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浅析Go语言中的方法集合与选择receiver类型

开发者 https://www.devze.com 2023-11-21 11:58 出处:网络 作者: 贾维斯Echo
目录一、receiver 参数类型对 Go 方法的影响二、选择 receiver 参数类型原则2.1 选择 receiver 参数类型的第一个原则2.2 选择 receiver 参数类型的第二个原则三、方法集合(Method Set)3.1 引入3.2 类型的方法集合四
目录
  • 一、receiver 参数类型对 Go 方法的影响
  • 二、选择 receiver 参数类型原则
    • 2.1 选择 receiver 参数类型的第一个原则
    • 2.2 选择 receiver 参数类型的第二个原则
  • 三、方法集合(Method Set)
    • 3.1 引入
    • 3.2 类型的方法集合
  • 四、选择 receiver 参数类型的第三个原则
    • 五、小结

      一、receiver 参数类型对 Go 方法的影响

      要想为 receiver 参数选出合理的类型,我们先要了解不同的 receiver 参数类型会对 Go 方法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实,Go 方法实质上是以方法的 receiver 参数作为第一个参数的普通函数。

      对于函数参数类型对函数的影响,我们是很熟悉的。那么我们能不能将方法等价转换为对应的函数,再通过分析 receiver 参数类型对函数的影响,从而间接得出它对 Go 方法的影响呢?

      基于这个思路。我们直接来看下面例子中的两个 Go 方法,以及它们等价转换后的函数:

      func (t T) M1() <=> F1(t T)
      func (t *T) M2() <=> F2(t *T)
      

      这个例子中有方法 M1 和 M2M1 方法是 receiver 参数类型为 T 的一类方法的代表,而 M2 方法则代表了 receiver 参数类型为 *T 的另一类。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不同的 receiver 参数类型对 M1 和 M2 的影响。

      首先,当 receiver 参数的类型为 T 时:当我们选择以 T 作为 receiver 参数类型时,M1 方法等价转换为 F1(t T)。我们知道,Go 函数的参数采用的是值拷贝传递,也就是说,F1 函数体中的 t 是 T 类型实例的一个副本。这样,我们在 F1 函数的实现中对参数 t 做任何修改,都只会影响副本,而不会影响到原 T 类型实例。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我们的方法 M1 采用类型为 T 的 receiver 参数时,代表 T 类型实例的 receiver 参数以值传递方式传递到 M1 方法体中的,实际上是 T 类型实例的副本,M1 方法体中对副本的任何修改操作,都不会影响到原 T 类型实例。

      第二,当 receiver 参数的类型为 *T 时:当我们选择以 *T 作为 receiver 参数类型时,M2 方法等价转换为 F2(t *T)。同上面分析,我们传递给 F2 函数的 t 是 T 类型实例的地址,这样 F2 函数体中对参数 t 做的任何修改,都会反映到原 T 类型实例上。

      据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当我们的方法 M2 采用类型为 *T 的 receiver 参数时,代表 *T 类型实例的 receiver 参数以值传递方式传递到 M2 方法体中的,实际上是 T 类型实例的地址,M2 方法体通过该地址可以对原 T 类型实例进行任何修改操作。

      我们再通过一个更直观的例子,证明一下上面这个分析结果,看一下 Go 方法选择不同的 receiver 类型对原类型实例的影响:

      package main
        
      type T struct {
          a int
      }
      
      func (t T) M1() {
          t.a = 10
      }
      
      func (t *T) M2() {
          t.a = 11
      }
      
      func main() {
          var t T
          println(t.a) // 0
      
          t.M1()
          println(t.a) // 0
      
          p :js= &t
          p.M2()
          println(t.a) // 11
      }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为基类型 T 定义了两个方法 M1 和 M2,其中 M1 的 receiver 参数类型为 T,而 M2 的 receiver 参数类型为 *TM1 和 M2 方法体都通过 receiver 参数 t 对 t 的字段 a 进行了修改。

      但运行这个示例程序后,我们看到,方法 M1 由于使用了 T 作为 receiver 参数类型,它在方法体中修改的仅仅是 T 类型实例 t 的副本,原实例并没有受到影响。因此 M1 调用后,输出 t.a 的值仍为 0。

      而方法 M2 呢,由于使用了 *T 作为 receiver 参数类型,它在方法体中通过 t 修改的是实例本身,因此 M2 调用后,t.a 的值变为了 11,这些输出结果与我们前面的分析是一致的。

      二、选择 receiver 参数类型原则

      2.1 选择 receiver 参数类型的第一个原则

      基于上面的影响分析,我们可以得到选择 receiver 参数类型的第一个原则:如果 Go 方法要把对 receiver 参数代表的类型实例的修改,反映到原类型实例上,那么我们应该选择 *T 作为 receiver 参数的类型。

      可能会有个疑问:如果我们选择了 *T 作为 Go 方法 receiver 参数的类型,那么我们是不是只能通过 *T 类型变量调用该方法,而不能通过 T 类型变量调用了呢?我们改造上面例子看一下:

        type T struct {
            a int
        }
        
        func (t T) M1() {
            t.a = 10
        }
       
       func (t *T) M2() {
           t.a = 11
       }
       
       func main() {
           var t1 T
           println(t1.a) // 0
           t1.M1()
           println(t1.a) // 0
           t1.M2()
           println(t1.a) // 11
       
           var t2 = &T{}
           println(t2.a) // 0
           t2.M1()
           println(t2.a) // 0
           t2.M2()
           println(t2.a) // 11
       }
      

      我们先来看看类型为 T 的实例 t1。我们看到它不仅可以调用 receiver 参数类型为 T 的方法 M1,它还可以直接调用 receiver 参数类型为 *T 的方法 M2,并且调用完 M2 方法后,t1.a 的值被修改为 11 了。

      其实,T 类型的实例 t1 之所以可以调用 receiver 参数类型为 *T 的方法 M2,都是 Go 编译器在背后自动进行转换的结果。或者说,t1.M2() 这种用法是 Go 提供的“语法糖”:Go 判断 t1 的类型为 T,也就是与方法 M2 的 receiver 参数类型 *T 不一致后,会自动将 t1.M2() 转换为 (&t1).M2()

      同理,类型为 *T 的实例 t2,它不仅可以调用 receiver 参数类型为 *T 的方法 M2,还可以调用 receiver 参数类型为 T 的方法 M1,这同样是因为 Go 编译器在背后做了转换。也就是,Go 判断 t2 的类型为 *T,与方法 M1 的 receiver 参数类型 T 不一致,就会自动将 t2.M1() 转换为 (*t2).M1()

      通过这个实例,我们知道了这样一个结论:无论是 T 类型实例,还是 *T 类型实例,都既可以调用 receiver 为 T 类型的方法,也可以调用 receiver 为 *T 类型的方法。这样,我们在为方法选择 receiver 参数的类型的时候,就不需要担心这个方法不能被与 receiver 参数类型不一致的类型实例调用了。

      2.2 选择 receiver 参数类型的第二个原则

      前面我们第一个原则说的是,当我们要在方法中对 receiver&编程nbsp;参数代表的类型实例进行修改,那我们要为 receiver 参数选择 *T 类型,但是如果我们不需要在方法中对类型实例进行修改呢?这个时候我们是为 receiver&nbjssp;参数选择 T 类型还是 *T 类型呢?

      这也得分情况。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会为 receiver 参数选择 T 类型,因为这样可以缩窄外部修改类型实例内部状态的“接触面”,也就是尽量少暴露可以修改类型内部状态的方法。

      不过也有一个例外需要你特别注意。考虑到 Go 方法调用时,receiver 参数是以值拷贝的形式传入方法中的。那么,如果 receiver 参数类型的 size 较大,以值拷贝形式传入就会导致较大的性能开销,这时我们选择 *T 作为 receiver 类型可能更好些。

      以上这些可以作为我们选择 receiver 参数类型的第二个原则。

      三、方法集合(Method Set)

      3.1 引入

      我们先通过一个示例,直观了解一下为什么要有方法集合,它主要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type Interface interface {
          M1()
          M2()
      }
      
      type T struct{}
      
      func (t T) M1()  {}
      func (t *T) M2() {}
      
      func main() {
          var t T
          var pt *T
          var i Interface
      
          i = pt
          i = t // cannot use t (type T) as type Interface in assignment: T does not implement Interface (M2 method has pointer receiverandroid)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接口类型 Interface 以及一个自定义类型 TInterface 接口类型包含了两个方法 M1 和 M2,代码中还定义了基类型为 T 的两个方法 M1 和 M2,但它们的 receiver 参数类型不同,一个为 T,另一个为 *T。在 main 函数中,我们分别将 T 类型实例 t 和 *T 类型实例 pt 赋值给 Interface 类型变量 i

      运行一下这个示例程序,我们在 i = t 这一行会得到 Go 编译器的错误提示,Go 编译器提示我们:T 没有实现 Interface 类型方法列表中的 M2,因此类型 T 的实例 t 不能赋值给 Interface 变量。

      可是,为什么呢?为什么 *T 类型的 pt 可以被正常赋值给 Interface 类型变量 i,而 T 类型的 t 就不行呢?如果说 T 类型是因为只实现了 M1 方法,未实现 M2 方法而不满足 Interface 类型的要求,那么 *T 类型也只是实现了 M2 方法,并没有实现 M1 方法啊?

      有些事情并不是表面看起来这个样子的。了解方法集合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同时,方法集合也是用来判断一个类型是否实现了某接口类型的唯一手段,可以说,“方法集合决定了接口实现”。

      3.2 类型的方法集合

      Go 中任何一个类型都有属于自己的方法集合,或者说方法集合是 Go 类型的一个“属性”。但不是所有类型都有自巴基斯坦的方法呀,比如 int 类型就没有。所以,对于没有定义方法的 Go 类型,我们称其拥有空方法集合。

      接口类型相对特殊,它只会列出代表接口的方法列表,不会具体定义某个方法,它的方法集合就是它的方法列表中的所有方法,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

      为了方便查看一个非接口类型的方法集合,这里提供了一个函数 dumpMethodSet,用于输出一个非接口类型的方法集合:

      func dumpMethodSet(i interface{}) {
          dynTyp := reflect.TypeOf(i)
      
          if dynTyp == nil {
              fmt.Printf("there is no dynamic type\n")
              return
          }
      
          n := dynTyp.NumMethod()
          if n == 0 {
              fmt.Printf("%s's method set is empty!\n", dynTyp)
              return
          }
      
          fmt.Printf("%s's method set:\n", dynTyp)
          for j := 0; j < n; j++ {
              fmt.Println("-", dynTyp.Method(j).Name)
          }
          fmt.Printf("\n")
      }
      

      下面我们利用这个函数,试着输出一下 Go 原生类型以及自定义类型的方法集合,看下面代码:

      type T struct{}
      
      func (T) M1() {}
      func (T) M2() {}
      
      func (*T) M3() {}
      func (*T) M4() {}
      
      func main() {
          var n int
          dumpMethodSet(n)
          dumpMethodSet(&n)
      
          var t T
          dumpMethodSet(t)
          dumpMethodSet(&t)
      }
      

      运行这段代码,我们得到如下结果:

      int's method set is empty!

      *int's method set is empty!

      main.T's method set:

      - M1

      - M2

      *main.T's method set:

      - M1

      - M2

      - M3

      - M4

      我们看到以 int*int 为代表的 Go 原生类型由于没有定义方法,所以它们的方法集合都是空的。自定义类型 T 定义了方法 M1 和 M2,因此它的方法集合包含了 M1 和 M2,也符合我们预期。但 *T 的方法集合中除了预期的 M3 和 M4 之外,居然还包含了类型 T 的方法 M1 和 M2

      不过,这里程序的输出并没有错误。

      这是因为,Go 语言规定,*T 类型的方法集合包含所有以 *T 为 receiver 参数类型的方法,以及所有以 T 为 receiver 参数类型的方法。这就是这个示例中为何 *T 类型的方法集合包含四个方法的原因。

      这个时候,你是不是也找到了前面那个示例中为何 i = pt 没有报编译错误的原因了呢?我们同样可以使用 dumpMethodSet 工具函数,输出一下那个例子中 pt 与 t 各自所属类型的方法集合:

      type Interface interface {
          M1()
          M2()
      }
      
      type T struct{}
      
      func (t T) M1()  {}
      func (t *T) M2() {}
      
      func main() {
          var t T
          var pt *T
          dumpMethodSet(t)
          dumpMethodSet(pt)
      }
      

      运行上述代码,我们得到如下结果:

      main.T's method set:

      - M1

      *main.T's method set:

      - M1

      - M2

      通过这个输出结果,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 T*T 各自的方法集合。

      我们看到,T 类型的方法集合中只包含 M1,没有 Interface 类型方法集合中的 M2 方法,这就是 Go 编译器认为变量 android;t 不能赋值给 Interface 类型变量的原因

      在输出的结果中,我们还看到 *T 类型的方法集合除了包含它自身定义的 M2 方法外,还包含了 T 类型定义的 M1 方法,*T 的方法集合与 Interface 接口类型的方法集合是一样的,因此 pt 可以被赋值给 Interface 接口类型的变量 i

      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所谓的方法集合决定接口实现的含义就是:如果某类型 T 的方法集合与某接口类型的方法集合相同,或者类型 T 的方法集合是接口类型 I 方法集合的超集,那么我们就说这个类型 T 实现了接口 I。或者说,方法集合这个概念在 Go 语言中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来判断某个类型是否实现了某个接口。

      四、选择 receiver 参数类型的第三个原则

      理解了方法集合后,我们再理解第三个原则的内容就不难了。这个原则的选择依据就是 T 类型是否需要实现某个接口,也就是是否存在将 T 类型的变量赋值给某接口类型变量的情况。

      理解了方法集合后,我们再理解第三个原则的内容就不难了。这个原则的选择依据就是 T 类型是否需要实现某个接口,也就是是否存在将 T 类型的变量赋值给某接口类型变量的情况。

      如果 T 类型需要实现某个接口,那我们就要使用 T 作为 receiver 参数的类型,来满足接口类型方法集合中的所有方法。

      如果 T 不需要实现某一接口,但 *T 需要实现该接口,那么根据方法集合概念,*T 的方法集合是包含 T 的方法集合的,这样我们在确定 Go 方法的 receiver 的类型时,参考原则一和原则二就可以了。

      如果说前面的两个原则更多聚焦于类型内部,从单个方法的实现层面考虑,那么这第三个原则则是更多从全局的设计层面考虑,聚焦于这个类型与接口类型间的耦合关系。

      五、小结

      在实际进行 Go 方法设计时,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原则三,即 T 类型是否要实现某一接口。如果 T 类型需要实现某一接口的全部方法,那么我们就需要使用 T 作为 receiver 参数的类型来满足接口类型方法集合中的所有方法。

      如果 T 类型不需要实现某一接口,那么我们就可以参考原则一和原则二来为 receiver 参数选择类型了。也就是,如果 Go 方法要把对 receiver 参数所代表的类型实例的修改反映到原类型实例上,那么我们应该选择 *T 作为 receiver 参数的类型。否则通常我们会为 receiver 参数选择 T 类型,这样可以减少外部修改类型实例内部状态的“渠道”。除非 receiver 参数类型的 size 较大,考虑到传值的较大性能开销,选择 *T 作为 receiver 类型可能更适合。

      方法集合在 Go 语言中的主要用途就是判断某个类型是否实现了某个接口。方法集合像“胶水”一样,将自定义类型与接口隐式地“粘结”在一起

      以上就是浅析Go语言中的方法集合与选择receiver类型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Go方法集合与receiver的资料请关注编程客栈(www.devze.com)其它相关文章!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