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ID:woshipm),作者:Norah,,授权转载发布。
作为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便捷选择之一,相信许多人都曾使用过共享单车。但在网络平台上,有关“共享单车难骑”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多。难道曾经疯狂跑马圈地的共享单车行业在经历大洗牌之后,留给用户的体验没有更好,只有更差?
共享单车,怎么能这么难骑?
好友圈里曾经发出相似疑惑的人不在少数,至少作为共享单车重度用户之一的小鱼,已经前前后后就“停车点难找”的问题痛骂过不止一次。
而在网络平台上,有关“共享单车 难骑”的讨论也层出不穷。车身破、锁车难、还车难、还要收调度费……各式各样的吐槽声已经十分常见。去年共享单车品牌化身“价格刺客”的涨价事宜更是引发了多方讨论与围攻,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用户的骑行期望。
当我问小鱼给共享单车的骑行体验打几分时,她直接发了我个表情包:
01共享单车,怎么就这么难骑?
即便是每次出校门时熟门熟路解锁共享单车的小鱼,对她来说,还车依旧是一个大难题。
“如果熟悉的地方还好,因为我知道停车点在哪儿,但到了不熟悉的地方,有时实在很难找到停车点。所以实在不行,我就只能强行停车了。然后再被罚款5元。”
相似的烦恼也常发生在酥皮身上。
“着急上班的话就没办法了,交个5块钱当‘破财’吧。你看我手机上的显示,重重叠叠的,谁看得出来哪里是哪里?”
美团APP上,定位于酥皮公司楼下的P点示意图 / 受访者供图
这密密麻麻的P点,有时是好事,有时是坏事……????
除了“还车难”的问题,同样有共享出行体验的小槿还被迷一样的骑行范围限制“坑”了一把。
在潮州等非一线城市,除共享单车之外,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共享出行产品——共享电动车。彼时她和朋友尝试着解锁了一辆电动车,结果骑了没几米,车就提示没电了。
“后来仔细一看,原来是超出了使用范围,不给骑了。”小槿话语里满是无语。
“最惨的是同行的另一个朋友,当时他已经骑出了一大截,结果突然也出现了没电提示;因为不想交‘罚款’的话就只能停在固定的停车点,所以大夏天的,他只能吭哧吭哧地再把车推回原位。”
在社交平台上,有关共享单车的吐槽还集中在“车身破”、“骑不动”等问题点上。
(来源:微博)
时常出差的欧文关于这点就深有感触。“当时出差在外地,基本上每天都需要骑共享单车,最大的感受就是每辆车都好破啊,骑起来克拉克拉的响。车身上还贴着很多小广告。”
当问及是不是几乎所有牌子的共享单车骑起来都有“破破烂烂”的感受时。
欧文思索了一会儿,回答,“差不多吧。”
02想还个车,真的好难啊对共享单车使用体验造成影响的环节,大多用户都表示在于“还车难”。起码在我沟通过的人里,接近80%的用户都提出了这一致命问题。人民日报评论近日也在文章中指出,2022年拒绝使用共享单车的原因,64.8%的用户就在于还车不方便。
想还个车,真的这么难吗?
这可能得牵扯到共享单车的“P点”。
什么是P点?在哈啰APP的“骑行规则”模块里有对P点的介绍,即共享单车的可还车区域,用户会被要求在P点内关锁、还车,如果在P点外还车,用户可能还会被收取一定金额的车辆管理费。
(来源:哈啰APP)
同样的计费规则也存在于其他家共享单车产品中,比如美团APP就写明在停车点外还车,可能需要缴纳的费用可能会在5-20元/单,滴滴青桔APP在计价规则里也写明了相似原则,车辆如果停至运营区内、但处于停车点外,还需额外缴纳5元费用。
(来源:美团APP、滴滴青桔APP)
“可是问题还在于,有时P点太密集了也不好找,因为你很难把控实际距离与手机上显示的P点距离。”酥皮解释道。
酥皮现在上班的地方人流比较集中。某天上班,她尝试在公司楼下停车,发现APP上的P点展示相当密集。
这就导致了一种情况的出现,即她在现实中只骑出了小小的一段距离,手机上却显示她已经骑出了很远,并偏离了她想找的P点……
那个正确的P点,仿佛永远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被找到。
03当问题浮出水面之后事实上,在共享单车上线之后,有关停放的问题就逐渐浮出了水面。
行业发展初期,企业疯狂跑马圈地,大批量的、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陆陆续续出现在了路面上。
用户在起初阶段也享受到了共享单车这一产品的便利,毕竟只要交付押金、不需要再另外买车就可以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可以实现低碳环保,这样的选择,何乐而不为呢?
但随之而来的,是共享单车随意摆放、占用非机动车道、阻碍行人自由出行等问题的出现;在用户侧,也有不少人反映存在找车难、用车难等尴尬情况。
(来源:微博)
这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企业做出行动和改变。
在2020、2021年左右,哈啰、美团、青桔等共享单车品牌就陆续上线了“定点还车”功能。
以哈啰单车为例,在2020年6月,哈啰出行宣布获得了行业首个精准定位算法类专利授权通知书;2020年7月,哈啰出行表示近1/3的运营城市已经升级为“定点停车”模式,哈啰官网资讯里也这么写道,“定点停车”这一模式有助于城市道路秩序管理,建立单车使用规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加用户找车、用车的确定性,缓解高峰期时“一车难求”的局面。
(来源:哈啰官网)
可是“定点还车”这一模式推行至现在,真的与最开始的初衷形成闭环了吗?
或者换个角度思考,起初看到了共享风口的企业们,是否真的实现了共享经济的目标:用相对较低价格的产品或服务,达成了便民、利民的目的呢?
用户一侧给出的答案,可能会是否定的。
首先问题出在价格上,近两年来陆续涨价的共享单车,已经给用户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价格刺客”的印象。这可以说是共享单车行业前些年烧钱大战后留下的“祸患”,因为企业如果想继续经营和实现盈利增收,在用户身上薅羊毛、割韭菜,是一条“捷径”,也是大多数企业在相似情形下会选择的路径之一。
(歪个楼,同理可以看看隔壁的长视频平台是如何收缩会员权益、搞会员费涨价的。)
其次在技术实现上,共享单车也没有给到用户尽善尽美的体验。
就拿前面提到的“定点还车”问题来说,其背后依靠的“电子围栏”技术似乎时灵时不灵,“定位漂移”等问题时常出现。有知乎网友就罗列了为何共享单车明明停在P点、却还要被收取调度费这一问题的背后原因,包括:电子设备老化导致定位不准、定位传感设备质量不良、企业P点停车定位技术不够完善、周边楼宇、天气等外界因素影响,等等。
(来源:知乎@小马碎碎念)
既然技术上都无法实现完全过关,又怎么能奢求用户提升选择共享单车出行方式的意愿呢?
发展到现在,越来越难骑的共享单车,已经离用户对它们的期望越来越远。
04不要对用户的需求感到“麻木”未来还会有多少人选择使用共享单车?不妨先来看看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的一组数据。
(来源:艾媒咨询)
数据显示,在2022年中国未使用共享单车群体的未来使用意愿中,47.4%消费者会选择“不好说”,42.1%消费者会选择“未来会使用”,10.5%消费者选择“未来不会使用”。
至少从调查结果来看,作为共享经济模式中相对普及的产品类别之一,共享单车依旧存在着一定用户吸引力。
这也能理解,毕竟在解决用户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共享单车还是有着可取之处的。
但是,历经几轮更迭、在经过早期的飞速扩张、疯狂融资与后来的行业大洗牌之后,沉淀下来的共享单车品牌们,什么时候才可以拿出与用户期望匹配的功能体验?
小鱼最近出门时就注意到,美团单车又换外观了。
“相较于以前的款式,现在这款看起来确实更显眼、也更好找了。”对小鱼来说,在往返图书馆和宿舍之间时,有辆共享单车,确实可以很好地减轻背包带来的负担。
不过比起外观优化,小鱼还是更希望共享单车可以在其他功能的优化上更进一步,毕竟关于“找不到停车点”、“明明画了停车位却显示不是停车点”等问题,她已经懒得再吐槽。
当遇到因为找不到停车点、被迫“违停”交了5元罚款时,“该申诉时还得申诉,不能让自己吃不该吃的亏。”
而作为“交罚款——提交申诉”这一流程的熟练工种,小鱼在逐渐感到麻木的同时,内心也有个由衷的期望:
希望共享单车品牌们,不要对用户显而易见的需求,也变得“麻木”了。
* 应受访者要求,小鱼、酥皮、小槿、欧文为化名。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评论:停车困难、价格上涨……共享单车越来越“难”骑了吗?| 睡前聊一会儿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