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3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相关工作情况。上游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黄润秋部长、赵英敏副部长分赴豫陕,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对13家企业进行了检查。
发现存在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违法排放、生产台账造假、在线监控和人工监控等大量突出环境违法行为。
会上,有记者指出,今年2月下旬,生态环境部两位领导不打招呼赴河南、陕西检查污染情况,发现部分企业存在重复调查、超标排放、弄虚作假等问题。为什么目前有这么多企业?
包括一些国有企业,仍未能在污染天气采取紧急措施减少排放。企业如何才能真正担负起大开发者_如何学C气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
3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3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相关工作情况。图片来源/上游新闻记者王宇摄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说,“2022年底至2023年初,中国发生了为期11天的新年雾霾,集中在陕西和河南。”刘直言,生态环境部启动了重污染应急预案,但效果并不理想。
这不符合逻辑。出了事,必有妖。在处理这个污染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2022年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河北已经全部跌出了倒数十名,现在倒数十名有四个,陕西三个。
刘介绍,黄润秋部长和副部长分赴豫陕,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对13家企业进行了检查。
发现存在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违法排放、生产台账造假、在线监控和人工监控等大量突出环境违法行为。
“对此,我们敦促相关省市进行调查,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刘透露,目前已刑事拘留21人,行政拘留11人,相关案件仍在进一步办理中。现在相关省市已经全力行动。
各级领导也以“四不两直”的方式查处相关违法企业。
“企业环境违法事件频发,充分暴露了当前大气污染防治的短板。”刘指出,一是一些企业无视法律,突破了底线。企业无视环保法律法规,抱有侥幸心理,随意偷排偷排,想尽办法逃避监管,甚至多方勾结。
形成系统性的诈骗链条。一些地方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弄虚作假,说到底是企业治污设施投入不足造成的,达不到标准要求才能弄虚作假。
刘表示,生态环境部将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时段,惩防结合,督促企业担负起大气治理主体责任,组织开展案例警示教育,坚持问题导向,以“零容忍”态度与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作斗争。
也忠告违法企业要敬畏法律,若敢违法,必将受到惩罚。
上游新闻记者汪璟璟文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