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技术的发展一定能够带来电影艺术的提升吗?

开发者 https://www.devze.com 2023-01-14 08:26 出处:网络 作者:如何学运维
ymhjymhj3 2021-11-15 22:09 一、电影艺术与技术史的整体关照作为“第七艺术女神”,电影是所有艺术门类中科学技术含量最高的,电影的诞生就始于科技的发明,电影的每一次进步,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
ymhjymhj3 2021-11-15 22:09

一、电影艺术与技术史的整体关照作为“第七艺术女神”,电影是所有艺术门类中科学技术含量最高的,电影的诞生就始于科技的发明,电影的每一次进步,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三维,都离不开科技的推动。科学技术为电影艺术的产生和表达方式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和诸多条件。没有科技,就没有电影艺术。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部百年电影史既是视听艺术发展史,也是影视技术发展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千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创新,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电影艺术不断前进。在20世纪世界电影的早期发轫阶段,科学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电影艺术的魅力有赖于技术进步才得以发扬。正是科学让电影有了声光色,真正成为了一门视听综合艺术。在20世纪世界电影的中期发展阶段,经历了电影史上的“三次运动”,即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和法国新浪潮运动,分别张扬了电影的诗性、展示了电影的现实性和探索了电影的心理性,世界电影的人文性几度成功地压倒了技术性。而在20世纪世界电影的后期发达阶段,科学又一次扮演了压倒性的角色。采用高科技手段——电子数码信息技术摄制的好莱坞电影开始独树一帜:巨大的商业投资,宏大的拍摄场面,强大的明星阵容和震撼的视听效果,“大片”成为这一时期大制作电影的代名词。一方面,科技的发展造就了电影;另一方面,电影的每一步发展也离不开科技。进入21世纪,世界电影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之中。这场变革具有基础深、技术新、范围广、速度快和带动一批相关工业科技影像科学发展的特点。电脑CG技术(英语ComputerGraphics的缩写,指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发展所带来的助动力使得数字电影、3D电影和IMAX电影迅速普及,提高了电影的地位,使看电影成为时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不仅悄悄地改变着观众的观影经验和观影期待,更大大地加快了电影成本回收和数字放映的进程,由此所产生的辐射力和渗透力是空前的,对电影产业的发展是划时代的,且意义深远的。可以说,数码化、电脑化、电子化的制作和传播技术将把电影艺术引入一个新境界——智能无穷、成果灿烂辉煌的多媒体时代。二、高科技助推我国电影产业快速发展从1994年开始,“进口大片”开始登陆中国电影市场,于是在《真实的谎言》《侏罗纪公园》和《泰坦尼克号》的熏陶下,中国观众对高科技手段拍摄的大片由陌生变得熟悉,并开始期待中国大片的问世。2000年,一部带有中国特色的大片——《卧虎藏龙》改变了中国电影的创作方向。影片以一个改编自中国武侠小说的故事为蓝本,展示了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在创作上却采用了美国好莱坞大片的运作模式与技术手段,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随后,以张艺谋的《英雄》为肇始,“高科技”“大投资”“大制作”“大营销”的中国电影大片逐渐走到前台,中国电影开始了快速腾飞的产业化之路。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不断创新和进步的电影科技,成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十面埋伏》《无极》《夜宴》《功夫》《满城尽带黄金甲》《赤壁》《画皮》《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和《西游之降魔片》等影片先后问世,并引发观影热潮。这些中国式大片基本都是融合数字化特效技术制作的影片,显示了中国电影导演力争在电影技术和视觉效果上跟进国际电影创作潮流的趋势,也展示了“奇观电影”在视觉效果上的神奇魅力。高科技大片给予国人从未感受过的华美视像,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震撼,因此极大地刺激了观众买票进电影院欣赏电影的欲望,促使我国电影产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不论电影产量,还是银幕数量,以及各项票房收入都持续呈现“井喷式”增长。截至去年年底,我国银幕数约为6000张,位居世界第三,其中近1/5银幕可放映3D影片,位居世界第二。毫无疑问,高科技在电影中的应用对电影票房的拉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直接盘活了整个电影市场,进而实现中国电影产业的重组,达到资本和文化的结合,并成功应对世界电影市场的挑战。经过近十年的艰辛探索和努力,中国电影已经基本走上了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电影产业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尤其是2010年国务院先后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更是把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部分上升到了国家级战略产业的高度予以大力支持,并第一次在国家层面上对电影产业的时间发展提出了总体目标。三、科技要服务于影片内容其一,在一些电影制作者的头脑中,存在着对于科技因素的狭隘理解,即把科技应用到电影中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时髦的形式,或仅仅局限于电影制作中的一种技术手段。这种观点是狭隘和片面的。电影中的科技因素不仅仅是形式,也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新的创作方式。以好莱坞大片的经验来看,一部制作精良的高科技电影,往往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国内一些所谓的高科技电影,往往短时间就炮制出来,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现象还很严重。如当前最为时髦的3D影片,从《苏乞儿》只有十几分钟3D场面的“局部3D”,到号称“亚洲首部全片3D”电影的《魔侠传之唐吉诃德》,中间只相隔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故事平淡、技术粗糙,自然难以满足中国电影观众日益提升的欣赏需求。其二,一些电影人对待高科技电影存在浓厚的浮躁情绪,只想通过高科技噱头换得“一片成名”,而不脚踏实地按照电影规律做好技术和内容的完美结合。其实中国电影的拍摄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后期制作的软件都不落后于世界,在亚洲处于领先水平。那么,为什么国产高科技电影与美国好莱坞大片差距如此大?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高新科技委员会秘书长张东辉表示:“关键是缺乏真正能够‘玩得转’这些硬件和软件设备的人才,这方面的差距至少有20年。”由此可见,整个中国电影产业的虚火太旺,缺乏沉下心去、专注于做精品的耐性,缺少职业精神。以大获成功的《阿凡达》为例,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拍摄此电影花费了十几年的心血,如果没有3D技术,《阿凡达》也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它受欢迎的原因在于创意和内容。其三,有的电影人形而上学地将电影的科技性和艺术性割裂开来,甚至企图以高科技来代替电影的艺术性追求。高科技可以把电影人的想象透过特技和特效表现出来,化不可能为可能。然而电影打动人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其有自己的特色、灵魂和感情。例如,李安执导的美国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曾在我国掀起观影热潮,并在今年的美国电影奥斯卡奖的评选中连中四元,其制胜法宝便在于把科技性和艺术性实现了完美的统一;《唐山大地震》之所以卖座,并不在于各种如梦似幻的特技画面,而是影片在人性和感情方面真实地打动开发者_如何学C了观众的心。科技手段会推动电影的发展,但是这种手段不可滥用。著名导演李前宽曾说:“高科技无论发展到什么时候它都是表现和张扬人类积极价值观的形式和手段。如果不能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仅仅依靠科技的噱头去刺激大众的眼球,电影只能是一副没有生命力的空壳。”的确,当一部电影在形式上做足了文章,给观众以充分的“视听享受”,然而这些形式的因素是脱离故事的整体内容而存在的,是为了“好看”而“好看”的,呈现出一种媚俗之态时,形式本身的美感终究不能代替形式与内容交融所能达到的与观众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