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满三十”这个词就是从三十而生的。
但以前的三十而立,只是在男性十多岁成家立业,或考科举,或自食其力的前提下的一个指标。
现在呢?争辩“四十能立”的男人哪里都好,女人却对30这个数字越来越敏感。
说到底,只是因为:鸡犬不宁的现实,在这个最尴尬的年纪,现出了原形。
可以说:至少到目前为止,三位主角无论谁说“才三十”,都有点底气不足。
一个是不想回小城市,想嫁给高富帅的王曼妮;
一个是顾佳,想在40岁前住进顶级建筑的顶层;
一个是钟,刚刚离婚,但有一颗脆弱的心。
很明显,她也不会是下一个香港。
一个
王曼妮的一句“如果有一天他要结婚,至少在他身边的会是我”,道出了当事人的全部心酸,粉碎了观众的三观。
但她忘了,那句“我不会结婚”,再加上那些看似有理实则无义的歪理邪说,注定只是一朵花。梁正贤有钱有闲的时候,她是锦上添花的人之一。
围绕这个角色的恐惧,从工作表现到生活成本。
它真实地反映了当今社会各种漂泊者的现实。
但她也有很矛盾的特质,只是隐藏的很深。
我不想留在家乡,但我想留在大城市。
我想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一个位置,但是30岁生日到来的时候我又有了疑惑。
去游轮的初衷,从未想过一步登天;
面对梁正贤的步步逼近,王曼妮看似来去自如,实则一败涂地;
找一个有钱又有纯爱的帅哥;
一个能接受心爱的人没有结婚,却第一次亲自见法官的小三。
……
太多了,多到她以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却忽略了逐渐迷失的自己。
2
顾佳和王曼妮很相似,除了她看不清楚的不是她自己。
似乎一切尽在掌握,最后失控的是枕边人。
事实上,从一开始,许多观众就看出顾佳是一个披着全职太太外衣的职业精英。不,是十项全能。
关键时候她会出去,拿到公司订单;
她会知道山上有老虎,但只是为了最大的客户,给她的公司一个机会;
她离队,和申杰、徐焕山一起创业;
结果是:申杰成了但进去了;徐焕山呢?单纯是一个有法人名字的艺人;
你可以为了攀关系脱鞋,也会在打儿子的恶霸之前脱鞋;
你可以把诡计多端的女员工的思想碾压死在摇篮里,但你输给了自己。
急需崇拜感的老公;她时时刻刻挡在前面,却只让老公意识到“咄咄逼人”。
却浑然不知:自己养了个白眼狼,一个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白眼狼。
是小三不要脸吗?一旦防线崩溃,什么武器都有了杀伤力。
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出在许幻山自己身上。
但顾佳也是真的瞎,瞎到愿意独当一面、尽快挣钱、圆了老公的艺术家梦。
却忘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婚姻中的共同进步,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
3
钟晓芹这个人物,实在不爱写。更准确的说法是:不太敢写。
因为身边太多这样的乖乖女:从小到大、言听计从。
每一步都在规划内,每一个节点也没出过什么大问题。
可就是她们这种人,很多都会在30、40等节点,突然“想开了”。
不是换一种活法,就是追求崭新的人生。
也就是说,陈屿的木讷和过于安分,只是催化剂。
在睡衣Party里疯到脱形、抹着价格是儿童霜1000倍的贵妇霜笑容灿烂的钟晓芹,可能从没真真正正地了解过自己。
换句话说,她被陈屿反弹回来的信息,塑造了、重生了。
但这个人物放在这个位置,有利于开启下半段的内容。
因为钟晓芹妈妈对陈屿的满意,和钟晓芹自己对陈屿的不满意,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也隐藏了父母给女儿们留下的“潜规则”。
4
子宫长在身体里,胶原蛋白挂脸上。
不管是从生育、以及倒推出的恋爱结婚,还是日渐清晰的鱼尾纹…….
都将30岁变成一座“爬过去就是英雄,却有满地疮痍等着自己”的尴尬境地。
老一辈特别信“到什么年纪做什么事”,但早了可以,晚了却不行。
额,太早也不行。
比如小时候,总能听到别人说谁家孩子上学晚,跟上进度都费劲。
再大一点,就会听到谁谁谁复读了,可能赶不上喜欢专业的黄金时期。
后来这种以年龄为半径辐射的“别人家孩子”越来越多:
一会儿这个结婚了,一会儿那个相亲了。
一会儿这个生娃了,一会儿那个晋升了。
好像别人的时间=效率,自己的生命就是用来做分母的一样。
于是,焦虑这个经常出现的词,在30岁的档口,嚣张气焰尤其旺盛。
5
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女孩子,像王漫妮一样:喜欢待在大城市,甚至定居国外?
因为这些地方,对年龄和很多其他东西的包容度,很高。
前面说的胶原蛋白,就对应着人们常说的“少女感”。
可仔细想想,这个词除了对应自律、上进等正面词语,是否暗含着一种豁免权?
就拿遍地“卡哇伊迪斯内”的日本来说,仿佛卖个萌,再大的错误也可以被原谅。
就连很多人喜欢的《红楼梦》,里面的贾宝玉也明确表示过“少女无价”。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进一步说,一旦跨过30这道坎,如果没有伴侣、家庭、事业等能让自己有底气、有归属的标签,女性就会感受到满满的恶意。
比如某位摇滚巨星,就曾公开说过,自己不会和27岁以后的女生约会。
等到那一天,好像全世界所有问题都能用“30岁前该做的事”去解决。
没依靠——找个老公就好了。
没存款——升职加薪就好了。
没希望——把以上完成就好了。
太多女人在这个阶段,被划分到左右两边:完成任务和社会期许的,以及“不合格的”。
6
还有一点最致命:女人的自我怀疑。
有一集,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在教室里坐前后排。
前面的20阵营呢?已经开始抗衰,还会担心未来。但却对可能面对的事情,一无所知。
后面30那几位,看着20们的无忧无虑,说不羡慕是假话。
可她们也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孩子会在10年后,面对怎样五彩斑斓的一地鸡毛。
给钟晓芹规划好一生的那对老人,可能忘了一个最残酷的现实:
没有几个男人,愿意扛着一个女人走一生,完完全全背负起整个家庭。
但他们也犯了更多父母都会犯的一个错误:在知道自己想找什么人之前,先认清自己。
所以在这个节点的很多人,会大概率用到同一个词开头一句话:为什么。
为什么一定要这样?为什么XX的总是我?为什么我要XXX?
未婚的还好点,结婚的往往会看清另一个暴击事实:30岁的老公,还没长大。
就像顾佳:又当爹又当妈,前脚上山打虎、后脚下海捉龙。
最后呢?还是没逃过被小三挖墙脚的狗血剧情。
7
女人受到的苛责越来越多,得到的支持却越来越少开发者_如何学编程。
所以这部剧的观众们,才会像剧里的三姐妹那样,不自觉的“抱团取暖”。
婚姻法不友好、身体条件改不了、上有老下有小。
所以那句“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不是特指某个人,而是整个群体。
我们没有了20岁的勇敢和年轻,也看不见40岁的豁达和从容。
所有的一切,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进入了高潮:一幕幕跌宕起伏的剧情,打了很多人一个措手不及。
或许,当王漫妮失去爱情找到自我的时候;
当顾佳为自己而活的时候;
当钟晓芹终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