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的。
现在一项研究发现,开发者_如何学运维这种耐药性疟疾的出现主要源于其传染源——恶性疟原虫的基因突变。
这项研究的成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研究发现东南亚具有疟疾抗药性的疟原虫基因组中几乎都在一个基因K13上发生了突变。实验室条件下,具有这种基因突变的疟原虫能够在暴露在青蒿素下以后仍旧存活。深入的研究表明,这个突变仅仅是这个基因上的单个碱基突变,但迥异于以往比较复杂的多位点突变导致的疟疾耐药性仅仅可以由发生突变的疟原虫来散播,这种单位点突变导致的耐药性可随时随地到处散播。
但研究者也发现,并不是所有K13基因的突变都会导致耐药性的,比如在非洲也发现了很多新的K13突变位点,但这些位点在临床上已被证实没有发现任何耐药性的迹象。但对K13基因的研究,特别是基于人类基因疗法研究的DNA修复途径,对科学家们识别耐药性发挥作用的真正位点非常重要。
此外,对于治疗有一个好消息,这种K13基因突变导致的耐药性相对较弱,仅仅是能够使疟原虫在发育阶段躲入血红细胞中,从而减少从青蒿素受到的伤害。这仅仅能够帮助寄生虫们暂时躲开治疗性药物的攻击,并不足以导致传统的青蒿素联合疗法完全失败,尤其是配合其他辅助药物的使用最终还是能够高效杀死疟原虫的。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的发生,确实有着使寄生虫进化出更有效耐药性的可能,因此对于接下来是否有持续性耐药性疟疾的增加还是需要格外注意。
舔狗都不敢打架 2021-06-29 14:23 开发者_开发知识库
肯定是有关的,疟疾耐药性的出现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药物杀死了一些疟疾病毒,但那些含有耐药性基因的病毒很难被杀死,在没有耐药基因的病毒杀死后,含有耐药性基因的病毒获得了大量繁殖,就表现出了耐药性,这就是耐药性的分子基础所在了。
李强 开发者_运维技巧 2021-06-29 14:27
有关的,由Scri研究所、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Novartis研究基金会基因组研究所和塞内加尔CheikAntaDiop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最容易导致疟疾的疟原虫(falciparum) 进行研究,首先,研究人员从来自四个洲的14种不同的falciparum株中提取基因组,接着研究人员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将这些菌株的基因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提取的的约5000个基因中,大约有500个基因在不同的株间出现高度的变异,这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疟原虫的基因也在不断的发生进化,这些基因能帮助引发疟疾的寄生虫(疟原虫)逃避人类免疫系统和抗疟疾药物的攻击。
我们平时所说的疟疾(Malaria)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这种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疟原虫在红细胞中增殖成裂殖子,裂殖子和疟原虫代谢产物进入血流,进而引起肝、脾肿大,多次发作可致贫血等。
疟疾的耐药性主要是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该病原体的疗效降低或无效。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包括病原体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的通透性而阻滞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或改变原有代谢过程等。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