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学了数学与天文,因而对地理学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学会了使用测量仪器,每行到一处,就要测量那里的地势,调查当地的地貌、地质、水文、土壤等。他不但测量该地距京师的里程,还要测量那里的纬度,并把这些情况记录下来,收入他撰写的文章、上谕中。例如,他在亲征噶尔丹的行军途中,就详细地调查过所经之处的风物、地理情况,把记下来的材料寄给留在北京的皇太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四月二十一日,他在给皇太子的信中叙述了行军中的饮水问题,说:“自出喀伦未见寸土,其沙亦坚硬,履之不陷……营中军士凿井甚易,一人可凿二三十处。因水泊中取水嫌远,均于近帐房处凿井。
可凿井的地方也很易认识。蒙古语叫‘善达’之处,地洼而润,掘未二尺即可出水;叫‘塞尔’的地方,山涧沟径,掘仅尺余即可及泉;有称‘布里杜’者,是一种丛草间积留的潦水,水质不佳;叫‘窥布尔’的,水流地中,以手探之泉即随出,故野驴以蹄趺之而饮……”可见,他对所经地方是做过详细调查的。
他在沙漠中行军,往往发现有贝壳。这种东西引起了他很大兴趣。他联想到当地蒙古人关于洪水的传说,推测这里在洪荒时代很可能是一片泽国。这和近代学者的某些科学推论是很接近的。
康熙在世时,还费了几十年的心血,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这就是在辽阔的中国疆土上进行实测、绘制地图。这项工作是由外国传教士与中国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的。这次测绘工作进行了多年,采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大地测量术和用经纬度绘图的方法。到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除今新疆等少数地区外,对大多数省区进行了测绘。这次测绘的成果,便是一部《皇舆全览图》。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全实测、比较精确的地图集,也是世界地理测量史上的伟大成果之一。康熙曾对大臣蒋廷锡说:“此图是朕费三十余年心力才完成的,山脉水道合乎《禹贡》。你可以将此图和各省分图让九卿们细阅,倘有不对之处,可以面奏。”可见康熙很以《皇舆全览图》为自豪,但他又不拒绝别人批评。
惰性的成熟 开发者_JS百科 2022-04-21 18:12 建议去勾搭画手,没人会为了回答知道问题而且没财富值的情况下去花功夫好好画的
李江龙2017 2022-04-21 18:20 开发者_StackOverflow中文版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Hiowan Yei,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 ,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康熙一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概括说来,共有八点: 第一,削平三藩,巩固统一。 三藩是指三个降清的明将: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子之信),镇广东;靖南王耿继茂(父仲明、子精忠),镇福建。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成为清初的三个地方割据势力,其中以吴三桂实力最强。从顺治朝开始,军费开支浩大,每年入不敷出。以顺治十七年(1660年)为例,国家正赋收入银875万两,而云南一省就要支出银900多万两。竭全国之财力,尚不足一藩之需求。到了康熙初年,财政困难局面仍旧未见好转。国家钱粮,大半耗于三藩。三藩在自己的独立王国里,设立税卡,私行铸钱,圈占土地,掠卖人口。平西王吴三桂还自行选派官员,称为“西选”。康熙帝除鳌拜后,三藩成为他最大的心病。他要削平三藩,强化皇权。 当时,朝廷上主张不可撤藩的占绝大多数,支持撤藩的只有兵部尚书明珠、户部尚书米思翰等少数官员。20岁的康熙帝力排众议,他认为:“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于是,下令撤藩! 康熙大阅盔甲一石激起千层浪。“东南西北,在在鼎沸”,京城里有杨起隆举事,察哈尔有阿尔尼叛乱。而且,先后发生京师大地震、太和殿火灾,康熙帝爱后赫舍里氏也崩逝。朝里与朝外,外叛与内变,雷火与地震,天灾与人祸,连连击到年轻的康熙皇帝身上。一时间人心惶惶,京师不少官员甚至把家眷送归江南乡里。康熙 临大事,有静气。青年天子玄烨在危急时刻,持心坚定,气静不慌。原来主张不可撤藩的大学士索额图、户部侍郎魏象枢等,提出要处斩建议撤藩的大臣。康熙帝义正词严:撤藩出自朕意,他们何罪之有?这就坚定了主张平叛的大臣的决心。他下诏削夺吴三桂的官爵,公布其罪状。不久又将留居京师的吴三桂之子应熊、孙世霖等逮捕处死。消息传到吴军,吴三桂正在吃饭,闻讯大惊。后西藏五世达赖喇嘛为吴三桂说情,请求朝廷“裂土罢兵”,遭到康熙帝的坚决驳斥。他为了安定惊恐的军心,慌乱的民心,每天游景山,观骑射,以示胸有成竹。有人进行讽谏,康熙置若罔闻。事后他说:“当时我要是表现出一丝惊恐来,就会人心动摇,说不定会出现意外的情况!”他的坚定决心和平静心态,对于稳定大局和安定人心,起了很大的作用。 经过八年平叛战争,终于取得削平三藩的胜利。群臣请上尊号,康熙帝严辞拒绝。他认为,八年战火,生民涂炭,应该务实,切戒虚名。随后,他开始着手统一台湾。 第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 明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人侵占台湾。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奉南明正朔(即承认南明的正统地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抓住郑经死后,其子郑克塽年幼、部属内讧、台湾政局不稳的时机,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军统一了台湾。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台湾府下设三县——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今高雄)、诸罗县(今嘉义),派总兵官一员、率官兵八千,驻防台湾。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康熙的发展。 第三,抵御外侵,缔结和约。 黑龙江地域在皇太极时已经归属清朝。清军入关后,沙俄东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地区,占领雅克萨(今阿尔巴津)、尼布楚(今涅尔琴斯克)、呼玛尔(今呼玛)等城。康熙统一台湾后,调派军队进行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同俄国在尼布楚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划定了以额尔古纳河、格尔毕齐河和外兴安岭为界,整个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都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中国历史上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表明康熙帝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 第四,亲征朔漠,善治蒙古。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解决了漠南蒙古问题,康熙则进一步解决了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的问题。从秦汉匈奴到明朝蒙古的民族难题,到康熙时才算得解。康熙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蒙古成为清朝北部坚固的长城。 第五,重农治河,兴修水利。 清军入关后,最大的弊政莫过于圈占土地,跑马占田,任意圈夺。顺治帝曾谕令禁止圈地,但禁而不止。康熙帝颁令,停止圈地,招徕垦荒,恢复生产。为促进农业生产,康熙帝六次南巡,治理黄河、淮河、运河、永定河,并兴修水利,取得很大成绩。 第六,移天缩地,兴建园林。 康熙先后兴建畅春园、避暑山庄、木兰围场等,乾隆又大兴“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圆、万寿山清漪园(后改名颐和园)和圆明园等,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推向高峰。 第七,兴文重教,编纂典籍。 他重视文化教育,主持纂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律历渊源》、《全唐诗》、《清文鉴》、《皇舆全览图》等,总计60余种,2万余卷。
qkoufu24开发者_如何转开发52 2022-04-21 18:25 《皇舆全图》是中国清康熙时绘制的全国地图,又名《皇舆全览图》、《清内府一统舆地秘图》。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八年(1708~1719年)绘制而成。在绘制过程中吸取了欧洲制图理论中考虑大地是球面的优点,采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经纬度测绘法,先后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进行了实地测绘。测绘结果由白晋等人统一审校、缀合,“58年完成,为全图一,离合凡32帧,别为分省图,省各一帧”。全图比例尺约为1:140万至1:500万。该图是我国第一部实测的在当时为最详细的地图,也是研究中国清代康熙以来历史地理变化的重要资料。《皇舆全图》的绘制,是我国乃至世界测绘史上的一件大事。英国当代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他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这部地图“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的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