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_可心儿132
2022-05-23 15:57
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基本资料 作品名称:《雅典学院》 作者:拉斐尔 年份:1510~1511 画作:壁画 尺寸:2.794X6.172m 作品简介 《雅典学院》画幅达2.794×6.172米 画中地点:罗马圣彼得教堂梵蒂冈教皇宫 这幅《雅典学院》(1510~1511年作),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 基础,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艺术家企图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 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的主题思想,就是崇拜希腊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 这正是人文主义艺术家自己的宿愿。 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当世的名人。他们在自由地讨论,情绪热烈,好像在举行什么典礼,或庆祝某个盛大节日,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精华。这座建筑物显然是以布拉曼特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为范本的,两侧的壁龛里,分别供立着智慧女神雅典娜雕像(在右侧)和音乐之神阿波罗雕像(在左侧 )。中心透视点的层层拱门,直通遥远的天际,这是一个极其神圣的环境,学者们被对称地、然而富有节奏地配置台阶两侧,上层台阶的人物排成一列,中心是两位伟大的学者——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他们似乎边进行着激烈的争论,边向观众方向走来。 亚里士多德伸出右手,手掌向下,好像在说明:现实世界才是他的研究课题;柏拉图则右手手指向上,表示一切均源于神灵的启示。这两个对立的手势,表达了他们思想上的原则分歧。其余的人,众星托月,有的在注视,有的正在谛听这两位老人的谈话, 自然地形成几个小组。 现在再介绍上层台阶上的人物:左上方柏拉图的一侧,一个大胡子老人沉浸在思考中,苏格拉底刚转身向旁人阐述伦理学上的论据,自左向右第五人是个青年军人, 名叫阿尔西比亚底斯,他的背后有一个人正在招呼走来的两个青年。右上方亚里士多德的一侧,两个倚在壁龛墙基前的青年,一个在写着,一个在思考,另一个黑袍人物却孤独地站着,这3个人与左面的一组,在动势上是相反的。 台阶下面的左侧,以坐在地上专注地书写着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为中心,一少年在旁给他扶着木牌,牌上写的是“和谐”的数目比例图。在他背后一个老人正在记录毕达哥拉斯的论据数,后面那个伸着脖子、头缠白巾的学者,即是回教学者阿维洛依。 背后稍远,还有一个头戴桂冠,胸靠柱基站立的人,他是语法大师伊壁鸠鲁。在毕达哥拉斯前面站立的那个用手指着书中句子的学者,是修辞家圣诺克利特斯,两人中间 还有一位身穿白色斗篷的金发青年,他面目英俊,表情冷峻,在向观众凝视着,被认为是弗朗西斯柯·德拉·罗斐尔,他是乌尔宾诺未来的大公。 台阶下右侧一组,中心人物是躬着身子、手执圆规在一块黑板上给学生演算的几何学家欧几里德(一说是阿基米德),周围是他的四个学生。这四个人似乎对老师的讲解领悟得不一样。旁边那个身穿古代黄袍、头戴荣誉冠冕、手持天文仪的,是埃及天文学家尔托勒密。在尔托勒密的对面,即是画家拉斐尔的同乡、建筑家布拉曼特(蓄须的老人),而最边上那个头戴白帽的人,正是画家索多玛,上面露出半个脑袋、头戴深色圆形软帽的青年,就是画家拉斐本人。把自己画进历史题材内,是当时画家们喜用的表现方式,只是拉斐尔留给自己的位置太少了点。 画中央的台阶上,躺着一个孤寂的犬儒学派哲学家第欧根尼。这位学者主张除了自然需要之外,其他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无足轻重的,所以他平时只穿一身破烂衣服,住在一只木箱里。这个人物在构图上起了填补空白的作用,他 与右侧正往台阶上走去的两个人物相联系,同时又与左下角那个倚靠在石桌前沉思的学者赫拉克里特彼此呼应。赫拉克里特形象孤单,据许多学者考证,认为是拉斐尔参照了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壁画里的一个预言家圣耶利米的形象的结果。事实上, 这里的许多形象,体格壮健,动作有力,与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形象颇有联系。更有意思的是,柏拉图的头像正是画家以达·芬奇的头像为范本的,可见拉斐尔对前述这两位大艺术家的崇敬心情。 这幅画的色彩处理也很协调,建筑背景全是乳黄色的大理石结构,人物的衣饰有 红、白、黄、紫、赭等色相交错。透视法的水平是很高的,它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深远感,连地面的图案,拱顶的几何装饰结构,都精确到可以用数学来计算。 背景说明 1508年,拉斐尔离开佛罗伦萨,经布拉曼特——一位正在监造圣彼得教堂的建筑家的推荐,来到罗马,开始为教皇朱理二世工作。在那里历时10年,他为教皇宫殿绘制了大量壁画,其中以梵蒂冈教皇宫内的四组壁画为最出色(总题目为《教会政府的成立和巩固》,壁画分列四室:第一室的画题是《神学》、《诗学》、《哲学》和《法学》四幅;第二室是关于教会的权力与荣誉;第三室画的是已故教皇利奥三世与四世的行状;第四室内的四幅壁画,系由其学生按照拉斐尔的草稿绘成),而第一室内的《哲学》,也称《雅典学院》,又是该室的四幅壁画中最成功的杰作。这幅巨大壁画(2.794×6.172米),是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画了五十多个大学者,不 仅出色地显示了拉斐尔的肖像画才能,而且发挥了他所擅长的空间构成的技巧。他对每一个人物的所长与性格作了精心的思考,其阵容之可观,只有米开朗基罗的天顶画才可与它媲美,其时拉斐尔只有26岁。 画家介绍 拉斐尔·桑西 国 籍:意大利 生卒年:公元1483~1520年 出生地:意大利乌尔宾诺小公国 特 长:绘画 拉斐尔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文艺复兴时期艺坛三杰。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 拉斐尔的父亲是宫廷画师,所以他从小就随父学画。11岁时,父亲去世,他给一位画家当助手。后来,他学习了15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开始走上了独创的道路。 拉斐尔潜心研究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尤其是开发者_高级运维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最后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成为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鼎足而立的文艺复兴艺坛三杰之一。 拉斐尔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显露出其非凡的天才。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圣母的婚礼》、《带金莺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花园中的圣母》、《西斯廷圣母》、《福利尼奥的圣母》、《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等。 拉斐尔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是他怀着虔诚的心情谱写的一曲圣母赞歌。画面采用了稳定的金字塔形构图,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庄重均衡,画面背景全部用小天使的头像组成,构思新颖独到。圣母形象柔美圣洁,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 在《小椅子圣母》中,拉斐尔将圣母形象刻画得更加人性化,圣母的装束深受异国风情的影响,色彩绚丽充满东方情调。整幅作品构图完整,充分体现了拉斐尔无与伦比的绘画技巧。 拉斐尔最著名的壁画是为梵蒂冈宫绘制的《雅典学院》。这幅巨型壁画把古希腊以来的50多个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聚于一堂,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等,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类的创造力。 在《雅典学院》中,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指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和亚里士多德的唯物主义。以他们两人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者,形象生动,丝毫不显得杂乱
风城玫瑰09开发者_如何学编程29 2022-05-23 15:59 《圣斯蒂芬在耶路撒冷布道》 卡尔帕乔《圣贝尔纳的幻觉》 菲利皮诺·利皮《逃亡埃及》 乔托《奏乐天使》 福尔利《维纳斯诞生》 波提切利《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 《原罪和逐出伊甸园》 米开朗基罗 《蒙娜丽莎》 达芬奇《圣乔治与龙》 拉斐尔 《最后的审判》 米开朗基罗《雅典学派》 拉斐尔《披纱巾的少女》 拉斐尔《椅中圣母》 拉斐尔《入睡的维纳斯》 乔尔乔内《伊赛克的祭献》 提香《达那厄》 柯勒乔《爱的寓意》 布龙齐诺 《通天塔》 勃鲁盖尔《雪中猎人》 勃鲁盖尔《盲人的寓言》 勃鲁盖尔《亚当与夏娃》 丢勒《帕里斯的裁判》 克拉内赫《占卜者》 卡拉瓦乔《众神》 巴洛克 《战场》 罗萨《圣乔治杀龙》 鲁本斯《抢夺留希波斯的女儿们》 鲁本斯《三美神》 鲁本斯 《圣马太的召唤》 布吕根《乡村音乐会》 斯丁《韦克的风车》 雷斯达尔《窗前读信的少女》 维米尔
Joyce萌萌萌萌萌 2022-05-23 16:02 在民国时代,“画坛三杰”,是北京的齐白石、上海的汪亚尘、南京的徐悲鸿,各以画虾、画鱼、画马而著称于世。他们三人中,齐白石长汪亚尘30岁,徐悲鸿小汪亚尘2岁.齐白石来沪,必下榻于汪寓“云隐楼”,徐悲鸿来上海也住于汪宅,开发者_运维问答他们由艺术上的志同道合成为莫逆之交,年有一二次相聚谈心,切磋技艺,论古说今。
美容三公主 2022-05-23 16:11 达·芬奇 (1452—1519年)列奥纳多·达·芬奇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怀有神灵般的无限理想,试图重新创造世界的美,量度世界的广大无垠,解释世界的奥秘。可是他只有常人的生命和力量。他的抱负是发现一切、研究一切、创造一切。他的生命是一条没有走完的道路,路上是撒满了崇高的未完成作品的零章碎片,他在临终前心酸地说过:“我一生从未完成一项工作。”列奥纳多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5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同时还能即席作词谱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场的人赞叹不已。父亲安东尼奥律师认识到儿子的绘画才能,决定送他进佛罗伦萨艺术家委罗基奥工作室学习。在那里,他不仅接受绘画、雕刻、建筑艺术的教育,还受到其他科学的影响。芬奇在委罗基奥工作室曾经研究过鸡蛋的明暗变化关系,发现了明暗渐进画法。他在委罗基奥工作室度过了6个年头,成长为具有现代科学思想和勇于探索的人类智慧的典范。芬奇在佛罗伦萨是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的,他一心想要把他的艺术和智慧带进现实世界,光彩照人。他在31岁那年写信给米兰大公鲁多维柯·斯弗查,在信中列举了自己的各种才能,最后他还表示可为大公的父亲塑造一座骑马像,成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 型雕像。大师41岁时完成这一巨作的土制塑像,因没有足够的铜铸造而使巨作终未完成,1499年法军入侵时被毁,否则将成为世界一大奇迹。大公对他的天才和辛勤劳动酬谢不是金币,而是金言玉语,这使芬奇十分不安,大公为了安慰他,请他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幅画,这就是《最后的晚餐》。如果说《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那么芬奇在 51岁时自米兰重返佛罗伦萨而作的 《蒙娜丽莎》则无愧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他使用圆球体受光变化的原理,首创明暗转移法(亦称明暗渐进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的,像烟雾一般,没有截然的分界,《蒙娜丽莎》是这种画法的典范之作。瓦萨利认为这种明暗画法是绘画艺术的一个转折点。芬奇的一生始终在探索艺术的高贵气质,只有在美的创造中他才能感到心满意足。15世纪意大利的科学与理智、美的追求与创造,由于达·芬奇而登峰造极。可是大师的才能到了晚年并没有受到重视和赏识,教皇的冷漠使他十分伤心。1515年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重新占领米兰时,邀请大师赴法国定居克鲁堡,应聘为宫廷画家。大师1519年客死异国,终年67岁。他的学生佛朗西斯柯·穆埃基说:“芬奇的死,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造物主无力再造一个像他这样的人了。”《 蒙娜丽莎》(约1503-1506)(木板油画 77 x 53厘米)据说,法国著名的卢浮宫有三件宝:一是《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二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三是《蒙娜丽莎》。前两件作品出于谁人之手一般人并不确知,但是,《蒙娜丽莎》出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却几乎家喻户晓。"蒙娜丽莎"那神奇而专注的目光,那柔润而微红的面颊,那由内心牵动着的双唇,那含蓄、模棱两可的微笑,总让人琢磨不透……据史料记载,"蒙娜丽莎"是当时佛罗伦萨著名的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达·芬奇为了唤起她发自内心的情感,曾经请到了钢琴师为她演奏、丑角为她表演。但是,这个见多识广,冷漠、理性的女人并没有使画家得到他想要捕捉到的东西,为此,画家不得不将画作断断续续地延迟了三年。有一天,这个富贵人在翻阅画家草图的时候,忽然发现了画着鸭掌的图画,她感到非常疑惑。画家说,这是他为研究和设计飞行器而画的,因为水流和气流;水浮力和大气浮力;鸭子在水中滑行和飞禽在空飞翔有某种相似之处。鸭掌滑水动作虽然简单,但隐藏着飞行器飞行的某种秘密。这个冷漠、理性的女人听到这番话,又想到飞行器一旦设计成功,人类将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景……顿时,引起了很大震动,并由衷地发出了微笑。这一难得而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立即被达·芬奇捕捉到了,并把它成功地塑造了出来。 其实,达·芬奇笔下的这一使人难忘的"微笑"已不是具体的佐贡多夫人的表情了,而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的,是"蒙娜丽莎"所有的,是达·芬奇所有的,也是我们大家所共同拥有的人性特质的某种精微的东西。也许,这就是《蒙娜丽莎》巨大魅力的所在。非常明显,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继承了希腊古典主义庄重、典雅、均衡、稳定和富有理想化、理性化的表现规范;但它又进一步突破了希腊古典艺术在人本特质上的局限,为使后来的艺术更进一步走向现实,走向客观,走向更深层,更内在,更微妙的表现树立了楷模。《最后的晚餐》(约1498)(壁画 460 x 880 厘米)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在耶稣右边的一组中,我们看到一个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前往后退缩似的。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我们知道他就是那个叛徒,犹大.伊斯卡里奥特。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犹大的侧面阴影旁是圣.彼得,我们也可以看见他一头银丝与一副白晰的手,他向年轻的圣.约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着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对着犹大的背后。 圣.约翰的头朝彼得垂着。在所有门徒中,他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约翰象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他主人的话。耶稣左边是小雅各,他力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的惊叫了起来。从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们看到了圣托马斯,疑惑不解的托马斯,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小雅各的另一边,圣.菲利普往耶稣靠去,双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说:”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远不会出卖你的。”他的脸由于爱和忠诚而显出苦恼的神情。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的发生的中心。巴塞洛缪与老雅各的身体向他们倾着,而他们身旁的老安德鲁并没有站起来,但他想听听,于是便举起手似乎要求安静。右边还剩下最后三个门徒,他们正在讨论有关耶稣说的那句话,他们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他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均发生在这幅伟大的作品之中,但每次当我们欣赏它时,都会从门徒的感情与性格中获得新的含义。《岩间圣母》(约1503-1506)(祭坛画189.5 x 119.5厘米 )现藏伦敦国立美术馆。此画是应一宗教团体之请而为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间礼拜堂作的祭坛画。此画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此画虽属传统题材,然表达手法和构图布局皆表明达.芬奇的艺术水平之高深。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开发者_如何学JAVA工的辩证关系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这幅画是标志达.分奇盛期创作开始的作品。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的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圣母子和圣安妮抱貂女郎岩间圣母母与子米开朗琪罗(1475~1564)Michelangelo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雕刻家,画家,建筑师。1475 年3月6日生于阿雷佐附近的卡普雷塞,1564年2月18日卒于罗马。早年在佛罗伦萨画家D.吉兰达约的作坊当学徒,后因爱好雕刻转入以保存古雕刻遗物最多的美第奇庭园工作。早期作品是17岁时创作的浮雕《阶梯旁的圣母》和《山陀儿之战》,粗朴壮实,沉静庄重,深得古典风格的真髓,表明他一开始就追求强烈运动中的人体表现。米开朗琪罗雕像1494~1499年米开朗琪罗游学威尼斯 、罗马所作《 酒神像》、《哀悼基督》更显露其卓越才华,以致整个罗马艺坛都难以相信这些杰作是出自他的手。1501~1505年主要在佛罗伦萨,雕像《大卫》和市政厅壁画《卡西纳之战》、《神圣家族》都是不朽之作。其中《大卫》净高 4.1米,以完全的裸体表现传说中犹太少年英雄大卫战胜敌人哥利亚的故事。大卫体态壮伟,有坚如钢铁之意,寓意力抗强权、捍卫祖国的佛罗伦萨人民,具有显明的政治意义。此作原计划置于大教堂作为装饰雕塑,但因塑造极为成功,政府决定将其安放在市政厅大门前,作为城市的象征;后为保护原作,已移至佛罗伦萨美术博物馆 。1505 年米开朗琪罗应邀赴罗马,为教皇尤里乌斯二世设计和制作陵墓雕刻,因计划几经变迁,虽为此断断续续工作约40年而未能完成,这是他终身的一大遗憾。1508年米开朗琪罗接受教皇和政府任务,为西斯廷礼拜堂顶壁绘制壁画。为了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经过多次斗争,使教皇保证不再干扰他的工作 , 在取得充分创作自由之后,他以无比的激情投入创作 。整个壁画以宏伟的建筑结构作边框 ,把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划成中央和周围两大部分,并以中央为主,全部绘以宗教故事和人物形象 。中央是取材于《圣经》中从开天辟地到洪水方舟故事的 9 幅画,周围是12男女先知、摩西、大卫等,全部绘画面积 500 多平方米,塑造了多数比真人还大的343个人物形象。在长达4年的绘制过程中,他拒绝助手协作,一切亲自动手。艰苦的创作获得了高度评价。壁画揭幕之后,举世公认为空前之作。艺术界更认为他所塑造的气魄宏伟、体态健壮、具有强力意志与力量的众多人物形象,是文艺复兴盛期美术最完美的创造。西斯廷小礼堂顶画他的建筑设计,大胆运用古典柱式,开创了一代新风,并且善于突出柱式结构的立体感,对日后的巴洛克建筑有很大影响。米开朗琪罗晚年除负责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工程外,还参与了法尔内塞宫、皮亚城门和卡皮托广场的建筑设计。其中代表作是为圣彼得大教堂大厅设计的大圆顶。这个大圆顶底座以古典风格装饰,檐部屏板雕以花环,给人以坚实富丽之感;圆顶本身外形曲线富有生气,是他在建筑设计方面体现固有的雄伟有力的艺术风格的典范之作,为以后欧美各国的大教堂和政府大厦的屋顶建筑树立了样板。其他重要作品还有晚年创作的祭坛画《最后审判》和为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陵墓所作雕刻;这座陵墓虽未完成,但许多雕刻却是他最成熟的作品,如《摩西》、《垂死的奴隶》以及其后为美第奇家族墓室雕刻的《昼》与《夜》和《旦》与《夕》等。PHAELraphaell拉斐尔拉斐尔(1483~1520) Raphael 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 ,1520年4月 6日卒于罗马 。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 。自幼随父(乌尔比诺公爵的宫廷画师)学画,后又转入佩鲁吉诺门下,1500年出师。 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1504 ~1508 年他居留佛罗伦萨,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他。同时他对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均认真领悟,博采众长,特别倾心学习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使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风格日趋成熟,从而迅速取得了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鼎足而立的巨大成就。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 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卢浮宫博物馆)。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 。1509年后,他被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去绘制梵蒂冈皇宫壁画,其中签字厅的壁画最为杰出。这批遍布大厅四壁 和屋顶的绘画,分别代表了人类精神活动的4个方面:神学、 哲学、诗学和法学,作品除发挥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了绘画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给人以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之感。这期间重要作品还有为埃利奥多罗厅绘制的《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和《波尔申纳的弥撒 》,为火警厅绘制的《波尔戈的火警》和为法尔内西纳别墅绘制的《加拉泰亚的凯旋》等。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运用 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被誉为古今壁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拉斐尔23岁时自画像《西斯廷圣母》 他的肖像画也有很高成就。特点是形神兼备,气韵盎然。 多采用微侧半身姿态,将背景隐去,唯以人物自然亲切的神态突出于画面。代表作为《卡斯蒂廖内像 》和《披纱女子像》。前者描绘一位学者,其优雅的风度和深厚的学识表现得淋漓尽致。后者描绘的是一位女郎,她的容貌和作者笔下的圣母形象近似,但典雅的服饰,健美的体态,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生活中的女性。1520年春 ,他已患重病 ,仍在绘制《基督变容》,虽未能完成,但出自其手的部分仍光辉照人,气势磅礴,表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风格。博蒂切利(1445~1510)Botticelli,Sandro意大利画家。佛罗伦萨画派代表人物之一。生于佛罗伦萨,1510年5 月17日卒于同地。原名亚历山德罗·迪·马里亚诺·菲力佩皮,博蒂切利是其绰号。早年学金银工艺,后在A.波拉尤奥洛和A.del韦罗基奥工作室当助手 ,很快显示出绘画才能。1470年开设了自己的绘画工作室。作品在内容 和形式上都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水平,并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他用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宗教内容,使宗教画充满世俗精神。15世纪70年代描绘基督生平以及圣徒、圣经人物画像的作品,构图新颖,颇为人们赞赏。之后他的作品主要由美第奇家族订制,其中《春》、《维纳斯的诞生》、《维纳斯和马尔斯》等,都强调女神的秀美与清纯,神情却微带忧伤,富于含蓄之美,是西方艺术中第一批成功的古典题材美术作品。80年代接受罗马教皇之邀,在梵蒂冈为教皇宫中的西斯廷礼拜堂绘制大型壁画。还用单线条为但丁的《神曲》作插图 , 显示了他在素描方面的精深造诣 。他秀逸的风格,明丽绚烂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虽在文艺复兴诸大家中独树一帜,但在西方美术史上很长时期未获承认,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和英国拉斐尔前派运动中,人们才开始认识他,并推崇他为文艺复兴前期的大师之一。克里木特同勃克林一样,奥地利分离派画家克里木特的作品中,也带有浓厚的忧伤色彩,曾经受到一部分评论家的非议。但作为19世纪末欧洲社会动荡不定的情势在人们心理上的反映,这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居斯塔夫‧克里木特(Gu stav Nimt,1862—1918)1862年7月14日生于维也纳一个制作金银首饰的世家,家传的金工技艺对画家一生的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5岁时,他和兄弟一起进入维也纳工艺美术学校,在那里接受了系统的绘画技巧的训练。毕业后,参加维也纳建筑师公会,承担壁画和建筑装饰工作。1888年他为维也纳城堡剧院绘制壁画《戏剧的历史》,受到公众的肯定。后又为艺术博物馆绘制楼梯通道壁画《艺术的保护神一一雅典娜》,构图巧妙多变。这时,克里木特虽然较多地运用装饰手法,但风格仍然是古典主义的。1897年为维也纳大学创作的壁画,是他风格的大转变。这组壁画按维也纳大学的3个系绘制,分别为《医学》、《法学》、 《哲学》。 画面利用象征手法, 描绘了人世的苦难相,带有消极厌世的灰暗色调,作品完成后遭到大学院士会的非难,被拒绝接受。在这个时期,克里木特和一部分激进的青年画家从古典主义把持的美术家协会中分离出来,被称为“维也纳分离派”。它和南欧的“新艺术运动”、德国的“青年风格”都倾向于追求装饰性和形式感,是促进欧洲工艺美术设计事业的重要力量。1900年,克里木特把被维也纳大学退回的壁画在巴黎博览会展出,受到青年艺术家的热烈赞誉。从而奠定了他在奥地利画坛的领导地位。1902年,和雕塑家克林格尔一起承担贝多芬音乐厅的装饰工作,主雕像《贝多芬》由克林格尔完成,雕像背后的墙壁上,由克里木特创作了装饰性饰带《音乐》,十分成功。1909年,克里木特为布鲁塞尔斯托克莱特公寓的餐厅创作的壁画《生命之树》,大胆而自由地运用各种平面的装饰纹样,形成富有东方色彩和神秘意境的效果。克里木特虽然没有到过东方,但对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的民间木版彩印年画却具有浓厚的兴趣。他搜集了许多民间年画,反复揣摹。据说,在他的书房里就挂著中国木板水印的“门神”画。他对木板年画的强烈色彩尤其喜爱,曾经在许多幅人物肖像作品中使用年画中的戏曲人物作背景,显得别有情趣。东方风格加上祖传的金银首饰工艺技巧,使克里木特的装饰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大胆地在作品中运用沥粉、贴金箔、嵌螺钡、贴羽毛等等特殊技巧,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这里的《水蛇——I》,便是运用蛋彩、沥粉、贴金等多种方法画成的。画中淡青色的人体同婉蜒的蛇体交织在一起,金、翠两色的水草纹穿插其间,组成一种近乎抽象的、由点和线构成的音乐的韵律。他的另一件《水蛇——R》是横构图,也是近乎抽象的装饰化构图。这两件水蛇系列作品,表现了克里木特晚年创作中追求怪异、畸形和色情的倾向。这主要是受到他的朋友、著名心理分析学家和精神病医生弗罗依德的影响。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奥地利经济萧条,艺术家的生活也相当清苦。1918年2月6日,身患感冒的克里木特并发伤寒而去世。他的主要作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被毁于战火,现今所存已为数不多。莫迪里阿尼在艺术大师及其流派层出不穷 、交相辉映的20世纪初,莫迪里阿尼的名字算不上突出和响亮。但是回顾那一段光辉的历史,他又有著不容忽略的意义;他是一个真正的独行者,游离于所有时髦的艺术流派之外,又与新艺术观念保持著悬紧密的关联。莫迪里阿尼所创造的独特的艺术样式并不居于某一时尚,而是超越了时空的限定’成为一种恒定的美的形态。他的作品以诗人的气质和雕塑家的眼光刻画出人间的种种个性’创造了一种特殊的风格。也正是那些线条精致、色彩柔和、笔触生动的作品,确立并且巩固了他在现代艺术史上的地位莫迪里阿尼的一生宛如一颗光芒四射的慧星 ,一闪即逝。随著时间的流逝,莫迪里阿尼的名字不但没有被世人遗忘 ,反而更加光彩夺目“因为,在这个令人困惑的20世纪之初 ,他的艺术成功地履行了一个艺术家的使命,永远地诉说著存在于人类命运之中的灵魂的永恒哀愁。莫迪里阿尼的作品虽然受新印象主义、立体主义、原始艺术的影响,但他不像毕加家、马蒂斯、布拉克或战后的康定斯墓、克利那样,在视觉上成为绘画革命的旗手,而是似乎不台时宜地坚持著15世纪意大利艺术的传统精神。他独具的诗人气质和雕塑家的眼光,深刻地创造了一种特殊的艺术风格。宗教景观在文化景观中,宗教景观的形象是很鲜明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然而,各个宗教往往各有特点,彼此差异较大。总的说来,宗教景观表现突出的是寺庙建筑、坟地布置、聚落结构,以及地名特征等方面。(一)寺庙建筑寺庙建筑在宗教景观中占重要地位。它是为神和信徒们所建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在规模、风格、装饰、用材以及作用上,无不表现自己的特征。1.基督教堂。在基督教中,对罗马天主教来说,教堂按其意义是神的住所,圣坛是举行重要宗教仪式的场所。为此,天主教的教堂在建筑上极力表现其高大、豪华,以取得神的欢乐,并给教徒们以庄严肃穆的气氛。天主教的教堂一般在社区的中心位置,无论从建筑艺术和装饰风格上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新教的教堂与天主教的教堂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形成强烈的反差。在新教徒的观念中,教堂只是教徒们集中进行礼拜的地方,上帝虽然来教堂与教徒相会,但是并不住在教堂里。同时,新教徒反对天主教那种追求豪华的形式主义倾向,讲究朴素实用。新教的教堂都比较小,装饰简朴,这种不大引人注意的教堂却对新教徒有更大的吸引力。这是因为对教义比较虔诚的新教徒认为,只有通过奉献和简朴的生活才能达到拯救人类的目的。新教的教堂为体现这种思想,在设计上不追求浮华的外观。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三种。罗马式教堂是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一些大教堂普遍采用的建筑式样。它是仿照古罗马长方形会堂式样及早期基督教“巴西利卡”教堂形式的建筑。巴西利卡是长方形的大厅,内有两排柱子分隔的长廊,中廊较宽称中厅,两侧窄称侧廊。大厅东西向,西端有一半圆形拱顶,下有半圆形圣坛,前为祭坛,是传教士主持仪式地方。后来,拱顶建在东端,教堂门开在西端。高耸的圣坛代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骷髅地的山丘,放在东边以免每次祷念耶稣受难时要重新改换方向。随着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在祭坛前扩大南北的横向空间,其高度与宽度都与正厅对应,因此,就形成一个十字形平面,横向短,竖向长,交点靠近东端。这叫做拉丁十字架,以象征耶稣钉死的十字架,更加强了宗教的意义。拜占庭式建筑的主要成就与特征是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拜占庭式建筑。其堂基与罗马式的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窿组合而成。东正教教堂的特征是堂基由长方形改为正方形,但在建筑艺术上仍保留拜占庭式风格。东欧的教堂是突出穹顶,提高鼓座,使穹顶更加饱满。现在苏联红场上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筑。其特点是中央一个大墩,周围八个小墩排成方形,上面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穹顶。该建筑是世界宗教建筑中的珍品。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大堂,意大利米兰大堂,德国科隆大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堂。新教的教堂,各派教会亦有差异。总的来说,教堂建筑比较简朴,大都为长方形礼堂。内部由于重视讲道,讲台一般置于显著地位。新教加尔文派的教堂甚至没有圣像、宗教画、彩色玻璃和圣坛。近期,欧美各国建筑艺术呈现多样化,宗教建筑也摆脱旧的传统风格,出现一些新的式样。2.伊斯兰教清真寺。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主要是清真寺。清真寺上是供作该社区教徒集会的地方。与天主教堂不同的是,它不是圣所,而是为教徒集体作礼拜用的地方。清真寺开始时使用基督教现成的东西向的巴西利卡式建筑,由于作礼拜时需要面向圣地麦加,采用横向建筑,大殿进深小而面宽。大殿之前三面有回廊,都向院子敞开。故形如我国的四合院。伊斯兰清真寺建筑的重要特征是穹顶,成为统率整个建筑物的主体,形态十分壮观。另一特征就是塔,每座清真寺都有塔,上有许多小亭子,它是阿訇们授课,并召唤教徒礼拜用的,故称宣礼楼。起初,塔在大殿前院一侧,后来作为装饰用,建成对称式,并置于四角。塔多为多角形,高达几十米。浑圆穹顶与尖而高耸的塔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为建筑艺术上的一大特色。伊斯兰教反对偶像,故清真寺内与天主教堂相比,显得朴素庄严。清真寺吸收当地建筑特点,故各地的形状和结构并不完全一致。最著名的清真寺是麦加的清真寺。3.佛教寺庙。佛教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塔。它起源于印度的窣睹波。印度最初建塔是为埋藏佛的舍利用的。世界各国的佛塔
呻吟体崇拜者 2022-05-23 16:12 首先米开朗基罗主要是一位雕塑家,兼画家和建筑开发者_Python百科设计师,所以他的画作并不多,主要是壁画,他一生中并没有专门画过一幅圣母像,只有一副疑似他的木板坦培拉作品《圣家族》中有圣母的形象。三人圣母像从造型手法到风格及体现出的精神面貌都各自不同。达芬奇做过若干幅小幅的圣母子像,还有两幅著名的《岩间圣母》,画中的圣母形象端庄脱俗,造型沉稳厚重,姿态端正,表情含蓄,人物造型雕塑感极强,色彩不是非常明丽。拉斐尔是画圣母像的专家,他一生中画过很多的圣母子题材作品,著名的比如《椅中圣母》,《圣母子和圣约翰》等,他笔下的圣母形象亲切可人,比较接近世俗的审美趣味,俗话说就是年轻漂亮,通常都是美貌大眼,饱含深情,造型雕塑感不是那么强烈,色彩明丽漂亮。是三位画家中形象女性化程度最高的,也就是最具有女性美的。米开朗基罗在《圣家族》中所画的圣母形象一如他笔下的其他女性形象,体型健硕,肌肉丰满,比例很接近男性,充满阳刚之感,非常具有雕塑感,面部和体型的女性特征都不明显,他的用色比较鲜艳,但协调程度不如拉斐尔,明暗调子不如达芬奇微妙。他的圣母形象是三位中最具有男性化特征的。
呻吟体崇拜者 2022-05-23 16:12 资料1:Raphael(Raffaele)拉斐尔(拉法叶)·桑奇:“施治愈之术的光辉使者”,Rapha 即希伯来文的治愈者、医师等。由于拉斐尔是操治愈术的天使,和蛇的形象便有了牵连。拉斐尔为第二天的支配天使、力天使的君主、伊甸园生命之树的守护者、经常站之在神的御座前的七名天使之一。拉斐尔的传说极其纷乱,他既是大天使,又是力天使,却有炽天使的六翼,又同时属于智天使、主天使、能天使三位阶。拉斐尔的形象一直都是愉快的,除了治愈人的疾苦,还传授诺亚建造方舟的知识与技巧。旧约记载与雅各摔角、解除亚伯拉罕老年行割礼的痛苦的天使亦相传是拉斐尔。他治疗的不仅是人的身体,还包括人的信仰。他的作品具有优雅、秀美的风格。他善于把“神”画成具有“人”的形象,他画的圣母就是生活中神态优美、心地善良的普通母亲的形象。他的代表作是壁画《西斯廷圣母》。这幅作品体现了拉斐尔独特的画风和人文主义思想。拉斐尔(1483~1520) Raphael 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 ,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 。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 。自幼随父(乌尔比诺公爵的宫廷画师)学画,后又转入佩鲁吉诺门下,1500年出师。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 、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1504 ~1508 年他居留佛罗伦萨,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他。同时他对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均认真领悟,博采众长,特别倾心学习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使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风格日趋成熟,从而迅速取得了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鼎足而立的巨大成就。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卢浮宫博物馆)。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 。 1509年后,他被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去绘制梵蒂冈皇宫壁画,其中签字厅的壁画最为杰出。这批遍布大厅四壁和屋顶的绘画 ,分别代表了人类精神活动的4个方面 :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学,作品除发挥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了绘画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给人以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之感。这期间重要作品还有为埃利奥多罗厅绘制的《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和《波尔申纳的弥撒 》,为火警厅绘制的《波尔戈的火警》和为法尔内西纳别墅绘制的《加拉泰亚的凯旋》等。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运用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被誉为古今壁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 他的肖像画也有很高成就。特点是形神兼备,气韵盎然。多采用微侧半身姿态,将背景隐去,唯以人物自然亲切的神态突出于画面 。代表作为《 卡斯蒂廖内像 》和《 披纱女子像》。前者描绘一位学者,其优雅的风度和深厚的学识表现得淋漓尽致。后者描绘的是一位女郎,她的容貌和作者笔下的圣母形象近似,但典雅的服饰,健美的体态,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生活中的女性。1520年春 ,他已患重病 ,仍在绘制《基督变容》,虽未能完成,但出自其手的部分仍光辉照人,气势磅礴,表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风格。 http://baike.baidu.com/view/4036.html资料2:就在米开朗基罗把他的青铜雕塑名作《大卫》耸立在政府大厅的广场上,达·芬奇正在精心创作他那绝代佳作《蒙那丽莎》的时候,佛罗伦萨又来了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很快,他以特有的艺术敏锐性,吸取了各位大师之长,米开朗基罗的宏大气势,马萨卓的内在浑厚,达·芬奇的灵动、柔美,并另辟蹊径,以描绘温柔美丽的圣母与圣婴,而赢得了佛罗伦萨画坛的好评。这位年轻人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三位巨人拉斐尔。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可以说囊括了文艺复兴时期所有圣母像而别具神韵。据说,当时佛罗伦萨人对拉斐尔所画的圣母争相观看,以饱眼福。每幅作品都能令观众流连忘返,以致几百年后欧洲各地流传一句赞美女人的话:“像拉斐尔的圣母一样”。 拉斐尔(1483~1520)(Raffaello Sanzio)(1483-1520)意大利伟大画家。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城,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父亲是当地乌尔比诺公爵宫廷的一个普通画师。拉斐尔从小就受到父亲熏陶,不幸他7岁丧母,11岁时父亲又去世,乌尔比诺大公府的公爵夫人收养了他。先送他到他父亲生前的同事维提那里学画,不久又转到卑鲁吉亚画派著名画家佩鲁吉诺的画室学习,1500年出师。这位老师轻柔明晰、沉着从容的风格,深刻的脱俗情调和细致的诗情,对拉斐尔影响很大,拉斐尔跟随他的老师练就了一手流利的勾线和平衡画面整体结构的功夫。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的作品《圣母的婚礼》以庄严、神圣的气氛,抒情典雅的画风,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1504 ~1508 年他居留佛罗伦萨,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他。同时他对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均认真领悟,博采众长,特别倾心学习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使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风格日趋成熟,从而迅速取得了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鼎足而立的巨大成就。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卢浮宫博物馆)。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 。 1508年,拉斐尔经建筑家布拉曼特推荐,前往罗马,被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去绘制梵蒂冈皇宫大型壁画。在这里,他汲取了古希腊罗马艺术的严谨与朴素,逐渐形成了他那博大纯朴的风格,成了卓越的壁画大师。这个时期他绘制了一大批壁画,《雅典学院》是其中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签字厅的壁画遍布大厅四壁和屋顶的绘画,分别代表了人类精神活动的4个方面: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学,作品除发挥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了绘画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给人以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之感。这期间重要作品还有为埃利奥多罗厅绘制的《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和《波尔申纳的弥撒》,为火警厅绘制的《波尔戈的火警》和为法尔内西纳别墅绘制的《加拉泰亚的凯旋》等。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运用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被誉为古今壁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他的肖像画也有很高成就;特点是形神兼备,气韵盎然。多采用微侧半身姿态,将背景隐去,唯以人物自然亲切的神态突出于画面。代表作为《卡斯蒂廖内像》和《披纱女子像》。前者描绘一位学者,其优雅的风度和深厚的学识表现得淋漓尽致。后者描绘的是一位女郎,她的容貌和作者笔下的圣母形象近似,但典雅的服饰,健美的体态,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生活中的女性。 1514年,拉斐尔应教皇列奥十世要求主持圣彼得教堂的建造工作,这期间,他绘制了《西斯廷圣母》,这幅画以甜美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被认为是拉斐尔所有圣母像中集大成者,是他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如果说拉斐尔早期圣母像还偏于平民气质,而这幅画中的圣母已登上了女王式的宝座。 1520年春,他已患重病,仍在绘制《基督变容》,虽未能完成,但出自其手的部分仍光辉照人,气势磅礴,表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风格。 1520年4月6日,在画家度过了37岁生日那天,走到了自己伟大而又短暂的人生尽头。据说为他治病的庸医给他放血,把他推进了死神的怀抱。一位伟大年轻的天才艺术家就这样溘然长逝。意大利人为他的死悲痛万分,为纪念他短促而非凡的一生,举行了盛大的安葬仪式,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罗马万神庙的圣贤祠里。 拉斐尔(1483~1520) Raphael 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 ,1520年4月 6日卒于罗马 。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 。自幼随父(乌尔比诺公爵的宫廷画师)学画,后又转入佩鲁吉诺门下,1500年出师。 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1504 ~1508 年他居留佛罗伦萨,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他。同时他对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均认真领悟,博采众长,特别倾心学习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使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风格日趋成熟,从而迅速取得了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鼎足而立的巨大成就。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 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卢浮宫博物馆)。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 。 1509年后,他被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去绘制梵蒂冈皇宫壁画,其中签字厅的壁画最为杰出。这批遍布大厅四壁 和屋顶的绘画,分别代表了人类精神活动的4个方面:神学、 哲学、诗学和法学,作品除发挥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了绘画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给人以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之感。这期间重要作品还有为埃利奥多罗厅绘制的《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和《波尔申纳的弥撒 》,为火警厅绘制的《波尔戈的火警》和为法尔内西纳别墅绘制的《加拉泰亚的凯旋》等。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运用 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被誉为古今壁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拉斐尔23岁时自画像《西斯廷圣母》 他的肖像画也有很高成就。特点是形神兼备,气韵盎然。 多采用微侧半身姿态,将背景隐去,唯以人物自然亲切的神态突出于画面。代表作为《卡斯蒂廖内像 》和《披纱女子像》。前者描绘一位学者,其优雅的风度和深厚的学识表现得淋漓尽致。后者描绘的是一位女郎,她的容貌和作者笔下的圣母形象近似,但典雅的服饰,健美的体态,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生活中的女性。1520年春 ,他已患重病 ,仍在绘制《基督变容》,虽未能完成,但出自其手的部分仍光辉照人,气势磅礴,表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风格。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由于高超的艺术造诣而被神化了的拉斐尔,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最高峰。拉斐尔的一生虽然像莫扎特那样短促(两人的生平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是有关他的传说及提供的范例却是非常之多。这些传说和范例一方面肯定了这位画家无可争辨的才华,另一方面却也可能阻碍了对这位画家的了解。一提起拉斐尔其人,提起拉斐尔的艺术风格,总离不开“超凡入圣”、“尽善尽美”这些始于瓦萨里的形容词,这使广大公众对拉斐尔(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的作品无法深刻领会并与之沟通,无法立即把拉斐尔的作品与那些总想用“天才”、“天才表现”等词句来标榜的蹩脚作品分开,从而在他的作品中体味生命的苦闷、浪漫的热情及感情的折磨。拉斐尔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和谐、协调、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作品确实可被称为“人文主义及文艺复兴世界的顶峰”。人们往往忘记或忽略的是这样一种情况:拉斐尔是在历史的中心、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及某种只持续了很短时间的思想风潮上攀登了顶峰,这个奇迹的创造者是一个年轻人,而这个年轻人以偏巧不得于两位最伟大的巨匠——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相较量,三人生活的年代前后差不了多少年。拉斐尔找到了“第三条路”,就是对他那个年代所有艺术成就的综合与超越。这正是拉斐尔的光荣及历史作用,那是他凭借艺术与思想、努力与理性,通过坚持不懈的检试、体验与思考而获得的。他的成功归因于他那非凡的才能:把来自艺术的那一崇高的革命性时代(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任何一种激励和启示加以提炼和消化。这表明了他的巨大智慧和高超的造谐。这种能力确实异乎寻常。1、《西斯廷圣母》现藏德累斯顿博物馆《西斯廷圣母》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这幅画是教皇朱理亚二世送给皮亚琴察西斯廷教堂黑衣修士的礼品,拉斐尔受托而为这一教堂的祭坛作画,故有《西斯廷圣母》之名。画面表现圣母抱着圣子从云端降下,两边帷幕旁画有一男一女,身穿金色锦袍的男性长者乃教皇西斯克特,他向圣母圣子做出欢迎的姿态。而稍作跪状的年轻女子乃圣母的信徒渥娃拉,她虔心垂目,侧脸低头,微露羞怯,表示了对圣母圣子的崇敬和恭顺。位于中心的圣母体态丰满优美,面部表情端庄安详,秀丽文静,扒在下方的两个小天使睁着大眼仰望圣母的降临,稚气童心跃然画上。拉斐尔的这幅名画对美丽与神圣、爱慕与敬仰的把握都恰到好处,显示出高雅、柔媚、和谐、明快的格调,因而使人获得一种清新、纯洁、高尚、升华的精神享受。 2、《母与子》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拉斐尔赋予了古代美以新的生命。在他的画中,古代艺术获得了再生,并发展成一种新的不同的完美形式,拉斐尔的成就,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最高水平。 在这幅作于1505年的题为《母与子》的圣母像中,我们看到圣母子坐在凳子上,背后是一片温柔和景色。这天,风和日丽,我们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峦融进浅蓝色的天空。 右边的几簇矮树丛,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山上的那座小教堂。这使我们想到年轻的母亲与她的婴儿属于宗教的世界。母亲与孩子头上环绕的两道光环,是他们圣洁的标志。拉斐尔无需用这种标志来展现他所要表达的东西。他把年轻的母亲绘得那样甜蜜,梦幻般的脸画得如此温柔,当我们看着她时,我们想到的只能是圣母。 她那双大大的眼睛根本没看任何东西,因为它们追随着她的思绪。她正在沉思,似乎没有注意到婴儿耶稣把他的小脚放在她那只搁在膝盖的手上。她的另一只手抱着婴儿。 当我们把她的双手与脸放在一起理解的时候,我们感到她似乎已经忘记了婴儿的存在,她在想着耶稣与他的未来前程。 与他的母亲相比,小耶稣画得比他那个年龄的男孩大是自然的。拉斐尔创作这个孩子的肖像的方式,确立了耶稣在画中的重要位置。 看圣母子的脸,我们可以发现,那柔和的轮廓、大大的眼睛、挺拔的鼻子和小嘴,与希腊杰出的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利斯创作的维纳斯头像有着惊人的相似,这是因为,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艺术家,他一直在对古代艺术进行研究。但也有不同,拉斐尔把圣母的脸画得更加温柔,他把古代女神的神态画得更精致、更柔和,赋予了一件古代异教徒的艺术作品以新的基督教的含义。3、《雅典学院》拉斐尔为梵蒂冈宫绘制的三幅巨型壁画之一。在《雅典学院》的画面上,作者把古希腊以来的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聚于一堂,其中包括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毕达哥拉斯、还有艺术家自己。整个壁画洋溢着浓厚的学术研究和自由辩论的空气,所有的人们都是那样毫无拘束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和个性在进行活动,他们或者在一起侃侃而谈,或者是独个儿在那里进行思考,人物或立,或坐,或缓步走动,人文主义的艺术家总是设法使画面上的人物享有充分的自由。如果说米开朗基罗的壁画是在颂扬人的无限强大的意志和创造力,那么,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便是唱出引人的自觉和清醒理智的赞歌。此画中,拉斐尔不仅塑造了那些思想家的典型形象,揭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精神面貌,而且在构图上还巧妙地利用建筑的特点,把画面上背景,建筑物的透视和前面真实建筑物的半圆拱门连接起来,扩大了壁画的空间效果,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宽敞,壮丽。拉斐尔,比达文西、米开朗基罗都晚出生,却比米开朗基罗早死四十多年,只比达文西晚死一年,是相当短命的艺术家。 如果要用几个字来形容拉斐尔,那就是和谐、圆融、愉快、优美、温和。不仅画风如此,待人也是如此。他跟达文西、米开朗基罗一样,身处爱艺术文化的教皇朱力阿斯二世的威严之下,但是拉斐尔却跟朱力阿斯二世处的很好,随后的利奥十世,也最喜欢拉斐尔,他是个人见人爱的年轻人。 这种特质,当然影响他的画风。 1.圣母像-世间有绝对美的观念存在 拉斐尔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圣母像。他的圣母寓崇高於平凡,是平民式的母亲,纯朴善良和蔼可亲,充满母爱与人情味,而圣母的背景经常是优美的田园风光,两个孩子在膝下玩耍,完全没有禁欲主义色彩,歌颂普通女性之美,他是透过圣母表现他人文主义的色彩。 拉斐尔的圣母美的不得了,这种美,是集中所有美女的特质,绝不可能在任何一个美女身上找到如此完美的形式。因此,拉斐尔又透过圣母,表达他的信念:他相信有一种理想美、这世间是有著绝对美的观念的。 这种和谐与理想的人文主义特质,在拉斐尔处理梵谛冈签字大厅的壁画时,则是用另一种主题呈现其面貌。 文艺复兴,是透过对希腊罗马艺术文化的研究,因而走出中世纪的美学概念的。 当时,学者们收集古文物、尤其是希腊罗马时代的艺术品,蔚为一股风潮。但也因此,很多希腊罗马神话、与希腊罗马哲学、随之走入基督教社会,对很多基督徒而言,这种基督教遭遇异教、基督教遭遇希腊罗马文化的冲击,一定是很激烈的。 也不知道是受时代影响,还是自己就具有这种特质,总之,朱力阿斯二世教皇,竟然本身就是个酷爱希腊罗马文艺的教皇,他必须要妥善处置这种信仰遭遇信仰、文化遭遇文化的状况。朱力阿斯二世虽然以独断好战著称,对艺术文化的宽容,却叫人吃惊。2.雅典学院-神学、哲学、神话、信仰兼容并蓄 拉斐尔25岁那年,朱力阿斯二世邀请拉斐尔为梵谛冈宫的签字大厅画壁画。 这种装严肃穆的场所,壁画内容该画什么呢?拉斐尔与教皇、学者们交换意见许久以后,决定依据诗人德拉o欣雅杜尔的诗来配画,以歌颂神学、哲学、诗歌、法学为内容。 拉斐尔在四面墙上画了四幅壁画:神学的「圣礼之争(或教义之争)」、哲学的「雅典学院」、诗歌的「帕拿巴斯山」、法学的「三德」。 圣礼的辩论这幅壁画,拉斐尔将之切割成上下两部份,上为上帝,耶稣,鸽子,施洗约翰,马利亚与使徒们,中间为翻开福音书的小天使,下为争论弥撒圣体的圣徒们,内有多明我,方济各,托马斯阿奎那,但丁等。还有四位制订教义的教会之父哲罗姆、格里戈利、阿甫罗西、奥古斯丁。 拉斐尔透过不同时间中人物的汇集,表达出神学与教义之成形,是在历史中、在各种贤者的参与中汇集而出的智慧,它们包括研究圣经、思想、祷告、信仰实践与开发者_开发百科争辩的种种过程。而这整个历史过程,上帝都有参与。 「圣礼的辩论」正对面就是「雅典学院」。 两画对称,用以表明「启示的真理」(神学教义)与「理性探求真理」(哲学)的平衡。 「雅典学院」这幅画中,拉斐尔把不同时期的人全都集中在一个空间,古希腊罗马和当代义大利五十多位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荟萃一堂,表现自己笃信人类智慧的和谐、并对人类智慧的赞美。 这么多哲学家集中於一画面,拉斐尔很聪慧的把不同人物,按其个别的思想特点,以最易让人理解和感觉的方法绘画出来。 在画中厅堂右边有雕像智慧女神雅典娜、左边是文艺之神阿波罗。 最中央是柏拉图(腋下夹「蒂迈乌斯篇」手指天),亚里士多德(一手拿伦理学一手指前)。这是古希腊唯心和唯物之争。(拉斐尔把柏拉图绘成达文西的脸,以表达他对达文西的敬重。 图中还出现的学者有毕达哥拉斯、伊比鸠鲁、赫拉克立特(他是西方最早提出「朴素辩证法」和「唯物论」的卓越代表)、古希腊犬儒学派哲学家迪奥基尼、苏格拉底、亚历山大、斯多葛派哲学家芝诺、欧基里得、托勒密、然后拉斐尔也把自己潜藏进画中,用以表达他渴望走进这人文荟萃的场所,参与进神圣的知识殿堂-从数学到音乐到哲学到科学-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和谐,如此神圣、如此有秩序。 光从神学、与哲学的主题,我们便发现,这就是一贯的拉斐尔作风,一如他的圣母像,他透过神学、哲学壁画,表现出他和谐与理想的人文主义特质。 第三面墙主题是诗学。拉斐尔画「帕拿巴斯山」,以艺术文学保护神阿波罗为中心,环绕他的为分管文学、艺术、科学的九位文艺女神和古今诗人。 最后一面墙法学,拉斐尔画「三德像」,三德包括真理『女人看镜子』、权力『脚伏狮子,手拿代表法律的树枝』、节制『手拿绳索看天』) 另外,窗户两侧壁画是「皇帝查士丁尼颁布法典」和「教皇格里戈利颁布教令」,拉斐尔藉此表明政权与教权应当是平等的,不同的是一个管世俗、一个管教会。这再一次显明拉斐尔人文主义的特质。 3.西斯汀圣母与主显圣容-上主悲怜我们的苦难 很多绘画赏析者都认为拉斐尔过於快活。他比之达文西、与米开朗基罗,很年轻就解决了内心的冲突,因此很少流露那超人的力量来推动伟大的灵魂。他的画作艺巧技精,却不是深的感情或信念之作。 他顺应教皇需求,也能讨教皇欢欣,欢愉的摆动在圣母与情妇之间,调和异教与基督教信仰,他不曾深入探究人生或信念的神秘性和冲突感,他只要人生的情欲和欢乐、美的创造和拥有、朋友与情人的忠诚。他带给我们宁静,不提出问题、不制造疑虑、不制造恐惧,他不会在理智与情感间冲突、或躯体与灵魂间矛盾,他所见都是对立的协调。他的艺术将一切都理想化,宗教、女人、音乐、哲学、历史、甚至战争,他自己的一生也太顺遂幸福。 这样的评论是否完全正确呢? 拉斐尔晚期绘画透露些许不同於过去风格的端倪。 其一是他的西斯汀圣母(画中有教皇西斯丁二世而得名)。西斯汀圣母不同於过去天伦之乐型的圣母像,拉斐尔让西斯丁圣母缓缓向人走来。 为了使祭坛上的圣母有向人移动的感觉拉斐尔使其画作平视点有三条(小天使、圣徒、圣母各成一平视点),因此观赏者越向画走近,圣母便越向人走来。此外,还放弃一般的远近法,使画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模糊,似虚若实,又在金字塔稳定构图中,加上椭圆形的运动旋律(透过衣裳皱折和色彩安排)。 这种弃文艺复兴最重要的形式,以表现出圣母不仅只是绝对美的观念、更是可以让人亲近依靠的圣母,是可以在 她身上哀哭的圣母,这意味著什么呢? 我们再看他最后一幅作品。这幅作品据说拉斐尔要求临死前置其床尾好让他可以看著过世。可以说是画家的临终遗言。 作品的主题是「主显圣容」,这是描述基督曾经显其上帝之子的荣美。拉斐尔在基督荣耀的身侧,画下亲赌此景的两位门徒,但是,画下方却又画了人世间的骚乱:妓女罪犯、瘫子病患、癫痫患者....,他们都把手指向或脸仰望著耶稣,对他们而言,主显圣容,不只是一个历史故事,而是他们生命当中翘首企盼、时时渴望的迫切需要。 4.晚期作品的酝意-不可言传的神秘体验 为何拉斐尔到晚年,从和谐、愉悦、平衡、包容理性感性知识信仰的恢弘中,走向对悲怜苦难者的描绘?绘画主题也从美,走向苦难中的盼望?甚至导致艺术史分期,,把拉斐尔晚期作品归於另一时代的启蒙。 殊不论这种绘画风格的转变对绘画史分期的意义,就算绘画风格再有转变,它也仍是拉斐尔式的,但不可否认的,从绘画主题可看出拉斐尔走向另一种神秘体验。这是拉斐尔的不可言传的神秘体验。 因此,说拉斐尔不提出问题、不会在理智与情感间冲突、或躯体与灵魂间矛盾,他所见都是协调....。这样的说法不完全公平,宁可说,拉斐尔处理过冲突矛盾与灵魂的挣扎,最后他把解决者置於走入苦难世界的基督与圣母。因为是不可言传的神秘体验,所以透过绘画,留下他的临终遗言吧! http://baike.baidu.com/view/177289.html
风城玫瑰09开发者_如何学编程29 2022-05-23 15:59 《圣斯蒂芬在耶路撒冷布道》 卡尔帕乔《圣贝尔纳的幻觉》 菲利皮诺·利皮《逃亡埃及》 乔托《奏乐天使》 福尔利《维纳斯诞生》 波提切利《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 《原罪和逐出伊甸园》 米开朗基罗 《蒙娜丽莎》 达芬奇《圣乔治与龙》 拉斐尔 《最后的审判》 米开朗基罗《雅典学派》 拉斐尔《披纱巾的少女》 拉斐尔《椅中圣母》 拉斐尔《入睡的维纳斯》 乔尔乔内《伊赛克的祭献》 提香《达那厄》 柯勒乔《爱的寓意》 布龙齐诺 《通天塔》 勃鲁盖尔《雪中猎人》 勃鲁盖尔《盲人的寓言》 勃鲁盖尔《亚当与夏娃》 丢勒《帕里斯的裁判》 克拉内赫《占卜者》 卡拉瓦乔《众神》 巴洛克 《战场》 罗萨《圣乔治杀龙》 鲁本斯《抢夺留希波斯的女儿们》 鲁本斯《三美神》 鲁本斯 《圣马太的召唤》 布吕根《乡村音乐会》 斯丁《韦克的风车》 雷斯达尔《窗前读信的少女》 维米尔
Joyce萌萌萌萌萌 2022-05-23 16:02 在民国时代,“画坛三杰”,是北京的齐白石、上海的汪亚尘、南京的徐悲鸿,各以画虾、画鱼、画马而著称于世。他们三人中,齐白石长汪亚尘30岁,徐悲鸿小汪亚尘2岁.齐白石来沪,必下榻于汪寓“云隐楼”,徐悲鸿来上海也住于汪宅,开发者_运维问答他们由艺术上的志同道合成为莫逆之交,年有一二次相聚谈心,切磋技艺,论古说今。
美容三公主 2022-05-23 16:11 达·芬奇 (1452—1519年)列奥纳多·达·芬奇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怀有神灵般的无限理想,试图重新创造世界的美,量度世界的广大无垠,解释世界的奥秘。可是他只有常人的生命和力量。他的抱负是发现一切、研究一切、创造一切。他的生命是一条没有走完的道路,路上是撒满了崇高的未完成作品的零章碎片,他在临终前心酸地说过:“我一生从未完成一项工作。”列奥纳多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5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同时还能即席作词谱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场的人赞叹不已。父亲安东尼奥律师认识到儿子的绘画才能,决定送他进佛罗伦萨艺术家委罗基奥工作室学习。在那里,他不仅接受绘画、雕刻、建筑艺术的教育,还受到其他科学的影响。芬奇在委罗基奥工作室曾经研究过鸡蛋的明暗变化关系,发现了明暗渐进画法。他在委罗基奥工作室度过了6个年头,成长为具有现代科学思想和勇于探索的人类智慧的典范。芬奇在佛罗伦萨是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的,他一心想要把他的艺术和智慧带进现实世界,光彩照人。他在31岁那年写信给米兰大公鲁多维柯·斯弗查,在信中列举了自己的各种才能,最后他还表示可为大公的父亲塑造一座骑马像,成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 型雕像。大师41岁时完成这一巨作的土制塑像,因没有足够的铜铸造而使巨作终未完成,1499年法军入侵时被毁,否则将成为世界一大奇迹。大公对他的天才和辛勤劳动酬谢不是金币,而是金言玉语,这使芬奇十分不安,大公为了安慰他,请他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幅画,这就是《最后的晚餐》。如果说《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那么芬奇在 51岁时自米兰重返佛罗伦萨而作的 《蒙娜丽莎》则无愧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他使用圆球体受光变化的原理,首创明暗转移法(亦称明暗渐进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的,像烟雾一般,没有截然的分界,《蒙娜丽莎》是这种画法的典范之作。瓦萨利认为这种明暗画法是绘画艺术的一个转折点。芬奇的一生始终在探索艺术的高贵气质,只有在美的创造中他才能感到心满意足。15世纪意大利的科学与理智、美的追求与创造,由于达·芬奇而登峰造极。可是大师的才能到了晚年并没有受到重视和赏识,教皇的冷漠使他十分伤心。1515年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重新占领米兰时,邀请大师赴法国定居克鲁堡,应聘为宫廷画家。大师1519年客死异国,终年67岁。他的学生佛朗西斯柯·穆埃基说:“芬奇的死,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造物主无力再造一个像他这样的人了。”《 蒙娜丽莎》(约1503-1506)(木板油画 77 x 53厘米)据说,法国著名的卢浮宫有三件宝:一是《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二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三是《蒙娜丽莎》。前两件作品出于谁人之手一般人并不确知,但是,《蒙娜丽莎》出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却几乎家喻户晓。"蒙娜丽莎"那神奇而专注的目光,那柔润而微红的面颊,那由内心牵动着的双唇,那含蓄、模棱两可的微笑,总让人琢磨不透……据史料记载,"蒙娜丽莎"是当时佛罗伦萨著名的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达·芬奇为了唤起她发自内心的情感,曾经请到了钢琴师为她演奏、丑角为她表演。但是,这个见多识广,冷漠、理性的女人并没有使画家得到他想要捕捉到的东西,为此,画家不得不将画作断断续续地延迟了三年。有一天,这个富贵人在翻阅画家草图的时候,忽然发现了画着鸭掌的图画,她感到非常疑惑。画家说,这是他为研究和设计飞行器而画的,因为水流和气流;水浮力和大气浮力;鸭子在水中滑行和飞禽在空飞翔有某种相似之处。鸭掌滑水动作虽然简单,但隐藏着飞行器飞行的某种秘密。这个冷漠、理性的女人听到这番话,又想到飞行器一旦设计成功,人类将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景……顿时,引起了很大震动,并由衷地发出了微笑。这一难得而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立即被达·芬奇捕捉到了,并把它成功地塑造了出来。 其实,达·芬奇笔下的这一使人难忘的"微笑"已不是具体的佐贡多夫人的表情了,而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的,是"蒙娜丽莎"所有的,是达·芬奇所有的,也是我们大家所共同拥有的人性特质的某种精微的东西。也许,这就是《蒙娜丽莎》巨大魅力的所在。非常明显,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继承了希腊古典主义庄重、典雅、均衡、稳定和富有理想化、理性化的表现规范;但它又进一步突破了希腊古典艺术在人本特质上的局限,为使后来的艺术更进一步走向现实,走向客观,走向更深层,更内在,更微妙的表现树立了楷模。《最后的晚餐》(约1498)(壁画 460 x 880 厘米)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在耶稣右边的一组中,我们看到一个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前往后退缩似的。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我们知道他就是那个叛徒,犹大.伊斯卡里奥特。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犹大的侧面阴影旁是圣.彼得,我们也可以看见他一头银丝与一副白晰的手,他向年轻的圣.约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着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对着犹大的背后。 圣.约翰的头朝彼得垂着。在所有门徒中,他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约翰象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他主人的话。耶稣左边是小雅各,他力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的惊叫了起来。从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们看到了圣托马斯,疑惑不解的托马斯,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小雅各的另一边,圣.菲利普往耶稣靠去,双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说:”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远不会出卖你的。”他的脸由于爱和忠诚而显出苦恼的神情。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的发生的中心。巴塞洛缪与老雅各的身体向他们倾着,而他们身旁的老安德鲁并没有站起来,但他想听听,于是便举起手似乎要求安静。右边还剩下最后三个门徒,他们正在讨论有关耶稣说的那句话,他们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他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均发生在这幅伟大的作品之中,但每次当我们欣赏它时,都会从门徒的感情与性格中获得新的含义。《岩间圣母》(约1503-1506)(祭坛画189.5 x 119.5厘米 )现藏伦敦国立美术馆。此画是应一宗教团体之请而为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间礼拜堂作的祭坛画。此画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此画虽属传统题材,然表达手法和构图布局皆表明达.芬奇的艺术水平之高深。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开发者_如何学JAVA工的辩证关系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这幅画是标志达.分奇盛期创作开始的作品。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的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圣母子和圣安妮抱貂女郎岩间圣母母与子米开朗琪罗(1475~1564)Michelangelo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雕刻家,画家,建筑师。1475 年3月6日生于阿雷佐附近的卡普雷塞,1564年2月18日卒于罗马。早年在佛罗伦萨画家D.吉兰达约的作坊当学徒,后因爱好雕刻转入以保存古雕刻遗物最多的美第奇庭园工作。早期作品是17岁时创作的浮雕《阶梯旁的圣母》和《山陀儿之战》,粗朴壮实,沉静庄重,深得古典风格的真髓,表明他一开始就追求强烈运动中的人体表现。米开朗琪罗雕像1494~1499年米开朗琪罗游学威尼斯 、罗马所作《 酒神像》、《哀悼基督》更显露其卓越才华,以致整个罗马艺坛都难以相信这些杰作是出自他的手。1501~1505年主要在佛罗伦萨,雕像《大卫》和市政厅壁画《卡西纳之战》、《神圣家族》都是不朽之作。其中《大卫》净高 4.1米,以完全的裸体表现传说中犹太少年英雄大卫战胜敌人哥利亚的故事。大卫体态壮伟,有坚如钢铁之意,寓意力抗强权、捍卫祖国的佛罗伦萨人民,具有显明的政治意义。此作原计划置于大教堂作为装饰雕塑,但因塑造极为成功,政府决定将其安放在市政厅大门前,作为城市的象征;后为保护原作,已移至佛罗伦萨美术博物馆 。1505 年米开朗琪罗应邀赴罗马,为教皇尤里乌斯二世设计和制作陵墓雕刻,因计划几经变迁,虽为此断断续续工作约40年而未能完成,这是他终身的一大遗憾。1508年米开朗琪罗接受教皇和政府任务,为西斯廷礼拜堂顶壁绘制壁画。为了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经过多次斗争,使教皇保证不再干扰他的工作 , 在取得充分创作自由之后,他以无比的激情投入创作 。整个壁画以宏伟的建筑结构作边框 ,把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划成中央和周围两大部分,并以中央为主,全部绘以宗教故事和人物形象 。中央是取材于《圣经》中从开天辟地到洪水方舟故事的 9 幅画,周围是12男女先知、摩西、大卫等,全部绘画面积 500 多平方米,塑造了多数比真人还大的343个人物形象。在长达4年的绘制过程中,他拒绝助手协作,一切亲自动手。艰苦的创作获得了高度评价。壁画揭幕之后,举世公认为空前之作。艺术界更认为他所塑造的气魄宏伟、体态健壮、具有强力意志与力量的众多人物形象,是文艺复兴盛期美术最完美的创造。西斯廷小礼堂顶画他的建筑设计,大胆运用古典柱式,开创了一代新风,并且善于突出柱式结构的立体感,对日后的巴洛克建筑有很大影响。米开朗琪罗晚年除负责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工程外,还参与了法尔内塞宫、皮亚城门和卡皮托广场的建筑设计。其中代表作是为圣彼得大教堂大厅设计的大圆顶。这个大圆顶底座以古典风格装饰,檐部屏板雕以花环,给人以坚实富丽之感;圆顶本身外形曲线富有生气,是他在建筑设计方面体现固有的雄伟有力的艺术风格的典范之作,为以后欧美各国的大教堂和政府大厦的屋顶建筑树立了样板。其他重要作品还有晚年创作的祭坛画《最后审判》和为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陵墓所作雕刻;这座陵墓虽未完成,但许多雕刻却是他最成熟的作品,如《摩西》、《垂死的奴隶》以及其后为美第奇家族墓室雕刻的《昼》与《夜》和《旦》与《夕》等。PHAELraphaell拉斐尔拉斐尔(1483~1520) Raphael 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 ,1520年4月 6日卒于罗马 。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 。自幼随父(乌尔比诺公爵的宫廷画师)学画,后又转入佩鲁吉诺门下,1500年出师。 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1504 ~1508 年他居留佛罗伦萨,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他。同时他对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均认真领悟,博采众长,特别倾心学习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使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风格日趋成熟,从而迅速取得了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鼎足而立的巨大成就。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 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卢浮宫博物馆)。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 。1509年后,他被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去绘制梵蒂冈皇宫壁画,其中签字厅的壁画最为杰出。这批遍布大厅四壁 和屋顶的绘画,分别代表了人类精神活动的4个方面:神学、 哲学、诗学和法学,作品除发挥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了绘画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给人以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之感。这期间重要作品还有为埃利奥多罗厅绘制的《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和《波尔申纳的弥撒 》,为火警厅绘制的《波尔戈的火警》和为法尔内西纳别墅绘制的《加拉泰亚的凯旋》等。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运用 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被誉为古今壁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拉斐尔23岁时自画像《西斯廷圣母》 他的肖像画也有很高成就。特点是形神兼备,气韵盎然。 多采用微侧半身姿态,将背景隐去,唯以人物自然亲切的神态突出于画面。代表作为《卡斯蒂廖内像 》和《披纱女子像》。前者描绘一位学者,其优雅的风度和深厚的学识表现得淋漓尽致。后者描绘的是一位女郎,她的容貌和作者笔下的圣母形象近似,但典雅的服饰,健美的体态,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生活中的女性。1520年春 ,他已患重病 ,仍在绘制《基督变容》,虽未能完成,但出自其手的部分仍光辉照人,气势磅礴,表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风格。博蒂切利(1445~1510)Botticelli,Sandro意大利画家。佛罗伦萨画派代表人物之一。生于佛罗伦萨,1510年5 月17日卒于同地。原名亚历山德罗·迪·马里亚诺·菲力佩皮,博蒂切利是其绰号。早年学金银工艺,后在A.波拉尤奥洛和A.del韦罗基奥工作室当助手 ,很快显示出绘画才能。1470年开设了自己的绘画工作室。作品在内容 和形式上都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水平,并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他用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宗教内容,使宗教画充满世俗精神。15世纪70年代描绘基督生平以及圣徒、圣经人物画像的作品,构图新颖,颇为人们赞赏。之后他的作品主要由美第奇家族订制,其中《春》、《维纳斯的诞生》、《维纳斯和马尔斯》等,都强调女神的秀美与清纯,神情却微带忧伤,富于含蓄之美,是西方艺术中第一批成功的古典题材美术作品。80年代接受罗马教皇之邀,在梵蒂冈为教皇宫中的西斯廷礼拜堂绘制大型壁画。还用单线条为但丁的《神曲》作插图 , 显示了他在素描方面的精深造诣 。他秀逸的风格,明丽绚烂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虽在文艺复兴诸大家中独树一帜,但在西方美术史上很长时期未获承认,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和英国拉斐尔前派运动中,人们才开始认识他,并推崇他为文艺复兴前期的大师之一。克里木特同勃克林一样,奥地利分离派画家克里木特的作品中,也带有浓厚的忧伤色彩,曾经受到一部分评论家的非议。但作为19世纪末欧洲社会动荡不定的情势在人们心理上的反映,这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居斯塔夫‧克里木特(Gu stav Nimt,1862—1918)1862年7月14日生于维也纳一个制作金银首饰的世家,家传的金工技艺对画家一生的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5岁时,他和兄弟一起进入维也纳工艺美术学校,在那里接受了系统的绘画技巧的训练。毕业后,参加维也纳建筑师公会,承担壁画和建筑装饰工作。1888年他为维也纳城堡剧院绘制壁画《戏剧的历史》,受到公众的肯定。后又为艺术博物馆绘制楼梯通道壁画《艺术的保护神一一雅典娜》,构图巧妙多变。这时,克里木特虽然较多地运用装饰手法,但风格仍然是古典主义的。1897年为维也纳大学创作的壁画,是他风格的大转变。这组壁画按维也纳大学的3个系绘制,分别为《医学》、《法学》、 《哲学》。 画面利用象征手法, 描绘了人世的苦难相,带有消极厌世的灰暗色调,作品完成后遭到大学院士会的非难,被拒绝接受。在这个时期,克里木特和一部分激进的青年画家从古典主义把持的美术家协会中分离出来,被称为“维也纳分离派”。它和南欧的“新艺术运动”、德国的“青年风格”都倾向于追求装饰性和形式感,是促进欧洲工艺美术设计事业的重要力量。1900年,克里木特把被维也纳大学退回的壁画在巴黎博览会展出,受到青年艺术家的热烈赞誉。从而奠定了他在奥地利画坛的领导地位。1902年,和雕塑家克林格尔一起承担贝多芬音乐厅的装饰工作,主雕像《贝多芬》由克林格尔完成,雕像背后的墙壁上,由克里木特创作了装饰性饰带《音乐》,十分成功。1909年,克里木特为布鲁塞尔斯托克莱特公寓的餐厅创作的壁画《生命之树》,大胆而自由地运用各种平面的装饰纹样,形成富有东方色彩和神秘意境的效果。克里木特虽然没有到过东方,但对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的民间木版彩印年画却具有浓厚的兴趣。他搜集了许多民间年画,反复揣摹。据说,在他的书房里就挂著中国木板水印的“门神”画。他对木板年画的强烈色彩尤其喜爱,曾经在许多幅人物肖像作品中使用年画中的戏曲人物作背景,显得别有情趣。东方风格加上祖传的金银首饰工艺技巧,使克里木特的装饰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大胆地在作品中运用沥粉、贴金箔、嵌螺钡、贴羽毛等等特殊技巧,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这里的《水蛇——I》,便是运用蛋彩、沥粉、贴金等多种方法画成的。画中淡青色的人体同婉蜒的蛇体交织在一起,金、翠两色的水草纹穿插其间,组成一种近乎抽象的、由点和线构成的音乐的韵律。他的另一件《水蛇——R》是横构图,也是近乎抽象的装饰化构图。这两件水蛇系列作品,表现了克里木特晚年创作中追求怪异、畸形和色情的倾向。这主要是受到他的朋友、著名心理分析学家和精神病医生弗罗依德的影响。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奥地利经济萧条,艺术家的生活也相当清苦。1918年2月6日,身患感冒的克里木特并发伤寒而去世。他的主要作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被毁于战火,现今所存已为数不多。莫迪里阿尼在艺术大师及其流派层出不穷 、交相辉映的20世纪初,莫迪里阿尼的名字算不上突出和响亮。但是回顾那一段光辉的历史,他又有著不容忽略的意义;他是一个真正的独行者,游离于所有时髦的艺术流派之外,又与新艺术观念保持著悬紧密的关联。莫迪里阿尼所创造的独特的艺术样式并不居于某一时尚,而是超越了时空的限定’成为一种恒定的美的形态。他的作品以诗人的气质和雕塑家的眼光刻画出人间的种种个性’创造了一种特殊的风格。也正是那些线条精致、色彩柔和、笔触生动的作品,确立并且巩固了他在现代艺术史上的地位莫迪里阿尼的一生宛如一颗光芒四射的慧星 ,一闪即逝。随著时间的流逝,莫迪里阿尼的名字不但没有被世人遗忘 ,反而更加光彩夺目“因为,在这个令人困惑的20世纪之初 ,他的艺术成功地履行了一个艺术家的使命,永远地诉说著存在于人类命运之中的灵魂的永恒哀愁。莫迪里阿尼的作品虽然受新印象主义、立体主义、原始艺术的影响,但他不像毕加家、马蒂斯、布拉克或战后的康定斯墓、克利那样,在视觉上成为绘画革命的旗手,而是似乎不台时宜地坚持著15世纪意大利艺术的传统精神。他独具的诗人气质和雕塑家的眼光,深刻地创造了一种特殊的艺术风格。宗教景观在文化景观中,宗教景观的形象是很鲜明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然而,各个宗教往往各有特点,彼此差异较大。总的说来,宗教景观表现突出的是寺庙建筑、坟地布置、聚落结构,以及地名特征等方面。(一)寺庙建筑寺庙建筑在宗教景观中占重要地位。它是为神和信徒们所建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在规模、风格、装饰、用材以及作用上,无不表现自己的特征。1.基督教堂。在基督教中,对罗马天主教来说,教堂按其意义是神的住所,圣坛是举行重要宗教仪式的场所。为此,天主教的教堂在建筑上极力表现其高大、豪华,以取得神的欢乐,并给教徒们以庄严肃穆的气氛。天主教的教堂一般在社区的中心位置,无论从建筑艺术和装饰风格上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新教的教堂与天主教的教堂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形成强烈的反差。在新教徒的观念中,教堂只是教徒们集中进行礼拜的地方,上帝虽然来教堂与教徒相会,但是并不住在教堂里。同时,新教徒反对天主教那种追求豪华的形式主义倾向,讲究朴素实用。新教的教堂都比较小,装饰简朴,这种不大引人注意的教堂却对新教徒有更大的吸引力。这是因为对教义比较虔诚的新教徒认为,只有通过奉献和简朴的生活才能达到拯救人类的目的。新教的教堂为体现这种思想,在设计上不追求浮华的外观。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三种。罗马式教堂是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一些大教堂普遍采用的建筑式样。它是仿照古罗马长方形会堂式样及早期基督教“巴西利卡”教堂形式的建筑。巴西利卡是长方形的大厅,内有两排柱子分隔的长廊,中廊较宽称中厅,两侧窄称侧廊。大厅东西向,西端有一半圆形拱顶,下有半圆形圣坛,前为祭坛,是传教士主持仪式地方。后来,拱顶建在东端,教堂门开在西端。高耸的圣坛代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骷髅地的山丘,放在东边以免每次祷念耶稣受难时要重新改换方向。随着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在祭坛前扩大南北的横向空间,其高度与宽度都与正厅对应,因此,就形成一个十字形平面,横向短,竖向长,交点靠近东端。这叫做拉丁十字架,以象征耶稣钉死的十字架,更加强了宗教的意义。拜占庭式建筑的主要成就与特征是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拜占庭式建筑。其堂基与罗马式的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窿组合而成。东正教教堂的特征是堂基由长方形改为正方形,但在建筑艺术上仍保留拜占庭式风格。东欧的教堂是突出穹顶,提高鼓座,使穹顶更加饱满。现在苏联红场上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筑。其特点是中央一个大墩,周围八个小墩排成方形,上面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穹顶。该建筑是世界宗教建筑中的珍品。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大堂,意大利米兰大堂,德国科隆大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堂。新教的教堂,各派教会亦有差异。总的来说,教堂建筑比较简朴,大都为长方形礼堂。内部由于重视讲道,讲台一般置于显著地位。新教加尔文派的教堂甚至没有圣像、宗教画、彩色玻璃和圣坛。近期,欧美各国建筑艺术呈现多样化,宗教建筑也摆脱旧的传统风格,出现一些新的式样。2.伊斯兰教清真寺。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主要是清真寺。清真寺上是供作该社区教徒集会的地方。与天主教堂不同的是,它不是圣所,而是为教徒集体作礼拜用的地方。清真寺开始时使用基督教现成的东西向的巴西利卡式建筑,由于作礼拜时需要面向圣地麦加,采用横向建筑,大殿进深小而面宽。大殿之前三面有回廊,都向院子敞开。故形如我国的四合院。伊斯兰清真寺建筑的重要特征是穹顶,成为统率整个建筑物的主体,形态十分壮观。另一特征就是塔,每座清真寺都有塔,上有许多小亭子,它是阿訇们授课,并召唤教徒礼拜用的,故称宣礼楼。起初,塔在大殿前院一侧,后来作为装饰用,建成对称式,并置于四角。塔多为多角形,高达几十米。浑圆穹顶与尖而高耸的塔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为建筑艺术上的一大特色。伊斯兰教反对偶像,故清真寺内与天主教堂相比,显得朴素庄严。清真寺吸收当地建筑特点,故各地的形状和结构并不完全一致。最著名的清真寺是麦加的清真寺。3.佛教寺庙。佛教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塔。它起源于印度的窣睹波。印度最初建塔是为埋藏佛的舍利用的。世界各国的佛塔
呻吟体崇拜者 2022-05-23 16:12 首先米开朗基罗主要是一位雕塑家,兼画家和建筑开发者_Python百科设计师,所以他的画作并不多,主要是壁画,他一生中并没有专门画过一幅圣母像,只有一副疑似他的木板坦培拉作品《圣家族》中有圣母的形象。三人圣母像从造型手法到风格及体现出的精神面貌都各自不同。达芬奇做过若干幅小幅的圣母子像,还有两幅著名的《岩间圣母》,画中的圣母形象端庄脱俗,造型沉稳厚重,姿态端正,表情含蓄,人物造型雕塑感极强,色彩不是非常明丽。拉斐尔是画圣母像的专家,他一生中画过很多的圣母子题材作品,著名的比如《椅中圣母》,《圣母子和圣约翰》等,他笔下的圣母形象亲切可人,比较接近世俗的审美趣味,俗话说就是年轻漂亮,通常都是美貌大眼,饱含深情,造型雕塑感不是那么强烈,色彩明丽漂亮。是三位画家中形象女性化程度最高的,也就是最具有女性美的。米开朗基罗在《圣家族》中所画的圣母形象一如他笔下的其他女性形象,体型健硕,肌肉丰满,比例很接近男性,充满阳刚之感,非常具有雕塑感,面部和体型的女性特征都不明显,他的用色比较鲜艳,但协调程度不如拉斐尔,明暗调子不如达芬奇微妙。他的圣母形象是三位中最具有男性化特征的。
呻吟体崇拜者 2022-05-23 16:12 资料1:Raphael(Raffaele)拉斐尔(拉法叶)·桑奇:“施治愈之术的光辉使者”,Rapha 即希伯来文的治愈者、医师等。由于拉斐尔是操治愈术的天使,和蛇的形象便有了牵连。拉斐尔为第二天的支配天使、力天使的君主、伊甸园生命之树的守护者、经常站之在神的御座前的七名天使之一。拉斐尔的传说极其纷乱,他既是大天使,又是力天使,却有炽天使的六翼,又同时属于智天使、主天使、能天使三位阶。拉斐尔的形象一直都是愉快的,除了治愈人的疾苦,还传授诺亚建造方舟的知识与技巧。旧约记载与雅各摔角、解除亚伯拉罕老年行割礼的痛苦的天使亦相传是拉斐尔。他治疗的不仅是人的身体,还包括人的信仰。他的作品具有优雅、秀美的风格。他善于把“神”画成具有“人”的形象,他画的圣母就是生活中神态优美、心地善良的普通母亲的形象。他的代表作是壁画《西斯廷圣母》。这幅作品体现了拉斐尔独特的画风和人文主义思想。拉斐尔(1483~1520) Raphael 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 ,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 。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 。自幼随父(乌尔比诺公爵的宫廷画师)学画,后又转入佩鲁吉诺门下,1500年出师。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 、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1504 ~1508 年他居留佛罗伦萨,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他。同时他对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均认真领悟,博采众长,特别倾心学习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使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风格日趋成熟,从而迅速取得了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鼎足而立的巨大成就。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卢浮宫博物馆)。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 。 1509年后,他被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去绘制梵蒂冈皇宫壁画,其中签字厅的壁画最为杰出。这批遍布大厅四壁和屋顶的绘画 ,分别代表了人类精神活动的4个方面 :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学,作品除发挥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了绘画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给人以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之感。这期间重要作品还有为埃利奥多罗厅绘制的《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和《波尔申纳的弥撒 》,为火警厅绘制的《波尔戈的火警》和为法尔内西纳别墅绘制的《加拉泰亚的凯旋》等。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运用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被誉为古今壁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 他的肖像画也有很高成就。特点是形神兼备,气韵盎然。多采用微侧半身姿态,将背景隐去,唯以人物自然亲切的神态突出于画面 。代表作为《 卡斯蒂廖内像 》和《 披纱女子像》。前者描绘一位学者,其优雅的风度和深厚的学识表现得淋漓尽致。后者描绘的是一位女郎,她的容貌和作者笔下的圣母形象近似,但典雅的服饰,健美的体态,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生活中的女性。1520年春 ,他已患重病 ,仍在绘制《基督变容》,虽未能完成,但出自其手的部分仍光辉照人,气势磅礴,表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风格。 http://baike.baidu.com/view/4036.html资料2:就在米开朗基罗把他的青铜雕塑名作《大卫》耸立在政府大厅的广场上,达·芬奇正在精心创作他那绝代佳作《蒙那丽莎》的时候,佛罗伦萨又来了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很快,他以特有的艺术敏锐性,吸取了各位大师之长,米开朗基罗的宏大气势,马萨卓的内在浑厚,达·芬奇的灵动、柔美,并另辟蹊径,以描绘温柔美丽的圣母与圣婴,而赢得了佛罗伦萨画坛的好评。这位年轻人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三位巨人拉斐尔。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可以说囊括了文艺复兴时期所有圣母像而别具神韵。据说,当时佛罗伦萨人对拉斐尔所画的圣母争相观看,以饱眼福。每幅作品都能令观众流连忘返,以致几百年后欧洲各地流传一句赞美女人的话:“像拉斐尔的圣母一样”。 拉斐尔(1483~1520)(Raffaello Sanzio)(1483-1520)意大利伟大画家。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城,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父亲是当地乌尔比诺公爵宫廷的一个普通画师。拉斐尔从小就受到父亲熏陶,不幸他7岁丧母,11岁时父亲又去世,乌尔比诺大公府的公爵夫人收养了他。先送他到他父亲生前的同事维提那里学画,不久又转到卑鲁吉亚画派著名画家佩鲁吉诺的画室学习,1500年出师。这位老师轻柔明晰、沉着从容的风格,深刻的脱俗情调和细致的诗情,对拉斐尔影响很大,拉斐尔跟随他的老师练就了一手流利的勾线和平衡画面整体结构的功夫。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的作品《圣母的婚礼》以庄严、神圣的气氛,抒情典雅的画风,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1504 ~1508 年他居留佛罗伦萨,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他。同时他对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均认真领悟,博采众长,特别倾心学习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使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风格日趋成熟,从而迅速取得了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鼎足而立的巨大成就。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卢浮宫博物馆)。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 。 1508年,拉斐尔经建筑家布拉曼特推荐,前往罗马,被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去绘制梵蒂冈皇宫大型壁画。在这里,他汲取了古希腊罗马艺术的严谨与朴素,逐渐形成了他那博大纯朴的风格,成了卓越的壁画大师。这个时期他绘制了一大批壁画,《雅典学院》是其中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签字厅的壁画遍布大厅四壁和屋顶的绘画,分别代表了人类精神活动的4个方面: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学,作品除发挥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了绘画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给人以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之感。这期间重要作品还有为埃利奥多罗厅绘制的《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和《波尔申纳的弥撒》,为火警厅绘制的《波尔戈的火警》和为法尔内西纳别墅绘制的《加拉泰亚的凯旋》等。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运用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被誉为古今壁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他的肖像画也有很高成就;特点是形神兼备,气韵盎然。多采用微侧半身姿态,将背景隐去,唯以人物自然亲切的神态突出于画面。代表作为《卡斯蒂廖内像》和《披纱女子像》。前者描绘一位学者,其优雅的风度和深厚的学识表现得淋漓尽致。后者描绘的是一位女郎,她的容貌和作者笔下的圣母形象近似,但典雅的服饰,健美的体态,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生活中的女性。 1514年,拉斐尔应教皇列奥十世要求主持圣彼得教堂的建造工作,这期间,他绘制了《西斯廷圣母》,这幅画以甜美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被认为是拉斐尔所有圣母像中集大成者,是他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如果说拉斐尔早期圣母像还偏于平民气质,而这幅画中的圣母已登上了女王式的宝座。 1520年春,他已患重病,仍在绘制《基督变容》,虽未能完成,但出自其手的部分仍光辉照人,气势磅礴,表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风格。 1520年4月6日,在画家度过了37岁生日那天,走到了自己伟大而又短暂的人生尽头。据说为他治病的庸医给他放血,把他推进了死神的怀抱。一位伟大年轻的天才艺术家就这样溘然长逝。意大利人为他的死悲痛万分,为纪念他短促而非凡的一生,举行了盛大的安葬仪式,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罗马万神庙的圣贤祠里。 拉斐尔(1483~1520) Raphael 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 ,1520年4月 6日卒于罗马 。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 。自幼随父(乌尔比诺公爵的宫廷画师)学画,后又转入佩鲁吉诺门下,1500年出师。 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1504 ~1508 年他居留佛罗伦萨,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他。同时他对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均认真领悟,博采众长,特别倾心学习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使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风格日趋成熟,从而迅速取得了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鼎足而立的巨大成就。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 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卢浮宫博物馆)。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 。 1509年后,他被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去绘制梵蒂冈皇宫壁画,其中签字厅的壁画最为杰出。这批遍布大厅四壁 和屋顶的绘画,分别代表了人类精神活动的4个方面:神学、 哲学、诗学和法学,作品除发挥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了绘画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给人以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之感。这期间重要作品还有为埃利奥多罗厅绘制的《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和《波尔申纳的弥撒 》,为火警厅绘制的《波尔戈的火警》和为法尔内西纳别墅绘制的《加拉泰亚的凯旋》等。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运用 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被誉为古今壁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拉斐尔23岁时自画像《西斯廷圣母》 他的肖像画也有很高成就。特点是形神兼备,气韵盎然。 多采用微侧半身姿态,将背景隐去,唯以人物自然亲切的神态突出于画面。代表作为《卡斯蒂廖内像 》和《披纱女子像》。前者描绘一位学者,其优雅的风度和深厚的学识表现得淋漓尽致。后者描绘的是一位女郎,她的容貌和作者笔下的圣母形象近似,但典雅的服饰,健美的体态,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生活中的女性。1520年春 ,他已患重病 ,仍在绘制《基督变容》,虽未能完成,但出自其手的部分仍光辉照人,气势磅礴,表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风格。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由于高超的艺术造诣而被神化了的拉斐尔,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最高峰。拉斐尔的一生虽然像莫扎特那样短促(两人的生平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是有关他的传说及提供的范例却是非常之多。这些传说和范例一方面肯定了这位画家无可争辨的才华,另一方面却也可能阻碍了对这位画家的了解。一提起拉斐尔其人,提起拉斐尔的艺术风格,总离不开“超凡入圣”、“尽善尽美”这些始于瓦萨里的形容词,这使广大公众对拉斐尔(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的作品无法深刻领会并与之沟通,无法立即把拉斐尔的作品与那些总想用“天才”、“天才表现”等词句来标榜的蹩脚作品分开,从而在他的作品中体味生命的苦闷、浪漫的热情及感情的折磨。拉斐尔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和谐、协调、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作品确实可被称为“人文主义及文艺复兴世界的顶峰”。人们往往忘记或忽略的是这样一种情况:拉斐尔是在历史的中心、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及某种只持续了很短时间的思想风潮上攀登了顶峰,这个奇迹的创造者是一个年轻人,而这个年轻人以偏巧不得于两位最伟大的巨匠——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相较量,三人生活的年代前后差不了多少年。拉斐尔找到了“第三条路”,就是对他那个年代所有艺术成就的综合与超越。这正是拉斐尔的光荣及历史作用,那是他凭借艺术与思想、努力与理性,通过坚持不懈的检试、体验与思考而获得的。他的成功归因于他那非凡的才能:把来自艺术的那一崇高的革命性时代(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任何一种激励和启示加以提炼和消化。这表明了他的巨大智慧和高超的造谐。这种能力确实异乎寻常。1、《西斯廷圣母》现藏德累斯顿博物馆《西斯廷圣母》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这幅画是教皇朱理亚二世送给皮亚琴察西斯廷教堂黑衣修士的礼品,拉斐尔受托而为这一教堂的祭坛作画,故有《西斯廷圣母》之名。画面表现圣母抱着圣子从云端降下,两边帷幕旁画有一男一女,身穿金色锦袍的男性长者乃教皇西斯克特,他向圣母圣子做出欢迎的姿态。而稍作跪状的年轻女子乃圣母的信徒渥娃拉,她虔心垂目,侧脸低头,微露羞怯,表示了对圣母圣子的崇敬和恭顺。位于中心的圣母体态丰满优美,面部表情端庄安详,秀丽文静,扒在下方的两个小天使睁着大眼仰望圣母的降临,稚气童心跃然画上。拉斐尔的这幅名画对美丽与神圣、爱慕与敬仰的把握都恰到好处,显示出高雅、柔媚、和谐、明快的格调,因而使人获得一种清新、纯洁、高尚、升华的精神享受。 2、《母与子》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拉斐尔赋予了古代美以新的生命。在他的画中,古代艺术获得了再生,并发展成一种新的不同的完美形式,拉斐尔的成就,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最高水平。 在这幅作于1505年的题为《母与子》的圣母像中,我们看到圣母子坐在凳子上,背后是一片温柔和景色。这天,风和日丽,我们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峦融进浅蓝色的天空。 右边的几簇矮树丛,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山上的那座小教堂。这使我们想到年轻的母亲与她的婴儿属于宗教的世界。母亲与孩子头上环绕的两道光环,是他们圣洁的标志。拉斐尔无需用这种标志来展现他所要表达的东西。他把年轻的母亲绘得那样甜蜜,梦幻般的脸画得如此温柔,当我们看着她时,我们想到的只能是圣母。 她那双大大的眼睛根本没看任何东西,因为它们追随着她的思绪。她正在沉思,似乎没有注意到婴儿耶稣把他的小脚放在她那只搁在膝盖的手上。她的另一只手抱着婴儿。 当我们把她的双手与脸放在一起理解的时候,我们感到她似乎已经忘记了婴儿的存在,她在想着耶稣与他的未来前程。 与他的母亲相比,小耶稣画得比他那个年龄的男孩大是自然的。拉斐尔创作这个孩子的肖像的方式,确立了耶稣在画中的重要位置。 看圣母子的脸,我们可以发现,那柔和的轮廓、大大的眼睛、挺拔的鼻子和小嘴,与希腊杰出的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利斯创作的维纳斯头像有着惊人的相似,这是因为,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艺术家,他一直在对古代艺术进行研究。但也有不同,拉斐尔把圣母的脸画得更加温柔,他把古代女神的神态画得更精致、更柔和,赋予了一件古代异教徒的艺术作品以新的基督教的含义。3、《雅典学院》拉斐尔为梵蒂冈宫绘制的三幅巨型壁画之一。在《雅典学院》的画面上,作者把古希腊以来的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聚于一堂,其中包括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毕达哥拉斯、还有艺术家自己。整个壁画洋溢着浓厚的学术研究和自由辩论的空气,所有的人们都是那样毫无拘束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和个性在进行活动,他们或者在一起侃侃而谈,或者是独个儿在那里进行思考,人物或立,或坐,或缓步走动,人文主义的艺术家总是设法使画面上的人物享有充分的自由。如果说米开朗基罗的壁画是在颂扬人的无限强大的意志和创造力,那么,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便是唱出引人的自觉和清醒理智的赞歌。此画中,拉斐尔不仅塑造了那些思想家的典型形象,揭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精神面貌,而且在构图上还巧妙地利用建筑的特点,把画面上背景,建筑物的透视和前面真实建筑物的半圆拱门连接起来,扩大了壁画的空间效果,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宽敞,壮丽。拉斐尔,比达文西、米开朗基罗都晚出生,却比米开朗基罗早死四十多年,只比达文西晚死一年,是相当短命的艺术家。 如果要用几个字来形容拉斐尔,那就是和谐、圆融、愉快、优美、温和。不仅画风如此,待人也是如此。他跟达文西、米开朗基罗一样,身处爱艺术文化的教皇朱力阿斯二世的威严之下,但是拉斐尔却跟朱力阿斯二世处的很好,随后的利奥十世,也最喜欢拉斐尔,他是个人见人爱的年轻人。 这种特质,当然影响他的画风。 1.圣母像-世间有绝对美的观念存在 拉斐尔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圣母像。他的圣母寓崇高於平凡,是平民式的母亲,纯朴善良和蔼可亲,充满母爱与人情味,而圣母的背景经常是优美的田园风光,两个孩子在膝下玩耍,完全没有禁欲主义色彩,歌颂普通女性之美,他是透过圣母表现他人文主义的色彩。 拉斐尔的圣母美的不得了,这种美,是集中所有美女的特质,绝不可能在任何一个美女身上找到如此完美的形式。因此,拉斐尔又透过圣母,表达他的信念:他相信有一种理想美、这世间是有著绝对美的观念的。 这种和谐与理想的人文主义特质,在拉斐尔处理梵谛冈签字大厅的壁画时,则是用另一种主题呈现其面貌。 文艺复兴,是透过对希腊罗马艺术文化的研究,因而走出中世纪的美学概念的。 当时,学者们收集古文物、尤其是希腊罗马时代的艺术品,蔚为一股风潮。但也因此,很多希腊罗马神话、与希腊罗马哲学、随之走入基督教社会,对很多基督徒而言,这种基督教遭遇异教、基督教遭遇希腊罗马文化的冲击,一定是很激烈的。 也不知道是受时代影响,还是自己就具有这种特质,总之,朱力阿斯二世教皇,竟然本身就是个酷爱希腊罗马文艺的教皇,他必须要妥善处置这种信仰遭遇信仰、文化遭遇文化的状况。朱力阿斯二世虽然以独断好战著称,对艺术文化的宽容,却叫人吃惊。2.雅典学院-神学、哲学、神话、信仰兼容并蓄 拉斐尔25岁那年,朱力阿斯二世邀请拉斐尔为梵谛冈宫的签字大厅画壁画。 这种装严肃穆的场所,壁画内容该画什么呢?拉斐尔与教皇、学者们交换意见许久以后,决定依据诗人德拉o欣雅杜尔的诗来配画,以歌颂神学、哲学、诗歌、法学为内容。 拉斐尔在四面墙上画了四幅壁画:神学的「圣礼之争(或教义之争)」、哲学的「雅典学院」、诗歌的「帕拿巴斯山」、法学的「三德」。 圣礼的辩论这幅壁画,拉斐尔将之切割成上下两部份,上为上帝,耶稣,鸽子,施洗约翰,马利亚与使徒们,中间为翻开福音书的小天使,下为争论弥撒圣体的圣徒们,内有多明我,方济各,托马斯阿奎那,但丁等。还有四位制订教义的教会之父哲罗姆、格里戈利、阿甫罗西、奥古斯丁。 拉斐尔透过不同时间中人物的汇集,表达出神学与教义之成形,是在历史中、在各种贤者的参与中汇集而出的智慧,它们包括研究圣经、思想、祷告、信仰实践与开发者_开发百科争辩的种种过程。而这整个历史过程,上帝都有参与。 「圣礼的辩论」正对面就是「雅典学院」。 两画对称,用以表明「启示的真理」(神学教义)与「理性探求真理」(哲学)的平衡。 「雅典学院」这幅画中,拉斐尔把不同时期的人全都集中在一个空间,古希腊罗马和当代义大利五十多位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荟萃一堂,表现自己笃信人类智慧的和谐、并对人类智慧的赞美。 这么多哲学家集中於一画面,拉斐尔很聪慧的把不同人物,按其个别的思想特点,以最易让人理解和感觉的方法绘画出来。 在画中厅堂右边有雕像智慧女神雅典娜、左边是文艺之神阿波罗。 最中央是柏拉图(腋下夹「蒂迈乌斯篇」手指天),亚里士多德(一手拿伦理学一手指前)。这是古希腊唯心和唯物之争。(拉斐尔把柏拉图绘成达文西的脸,以表达他对达文西的敬重。 图中还出现的学者有毕达哥拉斯、伊比鸠鲁、赫拉克立特(他是西方最早提出「朴素辩证法」和「唯物论」的卓越代表)、古希腊犬儒学派哲学家迪奥基尼、苏格拉底、亚历山大、斯多葛派哲学家芝诺、欧基里得、托勒密、然后拉斐尔也把自己潜藏进画中,用以表达他渴望走进这人文荟萃的场所,参与进神圣的知识殿堂-从数学到音乐到哲学到科学-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和谐,如此神圣、如此有秩序。 光从神学、与哲学的主题,我们便发现,这就是一贯的拉斐尔作风,一如他的圣母像,他透过神学、哲学壁画,表现出他和谐与理想的人文主义特质。 第三面墙主题是诗学。拉斐尔画「帕拿巴斯山」,以艺术文学保护神阿波罗为中心,环绕他的为分管文学、艺术、科学的九位文艺女神和古今诗人。 最后一面墙法学,拉斐尔画「三德像」,三德包括真理『女人看镜子』、权力『脚伏狮子,手拿代表法律的树枝』、节制『手拿绳索看天』) 另外,窗户两侧壁画是「皇帝查士丁尼颁布法典」和「教皇格里戈利颁布教令」,拉斐尔藉此表明政权与教权应当是平等的,不同的是一个管世俗、一个管教会。这再一次显明拉斐尔人文主义的特质。 3.西斯汀圣母与主显圣容-上主悲怜我们的苦难 很多绘画赏析者都认为拉斐尔过於快活。他比之达文西、与米开朗基罗,很年轻就解决了内心的冲突,因此很少流露那超人的力量来推动伟大的灵魂。他的画作艺巧技精,却不是深的感情或信念之作。 他顺应教皇需求,也能讨教皇欢欣,欢愉的摆动在圣母与情妇之间,调和异教与基督教信仰,他不曾深入探究人生或信念的神秘性和冲突感,他只要人生的情欲和欢乐、美的创造和拥有、朋友与情人的忠诚。他带给我们宁静,不提出问题、不制造疑虑、不制造恐惧,他不会在理智与情感间冲突、或躯体与灵魂间矛盾,他所见都是对立的协调。他的艺术将一切都理想化,宗教、女人、音乐、哲学、历史、甚至战争,他自己的一生也太顺遂幸福。 这样的评论是否完全正确呢? 拉斐尔晚期绘画透露些许不同於过去风格的端倪。 其一是他的西斯汀圣母(画中有教皇西斯丁二世而得名)。西斯汀圣母不同於过去天伦之乐型的圣母像,拉斐尔让西斯丁圣母缓缓向人走来。 为了使祭坛上的圣母有向人移动的感觉拉斐尔使其画作平视点有三条(小天使、圣徒、圣母各成一平视点),因此观赏者越向画走近,圣母便越向人走来。此外,还放弃一般的远近法,使画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模糊,似虚若实,又在金字塔稳定构图中,加上椭圆形的运动旋律(透过衣裳皱折和色彩安排)。 这种弃文艺复兴最重要的形式,以表现出圣母不仅只是绝对美的观念、更是可以让人亲近依靠的圣母,是可以在 她身上哀哭的圣母,这意味著什么呢? 我们再看他最后一幅作品。这幅作品据说拉斐尔要求临死前置其床尾好让他可以看著过世。可以说是画家的临终遗言。 作品的主题是「主显圣容」,这是描述基督曾经显其上帝之子的荣美。拉斐尔在基督荣耀的身侧,画下亲赌此景的两位门徒,但是,画下方却又画了人世间的骚乱:妓女罪犯、瘫子病患、癫痫患者....,他们都把手指向或脸仰望著耶稣,对他们而言,主显圣容,不只是一个历史故事,而是他们生命当中翘首企盼、时时渴望的迫切需要。 4.晚期作品的酝意-不可言传的神秘体验 为何拉斐尔到晚年,从和谐、愉悦、平衡、包容理性感性知识信仰的恢弘中,走向对悲怜苦难者的描绘?绘画主题也从美,走向苦难中的盼望?甚至导致艺术史分期,,把拉斐尔晚期作品归於另一时代的启蒙。 殊不论这种绘画风格的转变对绘画史分期的意义,就算绘画风格再有转变,它也仍是拉斐尔式的,但不可否认的,从绘画主题可看出拉斐尔走向另一种神秘体验。这是拉斐尔的不可言传的神秘体验。 因此,说拉斐尔不提出问题、不会在理智与情感间冲突、或躯体与灵魂间矛盾,他所见都是协调....。这样的说法不完全公平,宁可说,拉斐尔处理过冲突矛盾与灵魂的挣扎,最后他把解决者置於走入苦难世界的基督与圣母。因为是不可言传的神秘体验,所以透过绘画,留下他的临终遗言吧! http://baike.baidu.com/view/177289.html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