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世界雷达博览会现场,观众向参展人员了解雷达展品功能。本报记者 吴镝摄
形似“大平板”的相控阵雷达、藏在白色圆球内的干涉雷达、绳索般蜿蜒的水下雷达……第十届世界雷达博览会昨天在首钢会展中心开幕。各型雷达产品集中亮相,刷新了大众对于雷达的一般认识。
提起雷达,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雷达在防务领域的应用。展厅中,中国电科研制的新一代地面情报雷达YLC-2E首次公开亮相,其采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依靠先进算法加持,成为能量反隐身雷达的代表。被称为“变形金刚”的YLC-16型S波段警戒雷达高大威猛,主要承担常规及隐身空气动力目标的防警戒任务,还能对其进行千里之外的远程遥控。
雷达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于此。雷达早已在观天测地、航空安全、智能制造等民生领域被广泛使用。展厅中,护航神舟飞船回家路的LD-2/CCX系列相控阵精密跟踪测量雷达模型颇受关注。它是航天器返回地面过程中途经黑障区的“卫士”,在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它时刻守护,并实现对落点的精准预测。
毫米波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是测地利器,能精细采集地理数据信息。它最小可“瘦身”到只有几公斤重,一台小型无人机就能带它飞向高空,短短1小时,就能扫描完成相当于北京五环内面积的地理数据信息;再“胖”一些的50公斤级干涉雷达,2小时就能扫描北京全域开发者_JAVA技巧。“这项技术去年为冬奥会‘雪如意’场馆拍摄了‘证件照’,分辨率可达分米级。”航天科工二院23所副所长、新闻发言人余继周介绍。
智能假肢里也藏着雷达技术,观众可以在展厅中体验“灵犀手”,它实现了雷达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的跨界融合,集成触觉、握力、温度传感器后,“灵犀手”便有了“感觉”,佩戴手环将每个动作训练10次左右,即可实现“意念”控制,除了帮助残疾人完成基本的生活动作,还能惠及危险作业人群。
世界雷达博览会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级、国际化的雷达行业展会,将持续至15日。展会期间,将有百余位院士专家围绕雷达及相关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探讨其在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发展中的创新应用。
记者:刘苏雅
流程编辑:U031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