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维特人威人是谁画的呢??

开发者 https://www.devze.com 2023-01-05 19:32 出处:网络 作者:高级运维
回身诉说 2022-01-08 17:56 《维特鲁威人》 作者:达芬奇 简介 创作背景 创作经过 圆方之谜
回身诉说 2022-01-08 17:56

《维特鲁威人》

作者:达芬奇

简介

创作背景

创作经过

圆方之谜

艺术魅力    http://baike.baidu.com/view/87381.htm#2

分析:

  一个裸体的健壮中年男子,两臂微斜上举,两腿叉开,以他的头、足和手指各为端点,正好外接一个圆形。同时在画中清楚可见叠着另一幅图像:男子两臂平伸站立,以他的头、足和手指各为端点,正好外接一个正方形。这就是名画《维特鲁威人》(Homo Vitruvianus),出自文艺复兴艺术巨匠达? 芬奇之手,画名是根据古罗马杰出的建筑家维特鲁威(Vitruvii)的名字取的,该建筑家在他的著作《建筑十书》中曾盛赞人体比例和黄金分割。 

  达?芬奇的这幅素描《维特鲁威人》最近出现在意大利发行的一欧元硬币上,表明该作品受人喜爱的程度并未消减。对于这幅画,列昂纳多自己阐述:建筑师维特鲁威斯在他的建筑论文中声言,他测量人体的方法如下:4指为一掌,4掌为一脚,6掌为一腕尺,4腕尺为一人的身高。4腕尺又为一跨步,24掌为人体总长。两臂侧伸的长度,与身高等同。从发际到下巴的距离,为身高的十分之一。自下巴至脑顶,为身高的八分之一。胸上到发际,为身高的七分之一。乳头到脑顶,为身高的四分之一。肩宽的最大跨度,是身高的四分之一。臂肘到指根是身高的五分之一,到腋窝夹角是身高的八分之一。手的全长为身高的十分之一。下巴到鼻尖、发际到眉线的距离均与耳长相同,都是脸长的三分之一。 

  关于维特鲁威的生平、建筑活动,因史料所限已难考证。仅从《建筑十书》的零星记载知道,维特鲁威出身富有家庭,受过良好的文化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教育,熟悉希腊语,能直接阅读有关文献。他的学识渊博,通晓建筑、市政、机械和军工等项技术,也钻研过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哲学、历史、美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他先后为两代统治者恺撒和奥古斯都服务过,任建筑师和工程师,因建筑著作而受到嘉奖。 

  “人体中自然的中心点是肚脐。因为如果人把手脚张开,作仰卧姿势,然后以他的肚脐为中心用圆规画出一个圆,那么他的手指和脚趾就会与圆周接触。不仅可以在人体中这样地画出圆形,而且可以在人体中画出方形。即如果由脚底量到头顶,并把这一量度移到张开的两手,那么就会发现高和宽相等,恰似平面上用直尺确定方形一样。” 

  “维特鲁威人”也是达芬奇以比例最精准的男性为蓝本,这种“完美比例”也即是数学上所谓的“黄金分割”。

  黄金比例(Φ读作 [fai]),是一个数字的比例关系,即把一条线分为两部分,此时长段与短段之比恰恰等于整条线与长段之比,其数值比为1.618 :1或1:0.618,也就是说长段的平方等于全长与短段的乘积。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发现了在这种分割状态下存在一种和谐的美,后来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正式将此称为黄金分割,并一直被认为是最佳比例。

  最早,人们发现长宽之比为1:0.618的矩形很协调,因此古代的建筑大师和雕塑家们就巧妙地利用黄金分割比创造出了雄伟壮观的建筑杰作和令人倾倒的艺术珍品:公元前3000年建造的胡夫大金字塔,其原高度与底部边长约为1:1.6,公元前五世纪建造的庄严肃穆的雅典巴特农神殿(Parthenon at Athens),其正面高度与宽度之比约为1:1.6。

  这种比例也被严格的应用于艺术创作中,尤其是文艺复兴开发者_如何转开发时期的古典画作中。如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达维特的《萨平妇女》和米勒的《拾穗》的构图,都是按照黄金分割严格安排的,米罗维纳斯、大卫以及太阳神阿波罗的塑像,他们的下肢与身高之比也都近乎1:1.6(按照最完美的人体比例,即下肢与身高之比为0.618)。

  中国古代画论中所说“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讲了山水画中山、树、马、人的大致比例,其实也是根据黄金分割而来。古琴的设计“以琴长全体三分损一,又三分益一, 而转相增减”, 全弦共有十三徽。 把这些排列到一起,二池,三纽,五弦,八音,十三徽,正是具有1.618之美的费波那契数列。在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音乐家的作品里也都流淌着黄金分割的完美和谐。中国的故宫建筑中也有不少这种黄金分割的存在。


快乐每一天_854 2022-01-08 17:57

这是许多人熟悉的一幅画面:一个裸体的健壮中年男子,两臂微斜上举,两腿叉开,以他的头、足和手指各为端点,正好外接一个圆形。同时在画中清楚可见叠着另一幅图像:男子两臂平伸站立,以他的头、足和手指各为端点,正好外接一个正方形。这就是名画《维特鲁威人》(Homo Vitruvianus),出自文艺复兴艺术巨匠达· 芬奇之手,画名是根据古罗马杰出的建筑家维特鲁威(Vitruvii)的名字取的,该建筑家在他的著作《建筑十书》中曾盛赞人体比例和黄金分割。

关于维特鲁威的生平、建筑活动,因史料所限已难考证。仅从《建筑十书》的零星记载知道,维特鲁威出身富有家庭,受过良好的文化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教育,熟悉希腊语,能直接阅读有关文献。他的学识渊博,通晓建筑、市政、机械和军工等项技术,也钻研过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哲学、历史、美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他先后为两代统治者恺撒和奥古斯都服务过,任建筑师和工程师,因建筑著作而受到嘉奖。

“人体中自然的中心点是肚脐。因为如果人把手脚张开,作仰卧姿势,然后以他的肚脐为中心用圆规画出一个圆,那么他的手指和脚趾就会与圆周接触。不仅可以在人体中这样地画出圆形,而且可以在人体中画出方形。即如果由脚底量到头顶,并把这一量度移到张开的两手,那么就会发现高和宽相等,恰似平面上用直尺确定方形一样。”

“维特鲁威人”也是达芬奇以比例最精准的男性为蓝本,因此后世也常以“完美比例”来形容当中的男性。

黄金分割率又称PHI,它的值为1.618。很多艺术家在创作其作品时都有意识地,严格地遵循了黄金分割率。比如说希腊巴特农神殿,埃及金字塔甚至纽约联合国大楼在建筑设计中所运用的黄金分割率。PHI还被运用在莫扎特的奏鸣曲,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以及巴托克,舒伯特等音乐家的创作当中,甚至斯特拉迪瓦里在制造他那有名的小提琴时也运用了黄金分割来确定F形洞的确切位置。

我建议你看哈《达芬奇密码》这本书,它会给你意外的收获,它还告诉我们这副画背后隐藏的秘密。维特鲁威人外接的那个圆,是女性的代表符号,它其实隐含着对女性的开发者_JAVA百科崇拜......

希望我的解答能对你有帮助。


于路飞 2022-01-08 18:03

你说的是“维特鲁威人”这幅画吧。

维特鲁威人(Vitruvian Man) 维特鲁威是公元1世纪初一位罗马工程师的姓氏,他的全名叫马可·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当时他写过一部建筑学巨著叫《建筑十章》,其内容包括罗马的城市规划、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等各个方面。由于当时在建筑上没有统一的丈量标准,维特鲁威在此书中谈到了把人体的自然比例应用到建筑的丈量上,并总结出了人体结构的比例规律。此书的重要性在文艺复兴时期被重新发现,并由此点燃了古典艺术的光辉火焰。在这样的背景下,达·芬奇为此书写了一部评论,《维特鲁威人》就是他在1485年前后为这部评论所作的插图。准确地说,这是一幅素描,画幅高㎝,宽25㎝。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达·芬奇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收藏于意大利威尼斯学院。

此画的构图由一个圆圈、一个正方形和一个裸体男人构成:正方形下边的边线外切于圆周,外切点刚好是这条边线的中点;人体仰面躺在圆圈与正方形相重合的范围内,头部的顶点与正方形的上边线相切,切点也正好是边线的中点;两脚并拢于圆圈与正方形下边线的切点上,躯干与正方形的上下两边的边线垂直,两手平伸成 180度,两手的指尖刚好抵达正方形左右边线,并与之垂直。在此基础上,人体在画面中又摆出第二种姿势,两脚分开,脚掌面开发者_运维技巧与圆圈相交;两手上举至正方形上边线与圆周的交汇点上,刚好与头顶同高。整个人体,无论是第一个姿势还是第二个姿势,都在圆圈和正方形内显得十分对称。

人们看重这幅画的对称与谐调。许多年以来,这幅画作的基本构图被视为现代流行文化的符号和装饰,广泛应用于各种招贴画、鼠标垫和T恤衫。

其实,显示人体的对称美,并不是这幅画作的全部意图。细心的人还会发现,在人体的轮廓线之外,躯干和四肢上还画有一些切线。这些切线都画在人体的关键部位:躯干的切线分别在膝关节、生殖器根部、胸部(切线与两个乳头相交)和两个肩头之间。在两手平伸的姿势中,分别在两手的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也描着切线。这些切线是人体结构的分割线,用以说明人体结构的某些规律性。

在画面上端和下端的空白处,是达·芬奇亲笔写下的注解文字。这些文字是理解这幅画作的关键。然而在过去1000多年中,这些文字一直未引起中国艺术史学家的足够重视,在包括《西方美术史》在内的众多有关西方的艺术著作中,不仅没有提及这些注解文字,而且在刊登此画时对画面上下的文字进行了剪裁,使读者无法看到文字。

维特鲁威人(Vitruvian Man) 维特鲁威是公元1世纪初一位罗马工程师的姓氏,他的全名叫马可·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当时他写过一部建筑学巨著叫《建筑十章》,其内容包括罗马的城市规划、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等各个方面。由于当时在建筑上没有统一的丈量标准,维特鲁威在此书中谈到了把人体的自然比例应用到建筑的丈量上,并总结出了人体结构的比例规律。此书的重要性在文艺复兴时期被重新发现,并由此点燃了古典艺术的光辉火焰。在这样的背景下,达·芬奇为此书写了一部评论,《维特鲁威人》就是他在1485年前后为这部评论所作的插图。准确地说,这是一幅素描,画幅高㎝,宽25㎝。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达·芬奇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收藏于意大利威尼斯学院。

此画的构图由一个圆圈、一个正方形和一个裸体男人构成:正方形下边的边线外切于圆周,外切点刚好是这条边线的中点;人体仰面躺在圆圈与正方形相重合的范围内,头部的顶点与正方形的上边线相切,切点也正好是边线的中点;两脚并拢于圆圈与正方形下边线的切点上,躯干与正方形的上下两边的边线垂直,两手平伸成 180度,两手的指尖刚好抵达正方形左右边线,并与之垂直。在此基础上,人体在画面中又摆出第二种姿势,两脚分开,脚掌面与圆圈相交;两手上举至正方形上边线与圆周的交汇点上,刚好与头顶同高。整个人体,无论是第一个姿势还是第二个姿势,都在圆圈和正方形内显得十分对称。

人们看重这幅画的对称与谐调。许多年以来,这幅画作的基本构图被视为现代流行文化的符号和装饰,广泛应用于各种招贴画、鼠标垫和T恤衫。

其实,显示人体的对称美,并不是这幅画作的全部意图。细心的人还会发现,在人体的轮廓线之外,躯干和四肢上还画有一些切线。这些切线都画在人体的关键部位:躯干的切线分别在膝关节、生殖器根部、胸部(切线与两个乳头相交)和两个肩头之间。在两手平伸的姿势中,分别在两手的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也描着切线。这些切线是人体结构的分割线,用以说明人体结构的某些规律性。

在画面上端和下端的空白处,是达·芬奇亲笔写下的注解文字。这些文字是理解这幅画作的关键。然而在过去1000多年中,这些文字一直未引起中国艺术史学家的足够重视,在包括《西方美术史》在内的众多有关西方的艺术著作中,不仅没有提及这些注解文字,而且在刊登此画时对画面上下的文字进行了剪裁,使读者无法看到文字。


M39****829 2022-01-08 18:09

这是许多人熟悉的一幅画面:一个裸体的健壮中年男子,两臂微斜上举,两腿叉开,以他的头、足和手指各为端点,正好外接一个圆形。同时在画中清楚可见叠着另一幅图像:男子两臂平伸站立,以他的头、足和手指各为端点,正好外接一个正方形。这就是名画《维特鲁威人》(Homo Vitruvianus),出自文艺复兴艺术巨匠达· 芬奇之手,画名是根据古罗马杰出的建筑家维特鲁威(Vitruvii)的名字取的,该建筑家在他的著作《建筑十书》中曾盛赞人体比例和黄金分割。 

  关于维特鲁威的生平、建筑活动,因史料所限已难考证。仅从《建筑十书》的零星记载知道,维特鲁威出身富有家庭,受过良好的文化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教育,熟悉希腊语,能直接阅读有关文献。他的学识渊博,通晓建筑、市政、机械和军工等项技术,也钻研过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哲学、历史、美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他先后为两代统治者恺撒和奥古斯都服务过,任建筑师和工程师,因建筑著作而受到嘉奖。 

“人体中自然的中心点是肚脐。因为如果人把手脚张开,作仰卧姿势,然后以他的肚脐为中心用圆规画出一开发者_Go百科个圆,那么他的手指和脚趾就会与圆周接触。不仅可以在人体中这样地画出圆形,而且可以在人体中画出方形。即如果由脚底量到头顶,并把这一量度移到张开的两手,那么就会发现高和宽相等,恰似平面上用直尺确定方形一样。”

“维特鲁威人”也是达芬奇以比例最精准的男性为蓝本,因此后世也常以“完美比例”来形容当中的男性。


嘚吧嘚吧嘚呀 2022-01-08 18:10

马尔库斯·维特鲁威·波利奥(Marcus Vitruvius Pollio,约公元前80年或前70年-约公元前25年)是古罗马的作家、建筑师和工程师,他的创作时期在公元前1世纪,他的生平不详,连他的名字马尔库斯和姓波利奥也只是由伐温提努斯(Cetius Faventinus)提到过,他的生平年代主要是根据他的作品确定的。

他出生时是罗马的自由民,可能是出生於坎帕尼亚,他曾经在凯撒的军队中服过役,在西班牙和高卢驻军,他可能是军中的工程师,制作攻城的机械。他后期由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直接授予养老金,他生前可能并不太出名。

他写了一部《建筑十书》,并献给奥古斯都,这是一部用拉丁文写的关於建筑的论著,是目前西方古代唯一一部建筑著作,我们只是从他这部著作中才知道他是一位建筑师,当时罗马帝国在不列颠岛的总督曾经提到他为连接管道设计了管径标准。唯一他自己说的由他建造的建筑是法诺镇的会堂,但现在已经丝毫痕迹也没有存留。

达·芬奇画的《维特鲁威人》

达·芬奇画的《维特鲁威人》

最使维特鲁威出名的还是他的《建筑十书》,他在书中为建筑设计了三个主要标准:持久、有用、美观(firmitas, utilitas, venustas),维特鲁威认为建筑是对自然的模仿,正如鸟和蜜蜂筑巢, 人类也用自然材料造建筑物保护自己,为了建筑美观,先后发明了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其中的比例要依照最美的比例-人体比例,后来达·芬奇依照他的描述画了《建筑人体比例图》(维特鲁威人),在代表宇宙秩序的方和圆中,放入了一个人体。

维特鲁威可能并不是古代西方第一位建筑师,但是第一位能把建筑原理写下来的人,他列举了一些古代建筑,他并没有进行创造,只是把已经存在的建筑法则进行条理化,但他的描述要包括许多现代建筑门类,包括建筑设计、工程设计、园林规划、艺术加工和工艺制造等,从语源学上讲,拉丁词「建筑」是从希腊语的「领导」和「建设者」派生出来的。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包括了城市规划、建筑概论、建筑材料、神庙构造、希腊柱式的应用、公共建筑(浴室、剧场)、私家建筑、地坪与饰开发者_StackOverflow社区面、水力学、计时、测量、天文、土木、军事机械等。

《建筑十书》在1414年被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家波焦·布拉乔利尼重新发现,1486年在罗马重新出版,1520年被翻译成意大利语、法语(1547年)、英语、德语(1575年)和西班牙语,原有的插图已经佚失,16世纪又根据其中的描述加上木版画插图,这本书很快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和新古典主义时期建筑界的经典。


dewolive 2022-01-08 18:12

这是许多人熟悉的一幅画面:一个裸体的健壮中年男子,两臂微斜上举,两腿叉开,

《维特鲁威人》

《维特鲁威人》

以他的头、足和手指各为端点,正好外接一个圆形。同时在画中清楚可见叠着另一幅图像:男子两臂平伸站立,以他的头、足和手指各为端点,正好外接一个正方形。这就是名画《维特鲁威人》(HomoVitruvianus),出自文艺复兴艺术巨匠达·芬奇之手,画名是根据古罗马杰出的建筑家维特鲁威(Vitruvii)的名字取的,该建筑家在他的著作《建筑十书》中曾盛赞人体比例和黄金分割。

关于维特鲁威的生平、建筑活动,因史料所限已难考证。仅从《建筑十书》的零星记载知道,维特鲁威出身富有家庭,受过良好的文化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教育,熟悉希腊语,能直接阅读有关文献。他的学识渊博,通晓建筑、市政、机械和军工等项技术,也钻研过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哲学、历史、美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他先后为两代统治者恺撒和奥古斯都服务过,任建筑师和工程师,因建筑著作而受到嘉奖。

“维特鲁威人”也是达芬奇以比例最精准的男性为蓝本,因此后世也常以“完美比例”来形容当中的男性。[1]

创作背景编辑

从维特鲁威在书中的前后论述看,他是在讲神庙的均衡,而均衡又是由比例得来的。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家认为,比例是在一切建筑中细部和整体服从一定的模量而产生均衡的方法。“实际上,没有均衡或比例,就不可能有任何神庙的位置。即与姿态漂亮的人体相似,要有正确分配的肢体”(见《建筑十书·第三书》)。正是基于对人体比例的认识,维特鲁威强调:“如果自然构成人体,使肢体按照比例与其综合的全部外形相对应,那么古人似乎就有根据来规定:在完成建筑时各个细部对于全部外貌应当在量度方面保持正确。”

《建筑十书》是以向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上书的形式用拉丁文写成的,可惜原文不久遗失,只流传下来抄本。1414年,在瑞士的修道院中发现了该书的手抄本,它与其他各种复出的古希腊罗马著作一样,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提供了知识养料和思想启迪,并为建筑家对古罗马的遗迹做实地研究和修复提供了很大帮助。甚至还有人建立了维特鲁威学院,使维特鲁威的思想对建筑研究和知识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显然,达·芬奇读过《建筑十书》,并且心有独领,他把美的生物学基础(形体和比例)和几何学知识(方形和圆形)联系起来,使《维特鲁威人》在他的妙笔下完美地得以呈现。

《维特鲁威人》问世后,所展现的比例精妙与和谐颇得世人好感,代代流传,今天它已作为一个现代文化的偶像,频繁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招贴画、鼠标垫和T恤衫上。不仅如此,《维特鲁威人》也成为启迪现代艺术家、作家的创作源泉。1989年,西方有艺术家以机器人当模特创作出《维特鲁威机器人》,姿态、比例都不差,只是金属骨架替代了血肉之躯。2003年,美国一部走红的小说叫《达·芬奇密码》(国内翻译出版也连登排行榜),说的是一个午夜,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年迈的馆长被人杀害在艺术大画廊的地板上。在人生的最后时刻,馆长脱光了衣服,把自己的身体明白无误地摆成名画《维特鲁威人》的样子,并在尸体旁边留下一个令人费解的密码。[2]

创作经过编辑

根据丹·布朗的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改编的同名电影,在全球上映,引起广泛关注。

《维特鲁威人》

《维特鲁威人》

《达·芬奇密码》一书中的第一个密码即是巴黎卢浮宫博物馆馆长临死前所摆放的达·芬奇著名画作《维特鲁威人》的造型。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所有伟大艺术家中涉猎面最广的一位,他不仅是画家,制图家,发明家,解剖学家,还是音乐家和哲学家。同时他也是最神秘的一位。尽管几百年来他的伟大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家喻户晓,但他本人在世人眼中却始终像谜一样难以捉摸,令人好奇。而他的许多生平亦不为人所知。

《放飞的心灵:达·芬奇传》([英]查尔斯·尼科尔著朱振武等译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为传说中“文艺复兴天才”和“全能的人”背后的这个多元发展、有创造性的和具有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的个体描绘了一幅最令人信服和最为隐私的肖像。此书追溯描写了列奥纳多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包括他创作《维特鲁威人》的经过。

最早可以确定列奥纳多·达·芬奇对解剖学产生兴趣的素描和笔记作于15世纪80年代末。这些素描和笔记只是他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大成就的开端。就他的实际贡献或影响力来说,他在解剖学方面取得的成绩要远大于他在工程、发明和建筑方面的成绩。他绘制的人体图和记录的相关笔记要比前人在这方面的成就更为严格和准确。他的人体解剖素描为揭示人体器官提供了全新的视图,就像他的机械素描与机器的关系一样。进行这种探索需要顽强的意志和勇气,会受到传统禁忌的阻碍和教条主义者的质疑,而且还需要在尸体冷却之前在紧张的时间内,进行令人厌恶的解剖。列奥纳多的解剖活动体现了他“勇于实践”的工作理念,这是对先哲——加伦、希波克拉底和亚里士多德被普遍接受的智慧的剖析和再评价,这三人当时依然是医学派别的主流。

传统观念认为解剖学太过古怪,因为人是按照上帝的样子生出来的,因此不能像机器那样被大卸八块。早期的人文主义者科卢切·萨卢塔蒂就曾写道,解剖学揭示了“自然所一直精心隐藏的东西”,“我不相信如果在看到人体深处的时候,有人能不潸然泪下。”列奥纳多的解剖活动至少有一次使自己与教会发生过对立。那是1515年的罗马,一个居心叵测之人“千方百计阻挠我进行解剖,不仅在教皇面前公开指责我,还在医院里喋喋不休”。

达·芬奇的解剖活动属于科学研究,同时也与艺术领域有着紧密联系,解剖学拉近了科学与艺

《维特鲁威人》

《维特鲁威人》

术的距离,或者表明两者之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距离。解剖学同几何学和数学一样,都是绘画的基础。在一幅画出颈部和肩膀神经的解剖图的下面,列奥纳多写道:“这种表现形式对一名优秀的绘画者十分重要,就好比优秀的语法家要知道单词的拉丁文起源一样。”你是否还记得,《最后的晚餐》中列奥纳多用人物的紧绷而又扭曲的颈部肌肉来表现当时戏剧性的一刻。列奥纳多对解剖学的兴趣,就像稍晚一些对光学的兴趣一样,是他从事绘画的必然结果,也许更准确地说是他在米兰作坊向弟子和学徒传授绘画技艺的必然结果。“画家哲学家”的理想观念也随之产生,列奥纳多的艺术是建立在他对描绘之物的深厚的科学知识之上。他也是自此开始发奋撰写小册子和专题文章,这些文章在他死后被收录进他伟大的《论绘画》中。

达·芬奇用坐标方格找出了人类灵魂的实际位置

达·芬奇可能跟韦罗基奥学过解剖。佛罗伦萨15世纪70年代的艺术表现风格,比如安东尼奥·德尔·波莱沃洛的绘画和韦罗基奥的雕塑,都带有强烈的人体解剖的细节和戏剧性。波莱沃洛对人体肌肉曾做过十分细致的研究,这显然是借助解剖进行的,随后他创作了著名的《裸体人大战》。列奥纳多应该知道佛罗伦萨的解剖专家安东尼奥·贝尼维尼,他俩可能还彼此相识,贝尼维尼还是洛伦佐·德·美第奇的朋友。贝尼维尼研究过心脏和其他内部器官的功能,但他主要的兴趣在于在死刑之后解剖尸体,寻找犯罪行为的体内表征。他的专著《隐藏的原因》讲述了他在进行20次这种解剖之后的调查结果。

《维特鲁威人》

《维特鲁威人》

也许佛罗伦萨还有其他人在解剖学上影响过他,但是列奥纳多对解剖学的兴趣表现得最为强烈的时候还是在米兰。1489年,列奥纳多曾打算出一本关于这方面的“书”,这实际是一本手抄本专著。有一些文字资料可以证明这一点:有一些残留下来的草稿和目录列表,其中一张草稿的写作日期是1489年4月2日。列奥纳多后来给这个计划中的书起名为《论人体的形态》,再一次证明了解剖学与绘画之间的关系。

1489年,36岁的列奥纳多开始思考世界通用的死亡的象征:人的头骨。在藏于温莎皇家图书馆的三页纸张上,他描绘了八幅关于头骨的习作,有侧面图,有截面图,还有从上方斜看头骨的图。这些素描画得巧妙精致,阴影效果优美,神秘怪异。不同的习作选取不同的角度——有画脸部的血管,有的表示眼眶和颚骨之间的关系,还有的是俯看颅骨的空腔,描绘了颅内的神经和血管。但他绘制这些习作的主要兴趣出现在画边的注解上。他的兴趣不在科学研究,而是形而上学方面。其中一幅头骨习作被按比例画成方形,列奥纳多在画边上写着,“a-m线与c-b线相交的地方,就是各种感觉的交汇之所”。

他这里特意强调的“各种感觉交汇之所”就是亚里士多德曾假设的“共通感”。“共通感”被称为大脑三个“脑室”中最重要的一个,另两个一个是“印象区”,用以收集原始的感观数据,另一个是“记忆区”,用以存储加工后的信息。

“共通感”因此就成为理智、幻想、智力,甚至是灵魂的来源。列奥纳多说道:

似乎灵魂就寄居在这个器官之内……名叫“共通感”。“共通感”并不是像许多人想的那样遍布身体各处,而是应该集中在一个地方,因为如果灵魂到处都是的话,感官器官就用不着汇聚到一起……因此“共通感”就是灵魂之所在。

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我们会冒出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念头:如上图所示,在温莎这幅成比例的头骨习作中,列奥纳多用坐标方格找出了人类灵魂的实际位置。得出这样的结论似乎太过简单了。列奥纳多其实是在提出问题,而不是得到结论。

《维特鲁威人》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素描之一

在一张头骨习作的背面他留下了日期:1489年4月2日,并记着还要研究的项目的列表。列表先是有关人的头部和脸部,然后转到头骨部分:是哪一根肌腱导致眼睛的运动,以至于一个眼睛的运动又带动另一个眼睛的运动?又是那些肌腱导致皱眉。……

他的问题的范围突然变得宽泛起来,从大笑和惊讶表情的肌肉运动,突然转向,描述人类的起源,人是怎么会在子宫里的,为什么八个月大的婴儿不能在体外存活:人为什么打喷嚏。人为什么打呵欠……

他接着转向人体的肌腱和肌肉体系——“使肩膀到肘部运动的肌腱”,“使大腿运动的肌腱”等等。

伴随《论人体的形态》的研究还出现了一系列素描,这些素描用平面展现了人体比例,展示了人体各器官之间的数学比率。列奥纳多这里又一次受到维特鲁威的影响。维特鲁威是罗马公元一世纪伟大的建筑家和军事工程师,惟有他的著作提出了关于人体和谐比例的理论和实践。温莎皇家图书馆藏有一些列奥纳多这方面的素描,它们大约作于1490年,其他一些素描已经失传,但《惠更斯抄本》里收录了一些摹本,这是一个16世纪下半叶汇编的一个手抄本,大概是米兰艺术家季罗拉莫·费奇诺编纂,他曾是列奥纳多早期助手弗朗切斯科·梅尔兹的弟子,因此有机会接触梅尔兹收集的大量列奥纳多的资料。

这些人体比例习作中最为著名的一幅,实际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素描之一,就是那幅人称《维特鲁威人》的素描,又称《神圣比例》,该图已成为列奥纳多和他的雄心壮志的一个标志。就像大多数负有盛名的作品一样,这幅作品常被多带带放在名誉的聚光灯下探讨,而不是放在其诞生的背景里考虑。

《维特鲁威人》是一幅钢笔画素描,画在一张大纸上(13.5×9.5英寸),现藏于威尼斯的学院美术馆。之所以藏在威尼斯,大概是因为弗拉·乔康多于1511年在威尼斯印刷了维特鲁威作品的对开本,里面有一张依照这幅素描作的版画。素描的上面和下面都是手写的小字。图画上面的字是这样写的:

建筑家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学著作中说,大自然把人体的比例安排如下:四指为一掌,四掌为一足,六掌为一腕尺(cubit)[指前臂的长度,该词来自“肘部”的拉丁文cubitus,四肘尺合全身……

这些人体比例是从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第三卷第一章中节选的,书的后面写得越来越详细:“肘部到手的中指尖的长度为身高的五分之一;肘部到腋窝的长度开发者_如何学编程为身高八分之一……”素描下面是用手指和手掌为单位作的比例尺。

画中描绘了一男子,他摆出两个明显不同的姿势,这些姿势与画中两句话相互对应。双脚并拢、双臂水平伸出的姿势诠释了素描下面的一句话:“人伸开的手臂的宽度等于他的身高。”画中人因此被置于正方形中,每一条边等于96指长(或24掌长)。另一个人将双腿跨开,胳膊举高了一些,表达了更为专业的维特鲁威定律:

如果你双腿跨开,使你的高度减少十四分之一,双臂伸出并抬高,直到你的中指的指尖与你头部最高处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你会发现你伸展开的四肢的中心就是你的肚脐,双腿之间会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画中摆出这个姿势的人被包在一个圆里,他的肚脐就是圆心。

艺术魅力编辑

这幅素描的一个魅力在于抽象的几何学与观察到的身体现实的相互作用。画中人的身体只画了主要几部分,但轮廓优美,肌肉结实。这人的双脚实际似乎是踩在正方形的底边之上,或是抵在圆形的弧线上。这两个姿势给人一种运动的感觉,也许是体操运动员的动作,实际上是一个人在上下摆动双臂,如同小鸟摆动翅膀一样。人体的线条清晰而简约,但脸部的处理却有些不同。脸部画得要更深刻一些,阴影处画得更富有戏剧效果:这是一张怒视前方的脸。

有人会猜想这个《维特鲁威人》是否就是作者的自画像。仔细想想也许不是,因为该素描作于1490年,而画中人看起来远不只38岁。另一个可能就是,这张脸解释了随后文字中描述的人体比例,比如发根到眉毛的距离等于下巴尖端到嘴部的距离。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张脸是完美的,起到了示范作用。然而这幅画似乎是对上述抽象的生物几何学对称规律的完美诠释,因此圆圈中这个表情严肃的人似乎应该是个大人物,而不是无名小卒。他眼眶深陷,目光犀利,一头浓密而卷曲的长发,头发从中间分开。至少我要说这幅《维特鲁威人》带有自画像的成分,这体现了自然和谐的人,同样也体现了惟独能理解这些真理的人——艺术家、解剖学家、建筑家列奥纳多·达·芬奇。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