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悬崖之上》接受专访的前一天,71岁的张艺谋参加了全部观影场的映后观众见面。
黑色国产运动品牌夹克衫、深蓝色的棒球帽,唯一亮色来自帽子上的红色国旗。被陈凯歌称为秦国人的脸上,有了被时间雕刻更深的痕迹。
没有人要求他参与见面活动——问答环节与每一轮2小时5分钟的放映时长加起来,对年轻的工作人员都是一场体力的考验。
但他在每一块银幕亮起后都走到台上,回应每一双刚检视完电影的眼睛。
接受专访当天是更密集的行程。当被问会不会觉得挺累的,可能问题都差不多时,他笑着摆手称:没关系,这都是流程、工作,很正常,我尽量说的不一样就完了。
宣传期的工作量与拍电影本身相比,怕是连万牛一毛都不如。而近十年华语影坛最高产的导演是谁?答案也是71岁的张艺谋。
以之前34年几乎未有的速度,他带来自己的第24部电影开发者_如何学编程,迎战14部影片集结的五一档。
不得不承认,《悬崖之上》被期待被称赞,同时也在被惋惜被批评,正负之间几乎重合为同一个:那可是张艺谋。
我们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问他本人:一个创造过国产电影黄金时代的导演,如何在一个新的商业片时代,找到自己,满足观众,以及创造新的故事。
一位王牌导演的乌特拉行动
159天的拍摄、零下40度的极寒天气、两次14天的隔离,编剧全勇先在杀青时将这次拍摄经历概况为历尽千辛万苦,宛如悬崖之上。
但张艺谋对雪乡的实景拍摄特别满意,因为要风得风,要雪得雪,拍一个树上积雪被枪声震落的空镜头,一拍就是好几个小时;演员用真雪擦脸、脸被冻红……旁边的张艺谋兴奋地说:这个哈气是最值钱的!因为实拍才会有后期特效难以实现的真实受冻反应;当配戏演员因为刘浩存太柔弱不忍将她摁在雪里,他直接急了开始示范,把自己整个脸啪地拍进雪里。
张艺谋在雪乡拍摄《悬崖之上》
不论是《一秒钟》的炎热黄沙,还是《悬崖之上》的极寒冰雪,自然之于张艺谋来说似乎从来不是博弈的对象,而是创造力和美学来源。
至于他的真正难题,是如何创造一个属于张艺谋的新作品。
最初,是全勇先剧本的一个独特角度,吸引了他首次尝试拍一部谍战片——落地、入罗网的四个普通特工,挣扎生存和脱身的故事。
张艺谋与全勇先
看完我还问全勇先,这‘乌特拉’行动是什么?——他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我并不写这个任务,我写的就是特工绝境之下的生存。’这个角度让我看上了这个本子。
于是一般谍战会有一个非常核心的人物和任务设定,在《悬崖之上》中变成了群像戏:战乱失散的儿女,生死未卜的恋人,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他们无坚不摧,又各有弱点;他们各有血肉,又目标一致;他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这就是张艺谋所做的选择。
因为我觉得不能光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他们确实是一组人,是很多人。从导演的角度来说,群像戏其实不好做,演员也不好演,但大量的革命先烈,其实就是这样子。他们的隐姓埋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没人知道,所以导演就要把功课做好,做群像每个人的时长就会短,所以要精准、要到位,不能有废话,每一句台词都要精准,每一个人物都要有亮点。
张译
《悬崖之上》并未背负使命,也无需承载情怀,作为一次类型元素齐全的谍战商业片尝试,他将导演的作者性放在了最后。
谍战片需要又有任务,又有反转,包括还要有情感亮点,激烈的高情节性同时也要拿捏分寸,要适可而止和隐忍,所以对大家的要求都很高。其实我们拍了大量的素材,最后的使用量可能就是二十分之一。就比如飙车那场戏,演员通宵拍了近20天,你看我才剪了多少,一分钟。
最初打动张艺谋的原因也成了最大的难题。
原剧本里并不重要的乌特拉行动变得不仅重要,甚至需要出现在主线中,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改动。张艺谋将这个调整看做是必要的:普通观众需要看这个东西,要想强调特工出生入死,为信仰、为明天战斗牺牲,这个信仰是抽象的,它具象的就是任务。我们其实就边拍边改,那么现在看到最后的结尾就是完成了这个任务。
于无声处完成的乌特拉行动、反高潮式的结局,是自首映礼以来张艺谋要回答的最多的问题。还是很多观众给我们提出来,乌特拉任务是不是可以再把它复杂一点,最后再突出一下,我说那恐怕要拍个下集才能实现,因为已经两个小时了。
刘浩存
刘浩存有张大银幕脸,谋女郎都经过摄像机多次检验
相比于于和伟、张译、秦海璐、朱亚文、倪大红等等实力派的演员阵容,很多人将刘浩存与女特工的形象落差视为张艺谋在谍战片之外要解决的另一个难题。
在全勇先的剧本中,小兰这个角色是个学生,几乎是个外行,因为需要两对特工一起执行任务以保证被捕后不会互相出卖,所以小兰作为楚良的恋人被组织安排到任务中。
所以我觉得刘浩存还是挺合适的,按照这个来码的演员。但后来发现其实不行,从历史性的工作原则看是不允许她是一个新手的,所以立即调整这个人物的基调,对演员的要求也一下子就高了,她在电影中要完成一个蜕变,不能光是按照原来的设计是青涩的,而是需要有成长,有担当,那么短的时间要提高要求,又是群像戏,其实难度是很大的。
片中最后由小兰完成了乌特拉行动,在张艺谋看来,刘浩存也完成了需要斜线成长的表演任务。其实我们最后看到她跟周乙的那场戏,说'我们还能看到天亮吗',已经在她的脸上、神色上看到了某一种成长的样子,已经跟最初刚跳下飞机时不一样了。
不是《一秒钟》中的女儿,也还不是《悬崖之上》中的小兰,在刘浩存身上最显著标签还是谋女郎三个字。
如果为每一个代际中的国产电影选择一个实力派女演员标志性代表,答案很难不是巩俐、章子怡、周冬雨。一如引发很多人点赞共鸣的评价:你可以不相信张艺谋选剧本的眼光,但你几乎永远可以相信他选女演员的眼光。
这也是他最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我觉得我有独特的一个鉴定标准,就是要适合大银幕。
电影是大银幕作品、是殿堂级的,在视觉艺术上。所以这张脸要适合大银幕拍,用镜头来看你这张脸,生活中光艳亮丽夺目的那种大美人,不一定在大银幕上合适。
所以我有自己一套方法,简单的说就是要用摄像机检验。我用自己检验的方式,光线、角度不同的感觉,动态、静态,多次的检验,我才确定这个人适合大银幕。
她绝对不是随便整个容就行,那样拍个照片可以,但拍电影整容就完了,所以我反对整容,我觉得整容把脸上的肌肉和什么东西给破坏了。
张艺谋反对演员整容,会尽量避免选用整容过的演员。
我不发现就算了,发现了会尽量不用。当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我总有这样一个观念,就是这个模样是爹妈给的,是你的遗传,是父母辈的生命换了一个形式继续在你身上延续,你把自己整的都不认识,就为了符合一个时代的审美观念,而这一段时期的审美观念,三五年可能就过去了。整容医生提供的是他的审美,他的审美也是受到时代的影响和限制,这个美不是永存的。当然爱美无可厚非,我不是反对整容行业,只是从拍电影的角度来说,脸上一千多块肌肉,动一点点它就会影响,在大银幕上是完全遮不住的。
票房会比《一秒钟》好得多
专访过程中,直面所有提问的张艺谋只有在一个问题上没有给出直接的回答,就是票房。
他并不是在回避。
在知乎上有个数字说,张艺谋导演拍了30部戏,总体的票房大概是40多个亿,还不如其他导演一部戏就能有的水平。
半年之前,《一秒钟》以豆瓣7.8的评分成为2020年度高分电影榜的第六位,而它的票房最终定格为1.31亿。
张艺谋对此早有精神准备:我知道这部电影它是拍了一个历史,所以年轻人未必喜欢,我(对票房)早就有预估,我根本不奢望。可能在二十年前问世会不错,对现在年轻人毕竟恍如隔世,其实是时代不同了。
所以,不同的时代到底是个怎样的时代?
今天是这样子,其实常常票房成为一个非常刚性的、硬性的衡量标准。所以每一个导演都希望票房高,好像票房高了以后,越来越高,就会形成话题,就会形成大家关注的热点,现在是这样一个现象。也说不以票房为王,但我们只是口头说,心里面其实谁都愿意票房高点好。
与《一秒钟》截然不同的是,在从类型选择、拍摄风格、节奏把握的初始,张艺谋就为《悬崖之上》定好了符合商业片高概念元素的全部基因。
从题材看,谍战片受众广泛多元;从班底看,无论是演员和制作均属一流水平。文戏、武戏、飙车、枪战、近身肉搏,以及出生入死、热血、隐忍、无名英雄……各种元素在一起,我觉得票房应该还可以,至少比《一秒钟》要高很多了。
但是对于具体的票房数字预期他仍未松口。
我也不是不能说,我自己现在分不清楚。反正我们很努力的参加各种宣发活动、很努力的推销,然后希望大家都能进电影院。但是五一只有五天长假,大部分观众也要出去逛一逛,对吧!还有一个就是五一现在都没有淡季,十几部电影在这里撕杀,一个蛋糕大家抢,形势很严峻。
张艺谋面对张艺谋
《悬崖之上》上映后有观众评价:你能在这部电影里看到张艺谋的脑力、体力、判断力,更难得的是战斗力。
这样的战斗力来源哪里,由什么构成,为什么让他在古稀之年,成为了最高产的导演?第24部作品刚刚面世一周、还有整装待发中的《坚如磐石》、《狙击手》……他好像是真的急于留下更多的东西。
《悬崖之上》里的战士们将最后一颗留给自己,那么,张艺谋呢?
这个问题如果交给大众回答,可能会是一部神作的期许;但当直面张艺谋时却发现,他本人在考量的是,怎样才能一直有电影可拍。
当谈及作品、谈及电影时,年过七十的张艺谋仍不吝挥洒甜过初恋的表白:我一生拍摄这么多电影,有很多是大家喜欢的、留有象的,我都已经很满足了。电影是我们的心血,我们像养孩子一样的热爱电影,一辈子去拍电影。
一开始懵懂地进了电影学院,完全当时是为了有一个出路,完全没多想。从那一天开始到今天,这个不解之缘就结下去了,它就成为永远的情人、永远的爱人、永远心头最大的爱。当你对它的热爱,胜过一切,你会一直拍下去,直到这个市场不需要你,没有人出钱拍电影了,作为导演来说基本就可以了。
回到最初的问题:一个创造过国产电影黄金时代的导演,如何在一个新的商业片时代,找到自己,以及创造新的故事?
我觉得导演的艺术生命有多长,全世界的导演自己说都没有用。你无论说我多么老骥伏枥、我多么雄心壮志,还有多少想法,当没有人给你投资拍电影的时候,你就是空谈了,所以你就参加研讨会吧!坐着当评委吧!
所以这就是行业中的现实,全世界均是如此。很现实,这就是一个导演最后面临的。
一如《悬崖之上》的国际版名称,曾从Cliff Walkers更换为Impasse。在电影的世界,尤其是决定能否拍电影的资本世界,也是如此严峻。
张艺谋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黑泽明曾在戛纳电影节的台上说我80多岁了,还在学习拍电影。当时年轻的他在台下跟大家一起笑,以为是幽默,但年龄与当年的黑泽明越来越接近才发现,真的是这样。
如今的张艺谋也在保持战斗,每天至少步行五公里,连拍戏期间都雷打不动,只为了一直拍他所爱的电影。
与意义、价值、主题、风格……几乎无关系,仅仅是一位71岁的电影导演,想要能一直拍下去。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