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著名科学家颜宁宣布即将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辞职,之后回国发展。颜宁“二次回国”的消息一经公布,迅速引发关注。
大家为什么对她这么关注呢?身为结构生物专家的颜宁又有什么成就呢?在欢迎回国的声音中,为什么掺杂着一些质疑和批评?
颜宁履历:从学生到教授,从清华大学到普林斯顿大学
颜宁,1977年出生在山东济南章丘,父母当时都是普通的车间工人;颜宁现年45岁,6岁那年随父母居家搬迁到北京定居。
1996年,颜宁考上了清华大学,就读于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00年获得学士学位。
本科毕业的颜宁继续深造,2000年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就读于分子生物学系,仅用时4年便于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
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时,她的老师是施一公,当时施一公是该校的教授,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曾出任过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也有过一段很传奇的回国经历,我们下文再讲。
颜宁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又在普林斯顿大学待了三年,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7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7年的颜宁启程回国,回到了本科母校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组建了实验室,同时担任教授和博生生导师,这年她才30岁,是清华医学院校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
从2007年到2017年,颜宁在清华医学院工作了整整10年,直到2017年5月份她接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从清华辞职,来到普林斯顿大学生物系任职终身讲席教授,而她在清华的职务压从“全职”变为兼职教授。
飞赴美国工作的颜宁在异国他乡也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数次在国际最有影响力的《自然》《科学》《细胞》等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也因此在201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21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成为“双料”外籍院士。
这么算下来,从2017年5月份颜宁从清华辞职并出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到前两天表示回国,已经过去了5年有余。
二次回国:递交辞呈,回国参与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
不少人可能好奇,已经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的颜宁,是什么吸引着她阔别5年之后二次回国呢?她回国又将干些什么呢?
首先,能促使颜宁回国的,主开发者_开发百科要驱动力肯定是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否则即便给出更高的待遇和职务,也很难打动她。
另一方面,上文我们说到她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期间,是从施一公,而此次她回国可能也受到了恩师回国的影响。说到施一公,他也有一段传奇的回国经历:
1995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生物物理博士学位之后,到2008年,施一公在美国有长达13年的工作经验,先是在博士后站点做研究,然后又任职普林斯顿大学助教、副教授、终身教授。
可以这么说,施一公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算是“功成名就”了,然而当年他的朋友曾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公,我们都欠中国至少15年的全职工作”。听到这句话的施一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2008年怀着报国之心,他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做出了回国的决定,亦然回到清华出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继续从事生物学研究。
14年之前恩师施一公回国,14年之后学生颜宁回国,这是爱国科学家淡泊名利、矢志报国的最好体现。
至于颜宁回国后将从事什么工作,当然还是与她的老本行有关。
据悉,回国后的颜宁将来到深圳发展,协助和参与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并出任创始院长一职。
提到深圳医学科学院,虽然登记为直属事业单位,但运作却非常的灵活,“不定编、不定级”,实行市场化薪酬、社会化用人,办院自主,不会被传统事业单位的体制困住手脚。这一灵活设置,应该是能吸引颜宁的根本原因所在,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这是最适合做科研的环境”。
深圳医学科学院不是一家普通的医院,尽管去年3月份才完成选址,但科学院的起点很高,对标的是国立卫生研究院等全球顶级的医学研究机构,目标是这个世纪中叶发展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
起点如此之高、目标如此之宏远,自然也就离不开像颜宁这样的业内人才,相信有了颜宁的加盟,深圳医学科学院设立的初衷终将会实现。
科研成就:攻克困扰业内几十年的世界性难题
颜宁之所以能成为深圳医学科学院第一任院长,自然有其过人之处,而她最重要的科研成果莫过于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
这是什么成就?专业术语恐怕大部分人都听不懂,我们用大白话简单地描述一下:
这么说吧,大家都知道葡萄糖是各种生物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人类也是一样,时时刻刻都在消耗能量,人体各组织和器官对葡萄糖的需要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大脑,每天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量的50%。
但是葡萄糖自身是无法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发挥作用,这就需要一个“转运机器”,搭载着葡萄糖进入人体各个细胞,而这个搭载机器就是GLUT1(转运蛋白);GLUT1就像是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能把我们从A地带到B地,我们人体大脑、神经系统、肌肉等组织器官中如果缺乏GLUT1转运蛋白,纵然从外部摄取再多的葡萄糖也无济于事,转运葡萄糖不充分就会产生葡萄糖供给不足的现象,各项生理机能就会产生影响。
所以,研究清楚GLUT1工作原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研究清楚GLUT1的三维结构,那么就可以采取人工干预,对预防和攻克大脑萎缩、癌症、智力低下、糖尿病、发育迟缓、癫痫等疾病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美欧及日本的很多医学实验都在尝试弄清楚GLUT1的三维结构,但都以失败告终,而最终攻克这一难题的正是颜宁所带领的团队,国内外业内人士评价该项科研成果为“50年以来的一项重大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我们的国家飞速发展之际,肯定需要有人才作为基础支撑,我们欢迎在海外的各领域的人才回到祖国、建设祖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其实不止是像施一公、颜宁等新一代的科学家选择回国报效国家,往前数还有钱学森、华罗庚、邓稼先……回到祖国怀抱报效国家、建设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传统,也是科学家的优良品质。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