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53 2022-06-29 19:49 1、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草庐对》,是清代学者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中的第一篇文章。在《草庐对》的后面,明确记载了《草庐对》是来源于陈寿的《三国志•诸葛亮传》。经查,在陈寿的《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没有《草庐对》这个篇名。因此,《草庐对》这篇文章的题目,不是陈寿命名的,而是张澍自己添加的。2、张澍的《诸葛忠武侯文集》的文章作者标注是诸葛亮,而实际上《草庐对》不是诸葛亮撰写的。《草庐对》是诸葛亮向刘备“谘臣以当世之事”的对答,是陈寿根据对答的内容整理出来的文章,作者是陈寿。初中九年级上册第23课《隆中对》文章的作者就是陈寿。3、陈寿编选《诸葛亮集》已经在南宋时期散失。陕西宝鸡教育学院副教授李伯勋在《陈寿编<诸葛亮集>二三考》中说:“最早行世的诸葛亮著作本子,是《三国志》作者西晋陈寿所编《诸葛氏集》24篇,但约在南宋初,这个本子就已残缺不全,再后竞至散佚。今天我们看到的诸葛亮著作的本子,则是明清两代学者辑佚重编的,从它们中已看不出陈氏《亮集》的面貌了。”这就说明,张澍在编选《诸葛忠武侯文集》时,陈寿的《诸葛亮集》就已经不存在了,张澍也根本就没有看到《诸葛亮集》。既然没有看到《诸葛亮集》,就无法证明《诸葛亮集》里还有《草庐对》这篇文章。4、在张澍的《诸葛忠武侯文集》问世之前,《隆中对》这个篇名已经开始使用了。《大河网•躬耕南阳》西岭千秋雪在《<草庐对>状告<隆中对>,曝光安徽大学出版社“篡改门”事件》中说:“《隆中对》最早见于清代学者汪基的《古文喈风》。”经查,汪基是开发者_如何学编程生活在康熙(1662—1723)年间,张澍生活在(1776—1847)年间,汪基生活的时间比张澍早100多年。又据晋宏忠《千古名将诸葛亮•<隆中对>的篇名由来已久》中记述:根据《四库全书》记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隆中对》篇名的是清朝人进士、文渊阁学士李光弟(公元1642—1718年)。他在其所编的《榕树雨露》文集中率先使用《隆中对》这一篇名。其后,内阁学士、礼部侍郎、进士蔡世远(1682—1733年)在《古文雅正》中;礼部侍郎、进士卞永誉在《书画汇考》中;雍正年间进士雷鋐在(公元1697—1760年)在《读书偶然》中都使用过《隆中对》这个篇名。使用《草庐对》篇名的只有张澍一人,而且使用的时间比《隆中对》晚。5、南阳宛县说为什么要强调使用《草庐对》,反对使用《隆中对》?因为隆中是一个地名,在襄阳城西二十多里,与南阳卧龙岗没有任何联系。使用《隆中对》的篇名就等于承认了诸葛亮居住躬耕于襄阳隆中,这对于南阳宛县说绝对是不能接受的。《草庐对》篇名是一个中性词,隆中有草庐,卧龙岗也有草庐,襄阳隆中说和南阳宛县说都可以使用。如果南阳宛县说使用《草庐对》,就可以不受襄阳隆中的约束。6、《草庐对》篇名是张澍命名的,但张澍是否认南阳宛县说的。 张澍在《诸葛亮集·故事·遗迹篇》中引用了《南阳府志》的一段记载:“卧龙岗在南阳府西七里,起自嵩山之南,绵亘数百里,至此截然而止,回旋如巢然。草庐在其内,前有井,渊然渟深,曰诸葛井。青石为床,有汲绠渠百十道,数不能竭。其下平如掌,即武侯躬耕处。”张澍在引用之后反驳说:“隆中在襄阳西二十里,不在南阳郡也。此后人附会之说,又以卧龙岗在南阳府,亦失之。”张澍在命名《草庐对》的同时又否认南阳宛县说,说明了张澍把《隆中对》改名为《草庐对》与支持南阳宛县说无关。由此可见,《草庐对》不是《隆中对》的原名,《隆中对》也不是《草庐对》的原名,《草庐对》或者《隆中对》都是出自陈寿的《三国志•诸葛亮传》,都没有原名。《隆中对》是清代学者李光弟或者汪基命名的,《草庐对》是清代学者张澍命名的,使用《隆中对》要比使用《草庐对》的时间早。南阳宛县说一方面强调使用《草庐对》,另一方面又否认张澍支持襄阳隆中说的历史事实,使自己的观点处于自相矛盾之中。
巴蒂福勒赵合德 2022-06-29 19:51 开发者_运维知识库 陈寿~
ly1987526 2022-06-29 20:03 开发者_运维知识库 作者:陈寿陈寿(233—297年),字承祚(zuò),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西晋史学家。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共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220—280)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原在蜀国做官,如今后著作郎。
ty_可心儿132 2022-06-29 20:05 隆中对 简介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隆中对》的提法并不是陈寿在《三国志》中提出的,而是后人加的,还有一种提法叫《草庐对》。 陈寿(233年~297年),西晋安汉(现四川南充)人,史学家。二十五史中《三国志》的作者。 《隆中对》的事情发生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当时27岁)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 陈寿在268年至273年间撰写了《诸葛亮集》,这应该是太康十年(290年)陈寿完成的《三国志》中的诸葛亮传的主要内容,所以,陈寿肯定是听别人转述然后整理出来的《隆中对》,至于当时到底都有谁请提到并转述下来,就不好说了。 历史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徐庶说:“我有个开发者_运维问答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 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 版本 《隆中对》的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鲁肃版隆中对 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
7xjjoy 2022-06-29 20:09 东汉末年,黄巾农民起义军失败后,地主阶级加重剥削农民,政治异常黑暗,地方豪强的武装各据一方,互相兼并,形成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在割据混战的初期,曹操占据兖州、豫州(山东南部、河南),袁绍占据冀、青、并、幽四州(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山西省及河南省北部),刘表开发者_Go百科占据荆州(湖北、湖南省),孙策占据江东(长江下游),刘焉、刘璋父子占据益州(四川)。刘备因为实力不够,没有地盘,先后依附曹操、袁绍和刘表。 刘备自汝南被曹操打败(公元201)后,即投奔荆州,依靠刘表,等待时机,企图以“帝室之胄”的身份,用“恢复汉室”的名义,广揽人才,称雄天下。 公元207年,刘备在荆州已经六年。长期寄人篱下,没有出头的机会,非常需要有才能的人协助他。这时徐庶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亲自访问诸葛亮三次,最后才得相见。这篇《隆中对》,就是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