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知是行之始下一句是什么呢??

开发者 https://www.devze.com 2023-02-06 09:55 出处:网络 作者:如何学C
M13****220 开发者_C百科 2021-07-28 20:48 知识是行动的基础,行动成全了知识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
M13****220 开发者_C百科 2021-07-28 20:48

知识是行动的基础,行动成全了知识

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


zeemanaffect1 2021-07-28 20:51

这句话的意思为: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

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开发者_如何学Python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白话释义: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圣人的学问只有一个功夫,知和行不可以分开看作两样事情。 人们通常用这两句话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NCHYgg 2021开发者_如何学编程-07-28 20:52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意思是:

知识是行动的基础,行动成全了知识

尊敬比怠慢多的人昌盛,怠慢比尊敬多的人灭亡


230****215 2021-07-28 20:56

开发者_StackOverflow社区没有下一句只有上一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如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解析: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安定的局面容易持守,没有迹象的事物容易图谋;脆弱的东西容易分解,细微的东西容易散失;所以要在事情尚未萌芽之时,就预先处理好。乱事在尚未形成的时候就要预防以免发生之时难以处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的大数要从嫩芽开始生长(好比树的成长过程);九层高台是由一筐筐的泥土垒起来的(好比高楼搭建的过程);千里之行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逞强者必败,贪婪者比失,圣人无为不贪,因此,不败,不执着,所以不会有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人们经常做一些事情,眼看就要成功了,可是却在最后管他失败了。这是由于没有把握好最后,如果在最后也能像开始那样谨慎小心,就不会失败了。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所以圣人“不争”,圣人所追求的是一般人所遗弃的(所以圣人不回去收藏平常人所认为的珍宝玩物,这也证明了老子老师所说的“不贵难得之货”)。

圣人所学的是平常人认为不值得学的东西,这样反而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好比人们误解老子认为其迷信,其实不然。)

圣人始终辅佐万物适应自然为已任,从不敢妄为。

(圣人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奢求不妄为,绝圣弃智,不贵难得之货,致虚极,守静笃,无为,无欲,无我,谦虚,谦下,不争。)


_CFT01****07479 2021-07-28 20:57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意思是: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圣人的学问只有一个功夫,知和行不可以分开看作两样事情。

出处:《传习录》,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作者:王守仁(1472~1528),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筑室会稽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28岁中进士后在京师任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并主考山东乡试。后因弹劾宦官刘瑾,谪为贵州龙场驿丞。正德三年时发生重要的思想转变,以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于是背弃朱熹向外穷理的格物致知说,并在当地建立龙冈书院。

内容:《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开发者_开发百科。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