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还是不一定的。
首先,
外源的的核酸假如能在进食者体内发挥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需要克服很多因素:
1.外源核酸在经过消化道时也首先要具备逃避胃部的强酸性环境和RNase的机制。
2.假如能顺利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或细胞,除了要时刻逃避RNase,还要躲避人体强大的免疫机制。
3.假如,以上过程都能侥幸过关,最终到了靶标位置,要知道任何有功能的mRNA或siRNA要发挥功能,必须在效应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中有足够的积累,任何药物都是有剂量效应的。
4.如此大量的吸收和富集miRNA不可能是靠随机的渗漏。如果该现象普遍存在,那么在进食者体内必然会存在一套相对严密的保护和运输外源miRNA的机制。
5.
并且有研究证实在多个动物和昆虫样本和组织中检测到了植物的miRNA,发现miR168确实大量存在于动物的sRNA数据库里面,但不是全部。
但是他们检测动物的饲料,包括玉米或水稻的种子,却发现miR168 并一定不是含量最高的,但是到了动物体内却富集起来,原因不清楚,还有待研究。
另外,他们也重新在NCBI的NT数据库,包括动物,真菌,细菌以及病毒,blast具有代表性的植物miRNA,没有找到完全匹配的序列,因而也他们排除了从宿主或是微生物来源的情况。
然而他们在进行昆虫为食的试验中发现,一些只吃双子叶植物的昆虫也检测到了大量的单子叶类型的miR168,于是他们便怀疑单子叶的miR168是通过非植物源污染产生的。
于是最后他们的结论就是,植物miRNA不能排除是不是吃进去的,但是至少不是普遍存在的。好像这个问题越来越有趣了,拭目以待吧。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