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青山绿水图卷是谁画的呢??

开发者 https://www.devze.com 2023-02-06 23:43 出处:网络 作者:如何学C
Dark0613 2021-07-25 20:28 在中国绘画体系中有“青绿山水”一词:青绿山水: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
Dark0613 2021-07-25 20:28

在中国绘画体系中有“青绿山水”一词:

青绿山水: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

元代汤垕说:“李思训著色山水,用金碧辉映,自为一家法。”南宋有二赵(伯驹、伯骕),以擅作青绿山水著称。中国的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设色画中先有重色,后来才有淡彩。清代张庚说:“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且多青绿。”

开发者_开发问答般来说,青绿山水有式笔青缘和意笔青缘之分。 前者以工致的笔法为特征。从六朝开始,逐步发展至唐代二李纔确立了青绿山水的基本创作特色,两宋之交前后形成金碧山水、大青绿山水、小青绿山水三个门类,在元、明、清三朝各自发展并相互影响,而以小青绿山水为盛。金碧山水重在金碧辉煌,大青绿山水长于灿烂明艳,小青绿山水妙在温蕴俊秀。 后者在明末出现,以蓝瑛的没骨重彩山水为代表。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近现代张大千、刘海粟等创立的青绿泼彩山水。没骨重彩长于艳丽缤纷,青绿泼彩长于热烈酣畅。

青山绿水,个人认为应该是也是指中国古代绘画里早期的绘画风貌,因为中国绘画的最原始的面貌就是以青山绿水为主的工笔山水画,正是青绿山水。比如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等。


小老鼠R 2021-07-25 20:32

山水画的形成通常会追溯到唐,在伯精的《论山水画》中有这样的评述,“山水画学,始于唐,成于宋、全于元。”

在传为顾恺之创作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卷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魏晋时期,画面还是以人物为主要描绘对象,而山、石、树、木基本上都是以衬景的角色出现,并没有作为独立的主题出现。

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山水树石》中如此批

评魏晋山水,“魏晋之降,名迹在人间者,皆见之矣,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开发者_StackOverflow中文版,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

这段评论经常被美术史著作引用,可见,唐代的确是山水画发源的一个关键时期。但是他提到的画山水的高手们的作品,至今已难以见到,所以也无法印证其所言:“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初唐前后的山水作品,仍然是以线条勾勒为主,与五代荆、关、董、巨成熟的山水笔法相比,仍然是魏晋“钿饰犀栉”在遗绪。

初唐山水有几个重要的开创意义:1、山水画从人物背景独立出来,2、山水画结构的初步完成。

山水画从陪衬地位到主流,也有漫长的演变过程。要改变其地位,首先要形成自己的特色。经过长期的发展,山水画到了宋代已经确立了自信。初唐完成了山水中格局的画面结构,五代到北宋,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色文作家 2021-07-25 20:39

开发者_JAVA百科 是不是这首?

青山绿水,好像那一幅画

山坡的上面有我那可爱的家

门前清清溪水潺潺流过

屋后的果园开满雪白苹果花

爷爷奶奶早在这里安家

爸爸妈妈整天都乐哈哈

迎着朝霞追着晚霞去种庄稼

我每天赶着羊儿去吃草

美丽山乡就像那一幅画

我就是图画中快乐的山娃娃

歌名是


叶桂梅 2021-07-25 20:39

开发者_StackOverflow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是林则徐写的诗,没有名字。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出自: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青山有色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

苦心未必天终负;辣手须妨人不堪。

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意思:

青葱的山岭,是一幅千年不腐、不着笔墨的山水画卷,绿莹莹的流水,是一具万年常响、无需丝弦的悠扬古琴。

作者简介:

林则徐,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加藤加拉塔斯石碏 2021-07-25 20:44

1、出处: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青山有色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

苦心未必天终负;辣手须妨人不堪。 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2、意思:

青葱的山岭,是一幅千年不腐、不着笔墨的山水画卷;绿莹莹的流水,是一具万年常响、无需丝弦的悠扬古琴.

3、简介: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开发者_StackOverflow中文版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