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
出处:《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作者·佚名
文章: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翻译: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开发者_Python百科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封地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
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
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Hovy. 2021-07-26 20:21 忠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死后"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哭泣无数"以至"身病体羸"变成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摧残。宋明时代把孝道作为道德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理学家朱熹提倡父权绝对化。孝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剔除宣扬封建主义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开发者_JS百科等。 仁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 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 义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病毒退散 2021-07-26 20:34
后半句是“一肚子男盗女娼。”该句出自韩非子的《说难》,原句是“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意思是:表面看上去是大好人,但是内心邪恶,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常用来形容虚伪的人。跟披着羊皮的狼意思差不多。
《说难》,作者韩非子认为,游说的真正困难在于所要游说的对象(即主君)的主观好恶,即“知所说之心”。
其指出为了游说的成功,一要研究人主对于宣传游说的开发者_高级运维种种逆反心理,二要注意仰承人主的爱憎厚薄,三是断不可撄人主的“逆鳞”。
M39****4498 开发者_如何学Go 2021-07-26 20:36
“讲道德,说仁义”意思是说由孟轲所作《孟子》这本书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意思是说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指不偏,“庸”指不变。
“作大学,乃曾子”意思是说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这段话出自宋代王应麟《三字经》。
qkoufu6689 2021-07-26 20:38 开发者_如何学编程 只看这一句似乎是在说人富了就会仁义,但联系前文“渊深而渔生之,山深而兽往之”水够深鱼才能生存,山林幽深兽类才能隐蔽觅食,司马迁表达的重点应该是仁义道德需要经济基础,财富于道德仁义就像水与鱼一样,连生存都做不到就空谈仁义道德,如同无水养鱼,鱼虽会存在也活不长久,并不是说人富了就一定会仁义。
Cosplay 开发者_运维技巧 2021-07-26 20:39 【词语】 仁义【全拼】: 【rényì】【释义】: 1仁爱和正义:~道德。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