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80后”院士与后生一道 只争朝夕寻梦星际?

开发者 https://www.devze.com 2023-02-02 22:38 出处:网络 作者:如何转开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杜善义向学生说明复合材料。新华社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杜善义向学生说明复合材料。新华社发展

航空宇宙事业的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前几天发表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4个5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加快新材料和航空宇宙等产业的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怀着崇敬之情,年轻的杜善义在大学时代听了钱学森的《星际航行概论》课程后,开始了宇宙梦想。时光飞逝,今年是他从事飞机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教育科研的第57年。

工作了大半辈子,现在最羡慕我的孩子们,我最不足的是他们拥有的时间。8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杜善义感动地说。

20世纪80年代,中国宇宙事业面临材料交换的难题。在航空航天领域,结构轻量化是永恒的主题,飞行器每减轻1克重量,就会节省巨大成本。

一次偶然机会,杜善义了解到复合材料的最新应用情况。他立即开展研究,在不久之后,创造性地提出了力学、新材料的交叉融合构开发者_运维百科想,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

近40年来,轻量化多功能复合材料诞生于杜善义队,帮助我国航空宇宙和基础设施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我国长征火箭家族中,长征五号是推力最大的新型运载火箭。杜善义的学生,1961年出生的赫晓东教授,带领团队承担了发动机气瓶热保护项目,克服了热保护问题。

在科技未来的未来发展方面,计划提案表示,展望2035年,中国科学技术实力大幅度上升,重要核心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进入了创新型国家的前列。我们希望用更先进的科研成果帮助这个过程。赫晓东说。

规划《建议》提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

1987年,杜善义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宇宙学院首任院长,也是中国首所宇宙学院。杜善义将宇宙相关学科和专业有机整合,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他招学生从不局限于某一特定专业,而是欢迎多学科交融。

作为团队新生代,1983年出生的王超目前从事材料力学研究。2012年,他和团队成员首次测量了单根碳纳米管和碳纤维之间的连接强度,帮助团队以更先进的结构设计理念开发出更高性能的新材料。

这样的突破从何而来?记者问这位年轻学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杜善义向学生说明复合材料。新华社发

王超说:每次解决问题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更重要的是勤奋,受杜院士的影响,每个人都养成了争分夺秒的工作习惯,每个人都逐步实现了心中的宇宙梦想。被问到后辈是否害怕,杜善义毫不犹豫地说:我最希望我的学生超过我。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有希望。

我一直相信报国者永远热血,追梦者永远年轻。杜善义说。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