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脸书收购Parse;2014年6月,苹果发布CloudKit在一年一度的WWDC。到2014年10月,谷歌也收购了Firebase。
也许你对每个案例前面的脸书、苹果和谷歌的名字都很熟悉,但对后面的Parse、CloudKit和Firebase这些名字却知之甚少。事实上,后三者是同类产品——BaaS(后端即服务)服务,都是为了帮助移动开发者解决后端服务问题,从而让开发移动应用变得更加容易。
所以,你看,在过去的两年里,脸书、苹果和谷歌都喜欢上了同样的服务。当移动应用的发展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阶段,自己获取或者开发一个BaaS服务就成为了这些巨头的共同方向。
对于脸书来说,在收购Parse之后,今年F8开发者大会的创始人IIya Sukhar成为了仅次于马克扎克伯格的第二人。在这次会议上,脸书希望结束应用之间的信息孤岛状态,让不同应用的内容可以无缝互操作和跳转,于是发布了一个名为AppLinks的“协议”,但在这个协议背后,需要Parse这样的后端服务来提供数据存储、计算能力、Push通知等一系列技术支持。
对于苹果来说,CloudKit可以提供完整灵活的后端解决方案,帮助开发者减少编写服务器代码和维护服务器的需求。显然,苹果此举也是为了降低iOS应用的开发成本,维护iOS生态系统的繁荣。
由于谷歌刚刚在10月宣布收购Firebase,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具体的合作,但正如Firebase创始人詹姆斯塔普林(James Tamplin)在博客中所说,Firebase和谷歌云平台可以很好地互补。而在苹果为iOS开发者提供CloudKit之后,谷歌可能也想拥有类似的服务,为安卓生态系统的开发者提供便利。
事实上,不管这三家公司的不同目的,Parse、CloudKit和Firebase都是应用程序和移动开发人员诞生的工具。如今,大型互联网公司经常自己开发开发者_开发问答应用程序的每个部分。然而,随着互联网与人们生活的融合越来越紧密,许多传统行业或非互联网公司也开始需要网络渠道。这时,以简单的方式构建可用的app、light应用和HTML5页面的需求就出现了。
同样服务于BaaS的lean cloud CEO姜红告诉PingWest,移动互联网的分工会像其他行业一样逐渐细化,产业链上的每一家公司都会专注于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这自然是行业最高效的运营方式。现在,像租车、打车、拼车、外卖、线下洗衣、O2O这样的公司可能都需要移动应用,但核心竞争力不在技术或app层面。移动应用只是为了承载核心服务,他们自然倾向于以低成本的方式快速做出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应用,然后将主要资源投入到扩大核心竞争力上。
事实上,这种趋势也可以从Parse的客户页面上看到。例如,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思科、凯迪拉克、swisscom和广告公司BBDO都是Parse的客户。不难看出,这些公司并不是纯粹的互联网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之前,他们可能不需要应用,但是现在有应用就像十年前你需要一个网站一样普遍。
虽然Parse、Firebase等产品在成立时可能更关注应用的市场需求趋势,但对于脸书和谷歌来说,出来购买的意愿和它们能够相辅相成,促进自身业务发展自然是分不开的。事实上,BaaS不仅对脸书和谷歌有意义,对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等公司也有意义,甚至在中国市场也是如此。
对于腾讯来说,微信现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业务,但是微信游戏、服务号等很多东西都需要后端服务的支持。如果腾讯能提供一套类似Parse的服务,门槛降低后,基于微信的生态系统自然会更容易繁荣。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在PC时代,淘宝可以说掌握了购物的流量入口。然而,进入移动互联网后,流量开始向各种应用扩散。事实上,用户超过100万的应用拥有可观的流量。如果阿里巴巴能够用BaaS服务把这些流量还给自己的生态圈,这也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对于开发者来说,也有新的实现方式。
百度的情况和阿里巴巴差不多。前不久,李彦宏刚刚说百度的移动搜索流量已经超过了PC,但其实大家都知道,百度在移动端已经不再是互联网的门户,很多应用中的内容索引是不可用的。很多时候,百度需要开发人员主动向其公开内容,然后才能对其进行索引。此时,BaaS服务的价值显而易见。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