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的图字图书馆收录了大量中国著作权人的作品,这一行为是否侵权引发了系列纷争。
核心提示:11月20日,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与谷歌公司进行了第二轮会谈。下午一点半,北京的各大媒体就已经齐集在京广中心门口,试图从谷歌公司代表埃瑞克&mi开发者_高级运维ddot;哈特曼与文著协常务副总干事张洪波那里打探出只言片语,来揣测这次会谈的端倪。五点多,会谈结束,张洪波的手机一直处于占线或无人接听的状态,直到晚上九点,记者才拨通了他家中的电话,采访期间,张洪波的手机再一次响起。
知识革命的文明碰撞,互联网时代的版权新问题,谷歌数字图书馆“文化大同”的宏伟理想,作家们的义愤填膺,网友们的冷眼旁观……这一切共同编织起了谷歌“版权门”扑朔迷离的幻象。究竟在这场事件中,我们走入了多少偏执的误区?本报专访了文著协副总干事张洪波、以个人名义起诉谷歌的作家棉棉,以及出版人路金波、学者张柠等人,共同解析这场迷局。
谷歌是天使还是魔鬼?
陈村说:“60美元就想把人打发了?让他们做梦去吧!”
“像谷歌这样一间大公司,做出这种事情是很不可理喻的。”作家棉棉在电话里的声音有些激动。两三个星期前,当朋友告诉她谷歌数字图书馆收录了她的作品时,棉棉并不相信。直到登录谷歌数字图书馆的中文网站后才发现,自己的成名作、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的作品《盐酸情人》赫然在列。
11月6日,棉棉一纸诉状将谷歌告上法庭,要求法院确认其侵权,判令被告将作品从谷歌网站上删除,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共计6万余元人民币。
按照谷歌联合创始人和技术总裁谢尔盖·布林的设想,谷歌数字图书馆是一项极富有理想主义的实践:“人类已经撰写的绝大多数图书会随着岁月流逝消失了、不见了。图书是世界共有知识、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籍数字化将使成百上千万绝版但受版权保护的书籍‘复生’”。
在家里的电脑上就可以看到大英图书馆珍藏的《圣经》孤本,这的确让人兴奋。然而,当谷歌的数字图书馆遇上这些尚在版权保护期内的作品时,现实总是错综复杂的。
而对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了解谷歌数字图书馆,是从10月起谷歌和中国文化界的一场冲突开始的。
精彩评论