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11月12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疾控中心副主任常在会上介绍,在第九版防控方案基础上的20项优化措施昨天发布后,引起广泛关注。根据你特别关注的几篇文章,我来告诉你为什么要调整。比如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措施,原来的“73”是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3天,改为“53”,即集中隔离5天,居家隔离3天。
第九版防控方案于今年6月28日正式发布,第九版实际上在今年3月就已初具规模。1月8日,奥米克隆在我国开始流行。1月份制定出来之后,我们就开始制定,3月份就有了雏形。4月5日-5月5日期间,为期一个月,在全国七个城市试点第九版的样机。当时我国流行的主要毒株是奥米克隆的BA.1和BA.2。当时的实验结果是:密切接触的阳性感染者最后一次暴露后,5天内阳性率为89.1%,7天内阳性率为97.3%。所以第九版是“73”。该计划于6月28日发布后,在7月和8月进行了评估。当时我国的主要流行毒株是奥米克龙的BA.5和BA.5.2、BA.2.76。发现密切接触者3开发者_运维问答天阳性率为81.4%,4天为90.1%,5天为94.5%,7天为99.7%。根据这些结果,隔离期进一步优化为“53”。所以你可能会注意到,从第一版到第九版以及现在的优化版,原来是14天,后来变成了“14 7”,再后来是“7 3”,现在是“5 3”,就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听起来像是少了2天的集中隔离,可以为我们节省30%左右的集中隔离资源。同时因为奥米克隆最长的潜伏期是8天,所以我们用“5 3”。
第二个大家特别关注的是紧密连接是否判定。根据评价,亚密切接触者的阳性检出率很低,约为31/10万,即10万人中有3人。通过及时判断和控制密切接触者,可以降低亚密切接触者的阳性率。根据这种情况,如果忽略或判断第二秘密连接,可以节省大量资源用于服务保障。当我们推出公共政策时,我们不得不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我们不再评判次近。
三是注销中风险区域的确定。众所周知,自武汉以来,风险区域的划定有所调整。比如最初叫封闭控制区,控制区,预防区。在第八版中,它被称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区。第九版统一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区。经过第九版的实际应用和7、8月份的评估,我们发现中等风险区的阳性检出率为3/10万,刚才提到的第二密切接触者为31/10万。我们觉得有风险,但是不大。同时,中等风险区划后,控制的人多了,也消耗了防疫人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决定取消中风险区。
比如高危地区的外溢,以前是集中隔离7天,现在转为居家隔离7天。经评估,溢出风险约为49/10万,但这些人都是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测到的。我们把高危区域溢出人员的7天集中隔离改为7天居家隔离,是考虑到他在社区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节省集中隔离资源。
此外,大家还关注了闭环管理工作的高危人员。由原来的7天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7天,改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这也是我们实践和评估后的一个调整。如果严格执行闭环管理措施,这些高危人员的阳性感染率很低,只有1.6/10万,甚至低于刚才说的中危、二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可以调整为5天家庭健康监测。
“我会向你解释这些。其实我们所有的调整都是有道理的。可能你听到原来的“73”改成了“53”,你觉得松了吗?其实不是宽松,而是要求更高。这些调整要求我们以更科学、更规范、更快捷的方式开展防控,把该管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协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常对说道。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