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调查
长期以来,科幻电影在欧美国家占主导地位,无论是叙事还是制作,其他国家都很少有抵抗者。流浪地球的横空出生,被认为中国可以制作出比好莱坞更好的科幻电影。更有《纽约时报》等外媒评论称,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太空竞赛,而且在影片中看到了异于西方大片的价值观。的确,随着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的不断进步,《流浪地球》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不仅满足了中国观众对未来的想象,也让全球观众看到了中国人的独特思考。科幻小说也以强烈的姿态进入中国人的茶馀饭后。
《流浪地球》电影热映,你认为国产科幻真的崛起了吗?你最喜欢什么科幻题材,比如星际旅游、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时间穿越、生态灾难……你所在的科研领域有哪些科幻级的创意?中国人的想象力如何超越英国赶美?今年两会期间,科技日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访问了很多代表委员,试图从科和幻的角度听取意见。
对于流浪地球电影,全国政协委员、着名古生物学家周忠和春节前在中国科技馆上映时,深深感受到内心的澎湃和清洁:中国终于有了好莱坞等级的科幻大片。他相信这是中国科幻电影成功的好兆头,将来会有更好的中国作品。
很多人说想看《流浪地球》,但还没看。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化学院教授袁直想去电影院体验,但没有时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着名作家贾平凹表示,两会结束后,有时间看看。
不管是否看科幻,科和幻都不能混淆概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认为,不一定要用现有的科学理论说明科幻电影、小说,内容必须符合现在已知的科学规律,看科幻电影不需要全部责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易建强看科幻作品时,习惯性地从科学角度分析物理上是否可行、逻辑上是否合理、能否实现。例如,他关注流浪地球,建议停止地球的自转,他无法想象如何停止,道理上无法说话的许多开发者_Python百科大型发动机推动地球偏离轨道,这也应该不行。然而,易建强仍然认为科幻小说不能考虑如此多的现存物理原理和物理原则,否则就不能形成好的作品。
科幻的魅力在于天马行空。但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更中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的未来。他小时候惊讶于凡尔纳海底两万里水下机器人的英里》中水下机器人的魔力。他还记得小学教科书上写的,说今后人类的能量来自太阳。你看,现在已经实现了。王树国相信科学技术的力量:昨天的科幻小说比预想的要早,今天的现实可能比科幻小说中出现的要复杂,也可能更令人兴奋。
周忠和说,科幻与科普虽是两个不同的领域:科普授人以科学知识、科学思维与精神;科幻激发人的想象力以及对科学的热爱,还能帮助我们更多思考未来。但是,从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角度来看,两者的异曲同工,两者的繁荣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调查对象一致认为,中国人从未缺乏想象力。诚如刘慈欣所言,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也开始了中国人对科学的认知和渴望。这和硬核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成为话题一样,可以说是现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