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在外”这句诗的后面一句是“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释义
将军在外作战。国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以求便利国家。
出处
《魏公子列传》【作者】司马迁 【朝代】汉
本篇突出描写了信陵君魏公子无忌的形象,表现了他礼贤下士的品德,并记叙了他在侯赢、如姬、朱亥等人帮助下窃符救赵的壮举。信陵君能不畏强暴,挺身而出,从大局考虑,不计个人生死,这种精神与当时“义不帝秦”的鲁仲连一样,是值得称颂的。需要注意的是,侯嬴为信陵君策划窃符夺晋鄙兵事,不见于《战国策》,亦不见于先秦的其他载籍,可能是大梁长老之逸闻,是司马迁首次将它写入史册。
《魏公子列传》详细地叙述了信陵君从保存魏国的目的出发,屈尊求贤,不耻下交的一系列活动,如驾车虚左亲自迎接门役侯嬴于大庭广众之中,多次卑身拜访屠夫朱亥以及秘密结交赌徒毛公、卖浆者薛公等;着重记写了他在这些“岩穴隐者”的鼎力相助下,不顾个人安危,不谋一己之利,挺身而出完成“窃符救赵”和“却秦存魏”的历史大业。从而,歌颂了信陵君心系魏国,礼贤下士,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思想品质。这也是本传的主旨所在。诚如《太史公自序》所言,“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值得注意开发者_StackOverflow社区的是,传中以大量笔墨描写了下层社会的几个人物(也可以看作是附传),特别是门役侯嬴,他身处市井心怀魏国,才智远非那般王侯公卿所能比。如果说,信陵君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窃符救赵”的壮举而为人们所称颂的话;那么,门役侯嬴则是这幕壮举的总导演,他更令人敬佩、景仰。这反映了司马迁重视人民群众力量的进步历史观。信陵君的结局是不幸的,他才高遭嫉,竟被魏王废黜,以致沉湎酒色,终因“病酒”而死。这既真实地揭示了信陵君思想性格的弱点,更重要的是揭露了最高统治者嫉贤妒能,打击忠良的丑恶行径,可以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某种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雪飘飘啊 2022-04-27 22:45 开发者_如何学Go 军令有所不受
程宇航_2015 2022-04-27 22:49
【词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意思】:将领远征在外可以应急作战,(胜败乃一瞬间之事,战机不可失)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开发者_开发问答君主的命令再战(如再请命,怕是贻误战机)。还有一层意思是,将士在外随机应战,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遵守君王的命令。
【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九变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司马光·宋·《资治通鉴》:“五十七年(癸卯,前258)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亮曰:“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三言两句 2022-04-27 22:53
这句话的意思是实地打仗的将军可以不听取远在京城纸上谈兵的首长的指导命令 。
原句:“途有所不经,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由,君命有所不受”
出处: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
其实我觉得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是将领远征在外可以应急作战,(胜败乃一瞬间之事,战机不可失)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开发者_运维知识库战(如再请命,怕是贻误战机)。
将帅是君主使命的执行者,用兵打仗在外,战场上的情况复杂多变,因此君主根本不可能对战场形势得到及时有效的信息,因此孙武主张,将帅在外领兵作战,根据战况具体分析,对于君主的一些不合乎战术要求的命令可以不听从。这正是从变化的角度出发,提倡军事将领用兵不能因循守旧,一成不变,要灵活机智地处理各种问题,凡事以大局为重,对无关紧要的或者对全局没有实际意义的抉择,坚决不予以执行。慎重地实施方案是取得胜利的基本要求。
智商好捉急 开发者_开发百科 2022-04-27 22:55
【词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意思】:将领远征在外可以应急作战,(胜败乃一瞬间之事,战机不可失)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如再请命,怕是贻误战机)。还有一层意思是,将士在外随机应战,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遵守君王的命令。
【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九变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司马光·宋·《资治通鉴》:“五十七年(癸卯,前258)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亮曰:“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唯己者 2022-04-27 22:56 开发者_Python百科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这句话的意思是实地打仗的将军可以不听取远在京城纸上谈兵的首长的指导命令。
原句为“途有所不经,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由,君命有所不受”。
白话翻译:将领远征在外可以应急作战,(胜败乃一瞬间之事,战机不可失)。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如再请命,怕是贻误战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