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世界上最简洁的语言?

开发者 https://www.devze.com 2023-02-28 20:08 出处:网络 作者:如何转开发
弹力珠 2021-05-09 05:27 外交部长幽默地说,汉语是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其实,这个问题争论了近一个世纪。鲁迅甚至说,汉字是中世纪的茅坑!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对语言文字进行比较研究无可厚非,可是常常有人
弹力珠 2021-05-09 05:27

外交部长幽默地说,汉语是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其实,这个问题争论了近一个世纪。鲁迅甚至说,汉字是中世纪的茅坑!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对语言文字进行比较研究无可厚非,可是常常有人把这个问题上升到民族荣辱,甚至政治立场的角度来看待,这就大可不必了。你说汉语优美,可以写出红楼梦、牡丹亭,人家也可以说英语漂亮,有哈姆雷特,失乐园……

还有人缺乏正确的科学观念,以一代全,以点带面,所以绝大多数网上的争执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其实,争执哪种语言先进是毫无意义的,我可以告诉你什么语言最先进,最科学。它既不是英语,也不是法语,更不是日语。最先进的语言是世界语!单词简单易学,语法符合逻辑。那么全世界都放弃本民族的语言而学习世界语?看看世界语目前的处境就知道了。

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的优点,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缺点。我们应该用科学理性的观点研究这一现象,目地是推动人类的语言朝积极的方向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以及未来人类与机器的对话。

以此为目的,判断一种语言的优劣,不外乎三个标准:

一.是否容易掌握,便于学习;

二.是否容易表达,结构是否严谨;

三.是否方便与其它语言交流。

有人说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汉字都包含了一个特定的意义,所以好学好认。可是,像“囚”、“人”、“口”、“山”这样的象形字少之又少,会意字也不多,二木成林,三人为众,可是三女却是……,品字难道是三个人在接吻,器字难道是四张嘴在和狗做什么吗?

绝大多数的汉字只能靠死记硬背。且不说“魑魅魍魉”这样笔画繁多的字,就是“戊、戌、戎、戍;己、已、巳;未、末”这样“简单”的字一般人不下点儿功夫是弄不清的。

虽然英语并不是会读就会拼(如marijuana, diarrhea等等)但大多数字看见了就基本上能读出来。一个正常的英美小学生虽然没有太大的词汇量,但他/她能看整部的Harry Porter。中国孩子则困难得多。例如“魔术”两个字没有学过的话,中国学生无论如何是不会认识的。反之,“Magic”对于英美孩子来说,即使没有学过,看到了,也差不多能读出来。

的确不少汉字很奇妙,“休”,人靠在树上就休息了,但这也不能就断定英语枯燥乏味呀,且不说英语中的拉丁文、希腊文词源,就比如说“family”这个词,不也可以分解成“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吗?

汉字的另一个优点是能“望文生义”,也就是说汉字有高度的组词能力,所以简单易学。

比如英语关于车的单词有上百个,什么Car, Sedan, Hatchback, automobile, pickup, SUV, Truck, Bus, Van, Jeep, Trailer, Taxi, Cab, Coach, Buckboard...... 这些词从读音和拼写上都毫无关联,非得一个一个学才能知道它们指的是什么。汉语能 触类旁通:一个车做尾巴,任何人一看都知道是车,,即使是新造出来的一种车,你也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当然,如果我们的老祖宗将汉字都做成会意字的话一定是功德无量了。可惜的是,不少汉字的组合叫人感到莫名其妙:“射”是“寸身”,矮子也;“矮”是“矢委”,射箭也!“重”是“千里”,意为“出”,“出”两山重叠意为“重”!

对于新出现的概念,汉语往往可以用先有的单字“造词”,比如用“火”驱动的“箭”,是火箭,会“计算”的“机”是计算机。还有“四环素”、“变阻器”、“碳酸钙”、“七边形”、“五面体” 这些都是原有的汉字组新词。英语则需要另起炉灶组新词。

不幸的是,我们还有很多词汇你若望文生义就会一头雾水:烟花是植物吗?电报是电子报刊吗?辞海里有水吗?秘书可以看吗?还有,什么是“利息”?什么是“秋千”,什么是“会计”?什么是“行李”?

不错,英语的专业词汇如“malachite”,“amber”,“ruby”都不如对应的汉语容易识别,但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词汇如“大黄”,“陈皮”,“天麻”等等,不做解释是无论如何不辨其意的。

那么汉字每个词包含的信息量大,初学者只需掌握两三千汉字就能看书读报是否真实呢?不错,常用的汉字不过3000个,《毛选全五卷》105万字,只用了3273个汉字。但是现代汉语使用的多是多音节的词组,认识了单个汉字不等于认识了词组,“秋千”是个明显的例子。再比如“打”字,相对的英语是“beat”,可是汉语有“打架”、“打电话”、“打球”、“打官司”、“打酱油”、“打听”、“打伞”、“打字”……,一个洋人你要他正确掌握这个“打”字,他还不“打哆嗦”,“打退堂鼓”啊?

据美国国务院外交学院(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的统计,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成年人要学会一门与英语相近的语言(法语、西班牙语),需要花费600个学时;而学会一门与英语完全不同的语言(日语、汉语)则需要2200个学时!(见图)这里有拼音文字之间相通的因素,但汉语本身难学,汉字难记也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就学习母语而言谁更容易些呢?

我手头没有现成的资料,不过就个人的观察来看,中国孩子在学习语文上所花的时间要多于欧美学生,因为汉字不一个个地抄写,反复练习是记不住的。汉字的读音和书写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即使是成年人,长期不写汉字,偶尔写封家信都会“卡壳”的现象不足为怪。

小结:就认知难度而言,拼音文字比汉语略胜一筹。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过程,语言的规则不同于科学定律,不管哪一种语言都不能用科学手段来判断其逻辑构造和内在联系。语言是艺术,需要人脑去判断,去欣赏。

汉语的“救火”和“救命”;“大胜”和“大败”;“好容易”和“好不容易”都不合逻辑。同样,英语的“loose” 和“unloose”;“ravel”和“unravel”;“slow up”和“slow down”也莫名其妙。

有人说联合国所有文件的版本中汉语本是最薄的,故此汉语简练准确。且不提目前海外很多汉语文件都是繁简两套并行,文字是否简练准确,并不在于篇幅长短。目前的文字处理已经完全数字化,篇幅的长短不再是一个诱人的长处。那一种文字能用最少的语素(最小的语法单位)来最大限度地表达一个概念,也不是简单地举几个例子就能说明的。

小结:就逻辑结构和表达能力来看,汉语和英语各有特点,也各有不足,算是打个平手吧。

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地球村已成为现实,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日趋平凡,语言的相互借鉴与交流也就越来越重要。

就吸收外来语而言,拼音文字之间十分方便,从一个舶来物到某个外国人的名字都可以直接用原文,一个新词汇可以立刻被接受,交流起来也通畅。而汉语就麻烦了,因为汉字跟西文没有丝毫兼容,只能用现有汉字组合生造。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同一个概念或名称,往往因不同人的翻译就有多种叫法,造成不必要的混乱甚至误解(布什、布希、布殊;雷射、激光等等)。

其次,由于中国科技的相对落后,当今大多数的科技名词都产生于英语国家。这样一来,每当一个新词出现,我们必须挖空心思设计一个新词来与之对应。是音译还是意译或是半音半意。往往一个新词从酝酿到定型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从得律风到电话就走了几十年吧?

汉语的常用词汇少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在学习起来不比记忆太多的生词,坏在当一个全新概念出现的时候就很难造出相应的词汇。比如网络专用的“socket”,在中国的大学里叫“网络套接字”,居然还有什么“安全套接层”等等,学生起早贪黑好不容易学会了,再看外文资料又是半天对不上号。

普通英美人士可能不认识“Octacyclic”(八边形),可是看看下面的“现代汉语”,没受过大学专业训练的人会不会一头雾水呢?:

“Java开发者利用它简单,便利的API就能够读取Excel电子表格, 进行修改并能够把修改后的变化写到任何output stream中(如:Disk, HTTP, database, 或任何socket)。”

这段话的英文原文对一个具有电脑知识的英美中学生来说不算困难吧?

“纳米”可以吃吗?“爱滋病”是做爱得的病吗开发者_运维知识库?这样的翻译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至于“No Stop”和“No Parking”;“Taxi”和“Rental Car”似乎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翻译。

现今的媒体中要么是可笑的“粉丝”,要么是大量的“CT,MTV,CD,DVD,DOS,KTV,VCD,IT,MBA,NBA,HIV”原版英语入侵。汉语大有危机重重之感。

小结:在吸收外来语能力上,汉语大大落后于拼音文字。如果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固步自封的年代,语言也不过是一个供市井小民茶后饭余聊天说笑,文人墨客附庸风雅的工具,那么汉语不失为一种优秀的语言,我们大可不必理会别人说什么话,用什么名。然而历史已经证明作茧自缚无异于自杀,我们的语言工作者应当有一种时代的紧迫感,与其呼吁维护汉语的纯洁,不如迎接挑战。女书的灭亡应该对我们有所启示。

设想:汉语的改革是否可以从改革现有的拼音方案开始。目前的拼音过于拘泥于北方方言的发音,违背了南北兼顾的原则,造成“普通话”推广困难。是否可以考虑淡化“z,c,s”与“zh,ch,sh”的区别,以及前,后鼻音的区别。比如“重新”可以是“chongxin”, “congxin”或“chongxing”。

另外,承认某些约定俗成的南方发音(台湾国语发音),如“风”为“fong”.“风景”可以是“fengjing”, “fenjin”或“fongjin”。“普通话”中应该引入入声,并采纳部分吴语因素。这样,中国人的英语发音会准确得多,洋人(包括海外的小假洋鬼子们)说汉语也不会那么生硬了(Sofa, Cement等吴语发音几乎和英语完全一样!)。

其次,可以考虑使拼音字母成为汉字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注音符号。这样,汉语可以堂而皇之的把外来语“拿来”使用,不必挖空心思寻找不伦不类的翻译。“Taxi”、“Party”原封不动地拿过来用就好。

语言既然是发展的,拼音文字可以不断的造新字,汉字为什么不能创新?武则天已经做了探索,现代人的智慧应该在其之上,难道不能创造出比“曌”、“埊”更优秀的字来吗?刘半农创造了“她”,从此“叫人如何不想她”,今天有谁能造一个新字来对应“cool”? (口+夸?)

总结:

1. 不要武断的说哪种语言最先进。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语言。今天,“落后”的自然淘汰了。既然存在,就有一定的道理。何况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以一种文化观来衡量另一种语言极不合理,更欠公允。何况证明了哪种语言最先进除了让“愤青”们爽一把,意义又何在?我早说过,最先进的语言是世界语,全世界的人都说世界语?傻子才会那么做。倒是可以建议台湾独立后以世界语为其官方语言,就算是为推动世界语做一点贡献吧。

2. 比较两种语言,比如英语和汉语,或者要真正理解汉语的优势,就必须对英语有相当深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网上大多数参与讨论的人,汉语仅限于日常的运用,英语也只是对“托福”和“GRE”的了解。对英语语言文学没有足够的理解,就谈不上真正认识汉语的价值。

3. 具体来说,有一个很常见的误解,即认为汉语易学:一个人只要认识三千个汉字就能阅读《人民日报》。这句话最多只能倒过来说:看懂了《人民日报》,最多只能掌握三千汉字。《人民日报》常用的汉字只有三千多,但绝不等于看懂人民日报只要三千汉字。

现代汉语是以词为基本语义单位的。汉字的信息量大,组词能力就强,要掌握每一个汉字所包含的信息,绝不是“认识”这个汉字就可以了的。比如,认识“秋”和“千”不等于明白“秋千”和“千秋”。还有“行李”、“利息”等等。所以要读懂汉语文章,仅仅认识汉字是远远不够的。要理解“胸有成竹”,远不止认识这四个字。

4. “中国落后,都是汉字惹得祸”。 这个论断实在太武断。中国不是永远落后的,历史上也有辉煌的时候。“事在人为”,人的作用是关键。“汉字限制了中国人的思维”,这一观点也值得商榷。这里要注意区分汉字和汉语的区别。汉字不会妨碍中国人的思维,甚至有实验说明学习汉字能提高思维水平。还要注意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先有了中国人,后有了汉字。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发明了汉字,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导致中国人用特有的逻辑方式使用汉语。所以这不是汉字的问题,而是汉语,或者说是汉语的词法和语法的问题。中国人特有的逻辑思维如何导致了相对松散的汉语语法结构,汉语的语法结构又如何反过来影响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好容易、好不容易;养病、养花;救命、救火、恢复疲劳……)。科学从来没有在中国得到真正的发展,这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有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个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5. “汉字的同音字多,不可能拼音化”。常常有人用赵元任的“施氏食狮史”来证明拼音化不可取,殊不知这是赵老先生的一个幽默,当不得真。任何一种文字的表达都要借助上下文( context)。如果说汉语不能拼音化,那么等于说汉语就只能书写,无法用口头表达了。不信你把“施氏食狮史”读给一个从没听说过这段故事的人听,你还没读的牙齿和舌头打架,别人已听得双耳冒烟了。汉语究竟该不该走拼音化的道路,看来要留到下一代人解决了。

6. 某一种语言成为强势,不仅仅是因为该语言是否“先进”。“钱”能说话( Money talks.)。科技经济强盛了,语言自然跟着沾光。中国人现在全民学英语毫不奇怪。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了,洋人学汉语也“热”了,等有一天全世界的科技文献70%是用汉语写的,洋鬼子还不乖乖地坐下来把戊、戌、戎、戍;己、已、巳;日、曰;未、末背个滚瓜烂熟?


慕楠 2021-05-09 05:29

汉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使用人口以接近14亿;英语,是全世界使用国家最多、使用面积最广的语言,全世界共有4亿开发者_如何学C人使用;法语的使用人数约9000万,是法国本土和一些曾为法国殖民地的非洲国家的官方语言;西班牙语使用人数约2.1亿,遍及西班牙和南美洲多数国家;西班牙语的使用者约1.15亿,以葡萄牙和巴西为最多,非洲部分国家也有使用;俄语使用人数约2.4亿,主要集中以俄罗斯为主的独联体地区;阿拉伯语的使用人数接近1.3亿,主要集中在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除了以上主要的几种语言之外,约2000种语言的使用人数不足1000人约有3000种语言的使用人数不足1万人。 ,在今后100年内,这些使用人数太少的语言很可能会消失。


宋习政 开发者_如何学JAVA 2021-05-09 05:32

世界上使用语言人口人口最多的是中国的汉语

而使用的国家数最多的是英语


马凤兰 2021-05-09 05:34

世界语言难度等级分 世界语言(超简单语言)法语、英语等拼音语言 中等难度语言 俄语(发音需要一定的天生条件,否则无法学会)和印度语 德语等需要天生条件舌头会大卷才能说,高难度语言:日语 韩语 阿拉伯语 蒙古语 满语,超高难度语言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就是汉语,公认最难的语言(有人问汉语很好学啊,其实就算是我们华人自己学习汉语也是极其的难,因为汉语言博大精深并非是语言表层意思就可以代表思维,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话里有话,而成为语言艺术,而英语这类的简单语种没有高难的语法也没有那麽多成语,歇后语、古语等需要绕弯理解的东西,并非只是单纯的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其实你看美国电影也可以发现,她们说的话非常单纯,不像中国有时候文化水平差距大的人之间说话甚至都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思)所以我们认为自己已经很会汉语,其实我们也只是了解个表层,并且汉字非常难写,有人说过写汉字等同于画画。请问在您用手书写的时候有多少字是忘记了?然而您写26个字母,请问您忘记过写法吗?(你可能会说英语单词什么什么的难写,其实你只要记住这个词语怎么读,是可以用字母和音素拼写出来!)我一个德国的朋友认为汉字的书写就是在画图,和他们国家的拼音文字书写方式完全不同!然而对我们华人来说什么语言是最难学的呢,其实是和我们最相近的日语,因为日本使用汉字和汉字训读和音读,有的时候你可以明显发现很多词语和汉语几乎一样,比如邮电局,我们的是YOU DIAN JU 而她们是YOU DIAN BISI,而且日本是使用汉字的国家,但是她们和我们不一样,汉字对于她们来说是一个拼音文字类的东西,并非是一个字就一种读法,比如说我们的字出了近声字之外,每一个汉字都以一个唯一的读法,但是日本不一样,所以你可以听到很多初学日语的人说如何如何简单当学到中期的时候就开始挠头了,而且日语语法和汉语语法是相反的,她们有些近似于我们古汉语语法,比如您吃了吗她们会说吃了吗您就是这样,语法是反向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学习日语时会犯蒙开发者_StackOverflow中文版!其次英语我不想多说什么了,只要用心学,掌握好方法就能很轻松的学好英语多说三个月你的英语就可以流利了,但不要盲目的背单词,老师告诉我们什么就点死记硬背才行,其实根本不用,只要你把语法和音标搞明白之后,连着看几个月的英文书和英文电影,你的英语水平也要比你一个一个单词死记硬背要来的快!(顺便说一句,语言是用来说的,不是用来写的!)


汪洋 2021-05-09 05:38

在语言学上,评开发者_StackOverflow社区价一种语言的发音是否优美的标准之一,就是辅音数量和元音数量的比例是否合适。日语的标音文字假名的发音,绝大多数辅音与元音的比例都是一比一,所以在国际语言学界,公认的发音最优美的三种语言分别为:日语第一,意大利语第二,西班牙语第三,通常人们认为最好听的法语反而不在其中。


aman****hui 2021-05-09 05:40

世界上最复杂和最简单的语言都是汉语! 世界上最难的语言,汉语,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汉语是三位一体的语言,结合了音形意,和其他语言不同的是除了表“音”,同时还体“形”,会“意”。最大的难点就在于音形意的结合。很多时候我们看见一个字,知道意思,但是不会读,所以出现很多白字先生;也有的是会读,也知道意思,但就是不会写;还有就是经常会忘记一个常用字怎么写。但汉语最神奇的一点就是不会读也不会写的字,但意思很少有不知道的。 汉语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语言。汉语的常用字一般就两倒三千个左右,看书的时候遇到不知道读音的字,一般都会查字典,而我们很少能遇到字典有查不到的字。相信学外语的人都碰到过这种情况,拿译本巨大的词典,可查不到的单词比比皆是。 我一直认为学外语最终要得就是说,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用的是“说”。所以我教外国人汉语是从说开始的,我从他最长用,最想说的话开始。我说,然后他自己用拼音记下读音,他的进步让人难以置信得快。他说汉语几乎没有语法,只要他常用的句子,词汇知道了,他也就会说汉语了。 汉语还是最了不起的语言,记得的本人都中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上堂而晃之地写著:「走拼音化道路是汉语的必然趋势。」其中最主要的一条理由便是,英文可以打字,而汉语不能。现在回想起来真可笑。随著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汉字的键盘输入速递已远远超过英文,而且还在虽这技术进步而不断快速提高。可英文呢?滞步不前了吧。 现代所有学科领域,中国都有很好的学者,没听说哪位因汉语「不精确」而搞不好研究的。中国的火箭照样可以精确升空,中国的原子弹照样可以精确爆炸。所有的英文科技文献都可以翻译成汉语。汉语文献影响力正随著国力的增强而在世界范围内增强。下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显示英文的笨拙:有人曾问过几个教授「长方体」如何用英文讲,可这几位母语是英文的工科教授竟说不知道,接下来连问几个本地的研究生,结果他们也不知道。现在我要问:您知道么?反正不是Cube,Rectangular...。后来,我倒是真的在字典里找到了该词,可现在又忘了,原因是它太生辟。感叹, 英文真是笨人的语言,试图给天下每一事物起一个名字。宇宙无穷,英文词汇无穷!词汇如「光幻觉」、「四环素」、「变阻器」、「碳酸钙」、「高血压」、「肾结石」、「七边形」、「五面体」都只有专业人士才会。根本不可能像汉语那样触类旁通,不信?去亲自问问母语是英文的人好了。英文是发散的。搞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长方体」也只有专家才会讲! 怪不得英文世界里专家那么多,而且都那么自信;是啊,一般人连他们的基本术语如「酒精绵球」「开发者_运维百科血压计」都不会讲。生活在英文世界真是对无知无奈!可悲可怜!英文是一维的,是密码语言。写英文是编码,读英文是解码。细想想:如把英文的a、b、c、d、e换成1、2、3、4、5,并没有甚么原则上的区别。按上边的对应,如一开始就把cab写成312没有甚么原则上的区别。用一样的读音,又有甚么不可以? 汉语就不同了,是二维的(纸面上的最大维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纸面的几何空间。每个汉字就是一幅画。试问从一幅画上得到的信息快,还是从一行密码中得到的信息快?国家汉字的扫盲标准是1500个字,理工科的大学生一般掌握2000个汉字。就凭这2000个字,大家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可在英文世界里,没有20000个字别想读报,没有30000个字别想把《时代》周刊读顺,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职业人士一般都懂80000字。新事物的涌现,总伴随者英文新词,例如火箭(ROCKET),计算机(COMPUTER)等,可汉语则无须,不就是用「火」驱动的「箭」么,会「计算」的「机」么!可英文就不能这么干,不能靠组词,原因是「太长」了。如火箭将成为「FIRE-DRIVEN-ARROW」,计算机将成为「COMPUTAIONAL-MACHINE」等。人的视角有限,太长的字会降低文章的可读性与读者的理解能力。 目前,英文词汇已突破40万,预计下世纪中叶,将突破100万大关。而汉语则相对稳定,现在中学生还可以琅琅上口地读屈原的楚词。英文就难了,太不稳定。现在的人们读沙士比亚的原著已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读400年前英国诗人乔叟的诗了。学GRE的时候,注意到很多韦氏字典收录的词汇竟是本事件初的新词,如「Gargantuan」取自拉伯雷的小说。这也不奇怪,毕竟英文400年前才统一了拼写。 几个重要事实: (1)联合国6种文字的官方文件中最薄一本一定是汉语; (2)汉语的精确性已为蓬勃发展的中国科技事业所证实; (3)计算机语音输入最具有希望的是汉语; (4)汉语是稳定的是收敛的,英文是不稳定的是发散的; (5)汉语是二维信息是生动的是高效的,英文是一维信息是密码型的是枯燥低效的。 (6)在英文世界里能读文学名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不是所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都能干的。如阅读《荆棘鸟》中用英文描述的非州的一些植物真是艰涩无比,一般英美人也只能囫囵吞枣而已;可在中文世界里,又有谁会对仅有中学学历的人读完四大名著而感到惊奇? (7)当今虽是英语文明的蓬勃期。但在历史的长河中,Sofar,英文世界的文明史远比汉语世界的文明史短。英文是先进文明的语言是没有根据的。为汉语骄傲!更为坚信汉语时代即将到来的中国人热情与信心而欢呼!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