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豪门老男人 20开发者_C百科21-05-20 14:08 干油底壳式润滑系统的特点是: (1)发动机用于船舶和运输式机械上时,可以防止工作过程中油面产生波动,影响发动机的正常润滑; (2)减少曲轴箱内高温气体对润滑油的影响,防止润滑油的劣化变质,延长其使用期限; (3)油底壳容积可大大缩小,使发动机结构高度降低,这对坦克和运输用发动机和跑车等特别有利。
常子龙 2021-05-20 14:18 有时候在一些高性能车上,会听说所谓干式油底壳的设计,在厂家的推广来看,仿佛这是一项高科技的设计,它更好的降低了发动机重心。而从车型的配备来看,确实只有那些排量大马力大的高性能车才会采用这种设计,特别是纯粹玩速度和操控的赛车型跑车。那么这种设计真的一定好吗?如果是这样,为何在普通的民用轿车,哪怕是那些豪华轿车上都很少采用?是因为成本的原因吗?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GT40和兰博基尼这类超级跑车都是采用的干式油底壳 要知道干式油底壳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们先得知道普通的油底壳是怎么回事。我们在换机油的时候通常是在发动机的底部上有一个放油螺丝,当这个放油螺丝打开的时候,我们会看见大量的机油涌出,从容量上看,至少有3-4升。这么多机油都停留在发动机内部,那么它们到底平时都待在什么位置呢?大家注意过放油螺丝为什么要布置在发动机的底部吗?其实,在发动机的底部正式储存机油的地方。这个部件就是油底壳,它就是指储存机油的容器。这个油底壳类似于一个长方形的盆型设计,与气缸体下部的曲轴箱相连,之间通过密封胶密封。曾经出现过的锐志漏油时间,就是这个地方的密封胶出现问题,导致密封不严而漏油的。 这里所说的就是大多数发动机中采用湿式油底壳设计方式,在发动机停止运转的时候,机油就储存在里面。这些全部回到油底壳的机油液面会低于曲轴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说曲轴并不是浸泡在机油中的。因为一旦这样,曲轴的运转阻力会加大,而且会将机油转入燃烧室参与燃烧,这也就是我们在添加机油的必须保证一个合理的量,既不能少加,也不能添加过多的原因。由于油底壳和曲轴箱是相通的,所以当曲轴旋转时,曲柄连杆大头会随着曲轴的转动,一次次的转到机油里,这样它在转出机油液面时就会带出一些油滴或者是油雾,这些油滴后者是油雾就会溅到曲轴、瓦片之类的摩擦表面,从而起到润滑的作用。这种润滑的方式我们称之为飞溅润滑,是不是很形象呢? 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油底壳和曲轴箱共同行程了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不但有曲轴在转动,还有曲柄连杆在运动,同时还有为它们润滑的机油存在。它们共用一个空间,在平常驾驶的时候,机油的液面比较平稳,曲柄连杆大头一圈一圈的在有机油的下部和没有机油的上部不断的转换着,油滴也就不断的被溅起,润滑那些没有机会浸泡在机油里的摩擦部件。然而当汽车剧烈运动时候,这种润滑方式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首先,我们先列举一个纵置的发动机汽车为例。当急加速时,由于惯性的作用,机油在油底壳中会大部分流向后部。这样发动机后部的润滑油的液面要高于前部的。机油在这个空间中就形成一个楔形开发者_运维百科的的样子。后部机油液面的升高,虽然使曲轴也浸泡在了机油里,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样的润滑效果更好了,其实不然,正是由于机油液面的升高会带来活塞环窜油的机率。严重的话会行程烧机油和积炭的现象。而在发动机的前部似乎情况也不容乐观,甚至还比后部的影响还要大。由于前部的机油液面很低,甚至在曲柄连杆大头转到最下面的时候都没有浸入机油里。这时飞溅起来的油滴就会很少,从而影响润滑效果,使其磨损加大。同时由于曲轴与曲柄连杆采用的滑动轴承,它是通过固定在曲柄连杆大头上的瓦片以及机油油膜构成的,大头内侧通过瓦片和瓦片与曲轴直接的机油油膜与曲轴相连,所以可以看出机油在这个滑动轴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由于需要润滑的机油少了,将直接影响到这个滑动轴承的效果。甚至可以发生烧瓦。如果发生了烧瓦现象,那么后果将会很严重,发动机就需要大修了。反之亦然,当车子急减速时,润滑油又会冲到发动机的前部,形成一个与前面相反的情况。其次,我们再举一个横置的发动机汽车为例。当车子急转弯的时候,同样由于离心力的原因,润滑油会冲到弯道外侧的方向。而弯道内侧的机油液面就要低于外侧,产生的影响也是相同的。虽然这些都是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出现的,但是其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只不过对于普通民用轿车而言,这些问题出现的几率非常小,湿式油底壳完全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驾驶需求罢了。但如果对于一款以极限驾驶为主的赛车型跑车,那么这个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要知道在这种极限驾驶的时候,往往正是发动机转速最高的时候,也就是对于润滑的需求最苛刻的时候。 那么用什么样方式可以解决这种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问题而带来的影响呢?如果不让机油在油底壳中自由流动似乎是一个好办法,但是没有厂家这样设计,因为在普通的湿式油底壳上很难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放弃飞溅润滑,这也就是文章开头说到的干式油底壳。对于曲轴的润滑,我们同样这样就可以采用类似于凸轮轴润滑方式的压力润滑,这样一来油底壳就可以取消了,就好像谁也没看见在凸轮轴下部设立一个油底壳一样。那么机油液面较高对发动机的影响怎么解决呢?答案是,取消油底壳,在另外设置一个机油箱。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机油液面较高带来的影响了。其实这就是干式油底壳。它没有在油底壳中储存机油。更为准确的说是没有油底壳。在曲轴箱的这些运动的摩擦表面都是通过一个个量孔压出机油进行润滑。 这是由于干式油底壳发动机取消了油底壳的储存机油的功能,所以原油底壳的高度就大大降低了,发动机的高度也随之降低,重心降低带来的好处就是有利于操控。最主要的优点就是避免了发生湿式油底壳那些由于激烈驾驶而产生的种种不利的现象。 但是,干式油底壳并非没有缺点。由于润滑油的压力全部都要来源于机油泵。机油泵动力则是通过曲轴的转动通过齿轮连接而来。虽然在湿式油底壳发动机中虽然也需要用机油泵来为凸轮轴提供压力润滑。但是这种压力是很小的,机油泵需要的动力也很少。然而在干式油底壳的发动机中,这种压力润滑的强度需要大很多。而且机油泵的尺寸也要比湿式油底壳发动机的机油泵大很多。所以此时机油泵需要的动力也就更多一些。这就相当与机械增压的发动机一样,机油泵需要消耗掉发动机的一部分动力。尤其是在高转速的时候,发动机转速增加,摩擦部件的运动强度也就增加,需要的润滑的机油也多,所以就需要机油泵提供更大的压力,对于曲轴动力的消耗也就加剧了。显然这样的设计并不适合普通的民用车发动机,因为它需要损失一部分发动机的动力,不仅会影响到动力输出,而且不利于提高经济性。因此干式油底壳只会配备在大排量或者大功率的发动机上,而且装配的还是那些需要经常激烈驾驶的车型,特别是赛车型跑车。例如兰博基尼就是采用这种干式油底壳的设计的,对于它来说,提高极限时的润滑效果以及获得更低的重心是更重要的,而功率的损失可以通过提高排量等其他方面弥补,至于经济性,则是这种车型完全不需要考虑的。 所以说,无论是湿式油底壳还是干式油底壳的设计,都是有它的不足之处的,这如矛盾的双方是时刻存在的。关键还是看驾驶者的诉求是什么,来决定那类油底壳的设计更符合市场。同时,也正是因为干式油底壳的这这种特殊之处,决定了它只会出现在少量的超级车型中。
风中的枯木 2021-05-20 14:18 这应该是兰博基尼盖拉多, 盖拉多(Gallardo)是兰博基尼被奥迪收购后的第二款量产车。Gallardo(Gallardo5.0手动档)以一辆高性能运动车以及一辆满足日常生活用车的双重身份来重新定义其所属的紧凑型跑车市场。 兰博基尼Gallardo车型彰显了纯正的跑车血统,一经面市即在该级别车型市场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国际媒体和广大兰博基尼客户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Gallardo综合了超级跑车和日常使用的特点,不过要满足这2个矛盾的特点并不容易,兰博基尼的工程师在没有妥协任何兰博基尼跑车的运动精髓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让其更加的舒适。 引擎、传动系统、空间帧车架和车身、悬挂系统、刹车和电子系统的选择都完全符合这样的目标,如此而来的结果是一辆紧凑的(4.3米长)2座超级跑车,最高时速突破300公里/小时,可以满足驾驶者在赛道上和长途公路上的驾驶。 Gallardo是从2000年开始设计的。根据Italdesign-Giugiaro的设计方案,由兰博基尼自己的设计师结合这些参数按照其公司自身的设计风格改进出最后的Gallardo。Gallardo的尺寸再加上其极具竞争能力的性能确保了其超极运动的姿态,长轴距加上短悬垂也注定了其十分动感的外貌。 兰博基尼Gallardo采用V10DOHC4气门v90引擎,5公升,最大500马力,510牛的扭距。代替了传统的V72引擎,90度角的设计更有利于限制引擎的高度,便于整车的设计,比如可以设计更低的引擎罩或更好的尾部视角。并且降低了重心,产生更佳的整车动态特性。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不仅能满足在极端情况下的润滑,而且能将重心进一步的降低。 扭力的输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都得到优化。为了达到这样目标,在不同转速下的装料效率都有所增强,这是因为在进气以及排气系统中利用了精确的空气动力作用。这些作用由可变几何形状进气岐管以及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管理。如此一来,510牛/米的最大扭矩在每分钟4500转时爆发,引擎在每分钟1500转的时候就可以得到80%的最大扭距,最大马力在每分钟7800转的时候到达。 传动系统主要特点是恒时四轮驱动系统,基于兰博基尼成熟的粘性牵引力系统。这样的系统,以恒定的速度在同源黏附力路面上牵引力分布为前30%,后70%,完全是自行调节,并不需要电子控制的介入。在高附着地面加速时,牵引力则更加趋向于后轴,约为80%。而如果后轴的附着力变少,则更多的牵引力则会立即的偏向于前轴。 全自动连续变速系统,兰博基尼e-gear被运用在新车型上,变速箱的基本机械原理没有变化。这个系统主要特点,可以作为选择功能项,包括:电子控制,经过CAN总线到达引擎控制系统和ESP系统,可直接切换成F1式方向柱上桨片式半自动换档,可能性选择不同的操作方式:普通,运动,自动,低附着快速圆滑的变速,相等于那些非常好的车手在操作标准变速箱。 后轴的差速器的特点是一个摩擦类型的45%限滑差速器,前限滑差速器由ESP系统的ABD(自动刹车差速器)功能控制。离合器直径减少为双片式离合器。这是Gallardo在开发当中工程师不断实验后得到的一个合理的结果,是为了尽可能的保持引擎在低的位置,目的是降低中心。 兰博基尼工程师运用了奥迪车身的全铝技术,在此领域奥迪处于领导地位。最后的解决方案是一个铝挤压部件焊接到铝铸焊基架的铝质空间车架。该结果车架,表面铝车身部件依据各自的功能由各种不同的方法连接在一起,包括铆定,螺栓固定以及焊接。其它的外接部分,比如保险杠,则由热塑性材料制成,由螺栓连接。 按兰博基尼的惯例使用前后双叉臂悬挂系统来配合这部Gallardo超级跑车是理所当然的。结果是更加完美的操控感受以及高速稳定和舒适性能。 培耐力Pzero轮胎(前235/35ZR19,后295/30ZR19)保证了在各种路况下极佳附着力。而且也有同样尺寸的冬季胎供用户选用。19英寸轮圈可配合大直径刹车盘(前365mm,后335),再加上Brembo8活塞前卡钳和4活塞的后卡钳。该制动系统与先进的ABS/ESP系统配合,保证了更为出色的制动效果。 高马力的引擎和扭距使得Gallardo有非常出众的加速性能,极速达到309公里/小时。在达到极速的时候车身仍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当然,除了最适宜的悬挂调校之外,出众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也保证了该车出色的稳定性,表现不仅仅是减少风阻系数上面,更重要的是控制前后的上升系数。像一些非常精确的车身部件能保证这样的效果,比如前唇边,平直的底部,还有在特定时速下由电子控制的后尾翼等等。 性能参数 Gallardo5.0手动档 中控台 车身参数 整备质量(kg) 1430 座位数(个) 2 行李舱容积(L) 120 油箱容积(L) 90 燃油标准 97号 油耗(L) 19.5(综合) 最小转弯半径(m) 5.53 车门数 2 前轮距(mm) 1622 后轮距(mm) 1592 车顶形式 硬顶 发动机参数 排气量(ml) 4961 升功率(Kw/l) 73.6 压缩比 11.0 气缸排列形式 V型 气缸数 10 每缸气门数 4 凸轮轴形式 双顶置 发动机厂家型号 07L 排放标准 欧IV 缸体材料 铝合金 缸盖材料 铝合金 Gallardo5.0手动档 发动机 底盘参数 前悬挂形式 双叉臂独立悬架 后悬挂形式 双叉臂独立悬架 前制动器类型 通风盘 后制动器类型 通风盘 开发者_运维技巧 驱动方式 中置四驱 前轮胎规格 235/35R19 后轮胎规格 295/30R19 分动器类型 全时四驱 性能参数 0-100km/h加速时间(s) 4.2 100-0km/h制动距离(m) 37.6 风阻系数(Cd) 0.33
高良 2021-05-20 14:19 1、气缸垫损坏发动机气缸垫主要用来密封各气缸以及各气缸对应的水道和机油油道。由于水本身的流动性较好,而且气缸体内的水循环速度较快,因此一旦气缸垫损坏,水道内的水便会流进机油油道,造成水冷发动机油底壳进水。 对正常使用的干式缸套的发动机而言,气缸垫损坏是机油进水的首要原因,有时是唯一原因。而气缸垫使用时间过长、安装气缸盖时螺母没有拧紧到规定的扭矩或没按规定的顺序拧紧,都容易加速或造成气缸垫的损坏。油底壳进水后,若将气缸垫从发动机缸体上拆出,这时气缸垫密封水道和机油油道之间的部分应有湿透的痕迹,如没有湿痕,则应立即从其他方面查找原因。 2、缸套密封圈损坏对湿式缸套的发动机而言,由于缸套密封圈要承受一定的压力,若所加冷却水的水质不良也会对密封圈产生或多或少的腐蚀,因此一旦发动机使用时间过长,缸套密封圈便容易损坏。而如果缸套安装不正确,将直接造成密封圈被挤压变形甚至损坏,并最终导致水冷发动机油底壳进水判断缸套密圈是否损坏,可以先将发动机油底壳拆下,并将水箱加满水,这时在发动机的下面如果发现缸套外壁有向下滴水的情况,则是该缸套密封圈损坏;如果没有,则说明是其他方面的原因,这时可拆下气缸垫或其他部分进行检查。 3、机油冷却器损坏机油冷却器损坏是造成发动机进水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机油冷却器内藏于机体的水腔之中,如果加人的冷却液不符合标准,将对冷却器腐蚀很大,甚至造成冷却器出现锈缝。由于水流动性好,因此冷却器外部的水便会渗透到内部机油里,并最终流到油底壳内。由于正常使用中机油冷却器并不容易损坏,因此该原因往往容易被忽视。如我们公司一台卡特 966fn 装载机,在使用过程中发动机油底壳出现了进水的情况。一开始,维修人员认为是气缸垫损坏所致,但开发者_如何学编程将缸盖拆下后,发现气缸垫密封水道和油道之间的那部分并无湿痕,更无损坏的地方。 于是,维修人员又认为可能是缸套密封圈损坏所致,将油底壳从发动机上拆下,并向缸体上部的水道慢慢加水直至加满为止,而在发动机底部并没有发现各缸套周边有滴水的现象,因此可以排除缸套密封圈损坏的可能。经最后分析,一致认为是机油冷却器损坏所致。拆下机油冷却器并将其出油口用塑料布扎紧,然后放到水中并将进油口露出水面,用压缩空气通过进油口向机油冷却器内慢慢地充气,这时发现机油冷却器有气泡冒出,证明判断准确。 4、缸体或缸盖出现裂纹正常使用过程中,缸体或缸盖一般不会出现裂纹,出现裂纹则大多是由于人为的因素造成的。如气温下降时工作完后没有及时给发动机放水,或者发动机机体温度过高时向发动机机体上泼水,这些均容易造成发动机缸体或缸盖出现裂纹,致使水冷发动机油底壳进水。 5、其他因素由于发动机生产厂家不同,因此各发动机的构造也有不同之处,这在处理发动机油底壳进水的故障时首先应想到的。我公司有一台东风自卸车,其发动机为朝柴 6105 柴油机。该发动机油底壳出现了进水的情况,开始将缸盖拆下,结果发现缸垫并无异常;然后将油底壳从发动机上拆下,并向缸体水道内加水直至加满,结果发现其中一缸套外侧有向下滴水的现象,但由于缸套为干式,说明故障根本不可能出现在缸套上。后顺水珠查找,结果发现水珠是从气门推杆内侧的缸体上流下来的。将气门推杆外侧发动机两偏盖卸掉,结果发现在气门推杆里侧的发动机缸体上均匀地分布着 6 个水堵,其中一个已严重腐蚀,有水滴向外渗漏,更换水堵后故障便被排除。 除了发动机构造的因素以外,造成水冷发动机油底壳进水的原因还有很多。在发现水冷发动机油底壳进水的同时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方法来处理事情,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Cs101010 2021-05-20 14:21 有时候在一些高性能车上,会听说所谓干式油底壳的设计,在厂家的推广来看,仿佛这是一项高科技的设计,它更好的降低了发动机重心。而从车型的配备来看,确实只有那些排量大马力大的高性能车才会采用这种设计,特别是纯粹玩速度和操控的赛车型跑车。那么这种设计真的一定好吗?如果是这样,为何在普通的民用轿车,哪怕是那些豪华轿车上都很少采用?是因为成本的原因吗?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GT40和兰博基尼这类超级跑车都是采用的干式油底壳 要知道干式油底壳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们先得知道普通的油底壳是怎么回事。我们在换机油的时候通常是在发动机的底部上有一个放油螺丝,当这个放油螺丝打开的时候,我们会看见大量的机油涌出,从容量上看,至少有3-4升。这么多机油都停留在发动机内部,那么它们到底平时都待在什么位置呢?大家注意过放油螺丝为什么要布置在发动机的底部吗?其实,在发动机的底部正式储存机油的地方。这个部件就是油底壳,它就是指储存机油的容器。这个油底壳类似于一个长方形的盆型设计,与气缸体下部的曲轴箱相连,之间通过密封胶密封。曾经出现过的锐志漏油时间,就是这个地方的密封胶出现问题,导致密封不严而漏油的。 这里所说的就是大多数发动机中采用湿式油底壳设计方式,在发动机停止运转的时候,机油就储存在里面。这些全部回到油底壳的机油液面会低于曲轴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说曲轴并不是浸泡在机油中的。因为一旦这样,曲轴的运转阻力会加大,而且会将机油转入燃烧室参与燃烧,这也就是我们在添加机油的必须保证一个合理的量,既不能少加,也不能添加过多的原因。由于油底壳和曲轴箱是相通的,所以当曲轴旋转时,曲柄连杆大头会随着曲轴的转动,一次次的转到机油里,这样它在转出机油液面时就会带出一些油滴或者是油雾,这些油滴后者是油雾就会溅到曲轴、瓦片之类的摩擦表面,从而起到润滑的作用。这种润滑的方式我们称之为飞溅润滑,是不是很形象呢? 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油底壳和曲轴箱共同行程了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不但有曲轴在转动,还有曲柄连杆在运动,同时还有为它们润滑的机油存在。它们共用一个空间,在平常驾驶的时候,机油的液面比较平稳,曲柄连杆大头一圈一圈的在有机油的下部和没有机油的上部不断的转换着,油滴也就不断的被溅起,润滑那些没有机会浸泡在机油里的摩擦部件。然而当汽车剧烈运动时候,这种润滑方式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首先,我们先列举一个纵置的发动机汽车为例。当急加速时,由于惯性的作用,机油在油底壳中会大部分流向后部。这样发动机后部的润滑油的液面要高于前部的。机油在这个空间中就形成一个楔形的的样子。后部机油液面的升高,虽然使曲轴也浸泡在了机油里,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样的润滑效果更好了,其实不然,正是由于机油液面的升高会带来活塞环窜油的机率。严重的话会行程烧机油和积炭的现象。而在发动机的前部似乎情况也不容乐观,甚至还比后部的影响还要大。由于前部的机油液面很低,甚至在开发者_开发百科曲柄连杆大头转到最下面的时候都没有浸入机油里。这时飞溅起来的油滴就会很少,从而影响润滑效果,使其磨损加大。同时由于曲轴与曲柄连杆采用的滑动轴承,它是通过固定在曲柄连杆大头上的瓦片以及机油油膜构成的,大头内侧通过瓦片和瓦片与曲轴直接的机油油膜与曲轴相连,所以可以看出机油在这个滑动轴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由于需要润滑的机油少了,将直接影响到这个滑动轴承的效果。甚至可以发生烧瓦。如果发生了烧瓦现象,那么后果将会很严重,发动机就需要大修了。反之亦然,当车子急减速时,润滑油又会冲到发动机的前部,形成一个与前面相反的情况。其次,我们再举一个横置的发动机汽车为例。当车子急转弯的时候,同样由于离心力的原因,润滑油会冲到弯道外侧的方向。而弯道内侧的机油液面就要低于外侧,产生的影响也是相同的。虽然这些都是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出现的,但是其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只不过对于普通民用轿车而言,这些问题出现的几率非常小,湿式油底壳完全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驾驶需求罢了。但如果对于一款以极限驾驶为主的赛车型跑车,那么这个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要知道在这种极限驾驶的时候,往往正是发动机转速最高的时候,也就是对于润滑的需求最苛刻的时候。 那么用什么样方式可以解决这种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问题而带来的影响呢?如果不让机油在油底壳中自由流动似乎是一个好办法,但是没有厂家这样设计,因为在普通的湿式油底壳上很难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放弃飞溅润滑,这也就是文章开头说到的干式油底壳。对于曲轴的润滑,我们同样这样就可以采用类似于凸轮轴润滑方式的压力润滑,这样一来油底壳就可以取消了,就好像谁也没看见在凸轮轴下部设立一个油底壳一样。那么机油液面较高对发动机的影响怎么解决呢?答案是,取消油底壳,在另外设置一个机油箱。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机油液面较高带来的影响了。其实这就是干式油底壳。它没有在油底壳中储存机油。更为准确的说是没有油底壳。在曲轴箱的这些运动的摩擦表面都是通过一个个量孔压出机油进行润滑。 这是由于干式油底壳发动机取消了油底壳的储存机油的功能,所以原油底壳的高度就大大降低了,发动机的高度也随之降低,重心降低带来的好处就是有利于操控。最主要的优点就是避免了发生湿式油底壳那些由于激烈驾驶而产生的种种不利的现象。 但是,干式油底壳并非没有缺点。由于润滑油的压力全部都要来源于机油泵。机油泵动力则是通过曲轴的转动通过齿轮连接而来。虽然在湿式油底壳发动机中虽然也需要用机油泵来为凸轮轴提供压力润滑。但是这种压力是很小的,机油泵需要的动力也很少。然而在干式油底壳的发动机中,这种压力润滑的强度需要大很多。而且机油泵的尺寸也要比湿式油底壳发动机的机油泵大很多。所以此时机油泵需要的动力也就更多一些。这就相当与机械增压的发动机一样,机油泵需要消耗掉发动机的一部分动力。尤其是在高转速的时候,发动机转速增加,摩擦部件的运动强度也就增加,需要的润滑的机油也多,所以就需要机油泵提供更大的压力,对于曲轴动力的消耗也就加剧了。显然这样的设计并不适合普通的民用车发动机,因为它需要损失一部分发动机的动力,不仅会影响到动力输出,而且不利于提高经济性。因此干式油底壳只会配备在大排量或者大功率的发动机上,而且装配的还是那些需要经常激烈驾驶的车型,特别是赛车型跑车。例如兰博基尼就是采用这种干式油底壳的设计的,对于它来说,提高极限时的润滑效果以及获得更低的重心是更重要的,而功率的损失可以通过提高排量等其他方面弥补,至于经济性,则是这种车型完全不需要考虑的。 所以说,无论是湿式油底壳还是干式油底壳的设计,都是有它的不足之处的,这如矛盾的双方是时刻存在的。关键还是看驾驶者的诉求是什么,来决定那类油底壳的设计更符合市场。同时,也正是因为干式油底壳的这这种特殊之处,决定了它只会出现在少量的超级车型中。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