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消息,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去年以来,有关失业率尤其是青年失业率数据引起广泛关注。今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恢复公布分年龄组失业率,并对该项数据的统计进行调整完善,今后将发布不包括在校学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以更精准监测进入社会、真正需要工作的青年人的就业失业情况。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如何更准确反映劳动力市场的真实状况,助力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就业政策?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国际经济学会会士余淼杰建议,科学设置失业率指标,剔除慢就业缓就业等自愿失业现象,采用去向就业率直观了解跟踪毕业生去向,并加强数据统计和监测工作等。
大学生考研等慢就业、缓就业现象普遍,没有就业意愿
城镇调查失业率作为衡量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于反映经济运行状况、制定和调整就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城镇调查失业率的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难以准确反映真实的就业状况。余淼杰说,特别是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考研等慢就业、缓就业现象日益普遍,这些群体在统计上往往被纳入劳动大军,但实际上并不具备就业意愿或处于非积极就业状态。
对于失业率的统计,去年6月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曾介绍,我国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将16岁及以上人口划分成三类:就业、失业、非劳动力。调查失业率的计算,用的是失业人口除以就业人口加失业人口之和。
没有工作意愿或失去劳动能力的人,不在失业统计范围
就业人口是指在调查参考期内,通常为一周,为了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工作一小时及以上和因休假、临时停工等暂时离岗的人。失业人口是指没有工作,在近期寻找工作,而且立即能去工作的人。他们有工作能力、工作意愿。非劳动力是指既不属于就业人口也不属于失业人口的人。付凌晖举例说,没有工作意愿或失去劳动能力的人,这些不在就业和失业统计范围之中,例如一些在校生没有寻找工作,也没有工作意愿。
从数据来看,我国青年人总量是9600多万,在校学生占比六成多,近6200万人;非在校学生占比三成多,约3400万人。实际在找工作的大概只有3300多万,其余部分属于非劳动力。也有一些人,由于照顾家庭,不参与到劳动力市场,也不在劳动力统计当中。
科学设置失业率指标,客观评估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余淼杰认为,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本科生、研究生等高学历人群规模不断扩大,同时,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传统行业就业岗位减少,新兴行业就业岗位增多。传统的失业率指标难以准确反映这一变化,需要重新界定,以更准确地反映劳动力市场的真实状况。
通过对不同就业状态的精确划分,政府可以针对不同群体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剔除自愿失业现象,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也能对国际上故意唱衰中国经济的反动论调进行反击,有理有据地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建议采用去向就业率直观了解跟踪毕业生去向
如何科学设置失业率指标?余淼杰建议,第一,重新界定失业指标,更好界定城镇调查失业率。重点关注那些有就业意愿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劳动者,将那些无就业意愿或处于非积极就业状态的劳动者排除在外。同时,建议将城镇就业率细化为不同年龄段、学历层次、技能水平等子指标,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就业需求。
第二,剔除慢就业缓就业等自愿失业现象。这些群体虽然暂时未就业,但并未表现出强烈的就业意愿,因此不应纳入失业统计范围。
第三,推进指标公平化可持续化。避免因为统计口径的不合理而导致某些群体被歧视或忽视;避免因短期因素而导致指标波动过大,影响政策制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失业率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第四,采用去向就业率直观了解跟踪毕业生去向。该指标可以反映毕业生在毕业后一段时间内的就业去向分布情况,包括就业、创业、升学等不同路径。这为政府制定更加精准的就业政策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有助于高校和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和职业规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南都记者注意到,国家统计局对于完善分年龄组调查失业率的举措中,除了发布不包括在校学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还增加发布不包括在校学生的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更完整反映青年从学校毕业到稳定工作过程中的就业失业全貌。今后将按月发布不包含在校学生的1624岁、2529岁、3059岁劳动力失业率。
编辑:黄灵责编:周尚斗审核:冯飞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