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test</artifactId> <scope>test</scope>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mysql</groupId> <artifactId>mysql-connector-java</artifactId> <version>5.1.48</version> <!-- 查看最新版本 -->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com.github.shyiko</groupId> <artifactId>mysql-binlog-connector-java</artifactId> <version>0.21.0</version> </dependency>
Java示例
package com.example.demo.listener; import com.github.shyiko.mysql.binlog.BinaryLogClient; import com.github.shyiko.mysql.binlog.event.Event; import com.github.shyiko.mysql.binlog.event.EventData; import com.github.shyiko.mysql.binlog.event.QueryEventData; import com.github.shyiko.mysql.binlog.event.TableMapEventData; import com.github.shyiko.mysql.binlog.event.WriteRowsEventData; import com.github.shyiko.mysql.binlog.event.deserialization.EventDeserializer; import org.slf4j.Logger; import org.slf4j.LoggerFactory; import javax.naming.AuthenticationException;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Serializable;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TimeoutException; public class BinlogListenerMixed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B编程客栈inlogListenerMixed.class);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MYSQL_HOST = "8.130.74.105";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YSQL_PORT = 3306;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MYSQL_USERNAME = "root";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MYSQL_PASSWORD = "zhang.ting.12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BinaryLogClient client = new BinaryLogClient(MYSQL_HOST, MYSQL_PORT, MYSQL_USERNAME, MYSQL_PASSWORD); // client.setBinlogFilename(null); // client.setBinlogPosition(-1); // 或者设置为其他适当的初始位置 // client.setServerId(1); // client.setBinlogFilename("mysql-bin.000005"); // client.setBinlogPosition(154); EventDeserializer eventDeserializer = new EventDeserializer(); eventDeserializer.setCompatibilityMode( EventDeserializer.CompatibilityMode.DATE_AND_TIME_AS_LONG, EventDeserializer.CompatibilityMode.CHAR_AND_BINARY_AS_BYTE_ARRAY ); logger.info("使用主机={}, 端口={}, 用户名={}, 密码={} 连接到 MySQL", MYSQL_HOST, MYSQL_PORT, MYSQL_USERNAME, MYSQL_PASSWORD); client.setEventDeserializer(eventDeserializer); client.registerEventListener(BinlogListenerMixed::handleEvent); client.registerLifecycleListener(new BinaryLogClient.Lifecycle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nnect(BinaryLogClient client) { logger.info("Connected to MySQL 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municationFailure(BinaryLogClient client, Exception ex) { logger.error("Communication failure with MySQL server", ex);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ventDeserializationFailure(BinaryLogClient client, Exception ex) { logger.error("Event deserialization failure", ex);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Disconnect(BinaryLogClient client) { logger.warn("Disconnected from MySQL server"); // 在这里添加重新连接或其他处理逻辑 } }); 编程 client.connect(); } catch (IOException e) { logger.error("@@ 连接到 MySQL 时发生错误", e); logger.error("@@ Error connecting to MySQL", e); } } private static void handleEvent(Event event) { logger.info("@@ 打印 event: {}", event); logger.info("@@ Received event type: {}", event.getHeader().getEventType()); switch (event.getHeader().getEventType()) { case WRITE_ROWS: case EXT_WRITE_ROWS: handleWriteRowsEvent((WriteRowsEventData) event.getData()); break; case QUERY: handleQueryEvent((QueryEventData) event.getData()); break; case TABLE_MAP: handleTableMapEvent((TableMapEventData) event.getData()); break; // 其他事件处理... } } private static void handleWriteRowsEvent(WriteRowsEventData eventData) { List<Serializable[]> rows = eventData.getRows(); // 获取表名 String tableName = getTableName(eventData); // 处理每一行数据 for (Serializable[] row : rows) { // 根据需要调整以下代码以获取具体的列值 String column1Value = row[0].toString(); String column2Value = row[1].toString(); // 将数据备份到另一个数据库 backupToAnotherDatabase(tableName, column1Value, column2Value); } } private static void handleQueryEvent(QueryEventData eventData) { String sql = eventData.getSql(); logger.info("@@ handleQueryEvent函数执行Query event SQL: {}", sql); // 解析SQL语句,根据需要处理 // 例如,检查是否包含写入操作,然后执行相应的逻辑 } private static void handleTableMapEvent(TableMapEventData eventData) { // 获取表映射信息,根据需要处理 logger.info("@@ handleTableMapEvent函数执行TableMap event: {}", eventData); } private static String getTableName(EventData eventData) { // 获取表名的逻辑,可以使用TableMapEventData等信息 // 根据实际情况实现 return "example_table"; } private static void backupToAnotherDatabase(String tableName, String column1Value, String column2Value) { // 将数据备份到另一个数据库的逻辑 logger.info("Backup to another database: Table={}, Column1={}, Column2={}", tableName, column1Value, column2Value); } }
以上就是基于Spring监听BinykTiAmFXlog日志的方法详解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Spring监听Binlog日志的资料请关注编程客栈(www.devze.com)其它相关文章!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